天天看點

東吳亂象譜之陸抗:為東吳續命二十年的末代名将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顔真卿向唐德宗提議,列古之名将六十四員入武成王廟從祀,其中三國時期名将共有七位,分别為張遼、鄧艾、張飛、關羽、周瑜、呂蒙和陸遜。其實嚴格來說,東吳除周瑜、呂蒙、陸遜之外,陸抗(陸遜次子)也同樣享受入廟從祀的待遇。不過陸抗成名之時,司馬炎已經建立西晉,是以陸抗被後世認作是西晉時期的名将。話雖如此,陸抗卻是東吳晚期不折不扣的“擎天柱”。這位替東吳續命二十年的名将,還是東吳亂局中難得一見的良将之才。更為難得的是,陸抗與其父陸遜都是東吳的中流砥柱,并稱“遜抗”。

東吳亂象譜之陸抗:為東吳續命二十年的末代名将

▲陸遜劇照

陸抗,字幼節,祖籍為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乃是陸遜次子、孫策外孫,其個人傳記見于《三國志·陸遜傳》後附帶的小傳。陸抗在少年時期,便頗有其父陸遜的風範。據《三國志》記載,“(陸抗)與諸葛恪換屯柴桑。抗臨去,皆更繕完城圍,葺其牆屋,居廬桑果,不得妄敗。恪入屯,俨然若新。而恪柴桑故屯,頗有毀壞,深以為慚。”從陸抗行軍方式來看,甚至還有古之名将的風範。

東吳亂象譜之陸抗:為東吳續命二十年的末代名将

▲陸抗繡像

因為陸抗做事謹慎、帶兵嚴整,朝廷遂派他前往邊境駐守,以抵禦魏國的進攻。“永安二年,拜鎮軍将軍,都督西陵,自關羽至白帝。”别看陸抗隻是個簡單的邊防将軍,但是他所鎮守的地方卻尤為重要。陸抗駐防的地點在西陵,這是魏國進攻吳國的天然要道,所謂“關羽”指的是“關羽濑”,昔日江東虎臣甘甯在與魯肅鎮守益陽之時,曾于此地威懾過蜀軍大将關羽,故是以得名。從關羽濑到白帝城的這道防線,便是東吳抵禦魏國最前鋒的一道天然屏障。陸抗初出茅廬就能奉命鎮守如此險要的關隘,朝廷對其信任程度可見一斑。

東吳亂象譜之陸抗:為東吳續命二十年的末代名将

▲吳大帝孫權劇照

當然,若從深層次原因加以考慮,陸抗崛起的背後也意味着江東士族的再次擡頭。在前面的幾篇文章中,筆者曾談到,孫權為打壓江東士族,生生逼死了陸遜以及其他世家領袖。江東士族遭受重創以後,反而引起孫氏宗親的亂政,造成東吳朝局動蕩不斷、亂象橫生。據《三國志》記載,陸遜“病差當還,權涕泣與别,謂曰:‘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笃,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孫權晚年終于意識到自己矯枉過正,便主動向陸抗表達了善意。他這麼做的原因,也是希望江東士族能夠擁戴太子孫亮坐穩帝位。

東吳亂象譜之陸抗:為東吳續命二十年的末代名将

▲權臣孫綝(右二)劇照

隻不過江東士族被孫權打壓得太狠,孫亮繼位以後孤立無援,最終慘遭權臣廢黜。景帝孫休繼位以後,設計除去權臣孫綝。為避免宗親再度幹政,孫休開始重用江東世家大臣,陸抗先後被擢升為征北将軍、鎮軍将軍、假節。吳末帝孫皓繼位之後,陸抗更是官拜鎮軍大将軍,遙領益州牧。陸抗的傳奇事迹,也正是在此之後發生的。

東吳亂象譜之陸抗:為東吳續命二十年的末代名将

▲吳景帝孫休劇照

據《三國志》記載,“西陵督步闡據城以叛,遣使降晉。抗聞之,日部分諸軍,令将軍左奕、吾彥、蔡貢等徑赴西陵,敕軍營更築嚴圍,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圍闡,外以禦寇。”就在陸抗調離西陵後不久,新任西陵都督步闡在鳳凰元年(公元272年)八月發動叛亂,将西陵城獻給司馬炎建立的晉國。

對東吳而言,西陵一旦被晉國占據,大軍便可直接撕開長江天塹,以此順流而下,直搗東吳帝都。在此情形之下,陸抗臨危受命,奔赴西陵前線抵禦晉國敵軍。“敕軍營更築嚴圍,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圍闡,外以禦寇”。由于陸抗手段高明,行動又非常及時,他成功将西陵城與晉國軍隊給分割開來,沒有被敵軍占領。

東吳亂象譜之陸抗:為東吳續命二十年的末代名将

▲西晉名将羊祜畫像

晉國領兵之人乃是車騎将軍羊祜,也是一代名将。羊祜打算用船運糧,陸遜便派人摧毀堤壩準備水淹晉軍;羊祜派荊州刺史楊肇進攻吳國薄弱地區,陸抗便在此提前布下伏兵;羊祜又假裝大敗,想引陸抗出兵;後者又是按兵不動,繼續圍困西陵城。兩人雖然鬥得難分難解,但是陸抗圍困西陵城的目的卻已見成效。同年十二月,陸抗在抵禦晉朝軍隊進攻的同時,帶兵重新奪回西陵城。“抗遂陷西陵城,誅夷闡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請赦者數萬口。”

由此,這場滅國危機被陸抗順利化解。不過盡管陸抗立下曠世奇功,但他卻始終沒有驕傲,更沒有是以表現出志得意滿,他“脩治城圍,東還樂鄉,貌無矜色,謙沖如常,故得将士歡心。”不僅如此,陸抗還汲取這場戰争中的教訓,深刻意識到西陵城對東吳政權的重要性,命人日夜加強城牆,以備将來之危難。

東吳亂象譜之陸抗:為東吳續命二十年的末代名将

▲三國時期吳國士兵劇照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陸抗與羊祜互相交手的這段時間内,兩人還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雙方統帥都有君子之風,雖然各為其主,卻不影響他們關系莫逆。據《晉陽秋》記載,“抗與羊祜推僑、劄之好。抗嘗遺祜酒,祜飲之不疑。抗有疾,祜饋之藥,抗亦推心服之。于時以為華元、子反複見於今。”盡管兩人都曾受到過自家皇帝的指責,但他們卻始終将對方看作是一生知己。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内,晉國與吳國保持相當和平的一段日子,“陸羊之交”更是成為後世的一樁美談。

東吳亂象譜之陸抗:為東吳續命二十年的末代名将

▲吳末帝孫皓劇照

鳳凰三年(公元274年)七月,陸抗病重。得知自己大限将至之時,陸抗上書吳主孫皓,希望朝廷加強西陵一帶的防禦——“臣父遜昔在西垂陳言,以為西陵國之西門,雖雲易守,亦複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則荊州非吳有也。如其有虞,當傾國争之。”可惜孫皓沉迷享樂,并沒有把陸抗的臨終谏言放在心上。同年秋,一代名将陸抗病逝。五年之後,晉龍骧将軍王濬按照羊祜臨終前留下的錦囊妙計,果真從西陵一帶進攻吳國。短短四個月後,吳國便宣告覆滅,天下終歸于司馬氏。從陸抗第一次守衛西陵算起到孫皓出降,恰好二十年。

參考文獻:

《三國志·卷四十八·吳書三·三嗣主傳》《三國志·卷五十八·吳書十三·陸遜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