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伯溫曾留一計給朱家保江山,數百年無人能解,最後被一農民看破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每一次的朝代更替時期,曆史上都會出現一位幾百年一遇的天縱奇才。周有姜子牙,漢有張良,三國有諸葛亮,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神機妙算,救亂世于水火。幾千年來,後人為他們的智慧所折服,對他們的推崇并沒有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消減。

今天說的這位是在中國曆史上與諸葛亮齊名的明朝軍事家劉伯溫。

劉伯溫曾留一計給朱家保江山,數百年無人能解,最後被一農民看破

劉伯溫,原名劉基,字伯溫,元末明初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

在元末天下大亂之時,劉伯溫輔佐朱元璋,進獻''十八策''。政策中籌劃全局,正确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提出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的正确建議,為朱元璋消滅群雄、統一天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劉伯溫集中了畢生智慧謀略,再結合親身經曆的一次次大戰,把他對兵法的了解,寫成了一本曠世奇書《百戰奇謀》。

劉伯溫曾留一計給朱家保江山,數百年無人能解,最後被一農民看破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直是曆代帝王遵守的不二法則,朱元璋也不例外。朱元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勤奮皇帝,生前無時無刻不在為後世子孫着想。他怕子孫鎮不住那些開國元勳,于是以雷霆手段殺了很多開國大臣。對于劉伯溫這個軍事天才所留下的兵法奇書,也是無時無刻不想得到,傳給子孫永保江山太平。

劉伯溫知道朱元璋不能容他,早早選擇了退隐。明洪武八年,劉伯溫病危,在彌留之際他對兩個兒子說:“并非為父不傳你們秘技,實在是因為你們才智不足,不能承受這本《百戰奇謀》兵書,如果勉強要學,隻能徒增禍患,倒不如平凡度過此生。當今聖上多疑,就算我獻上兵書,也難免使劉家遭受猜疑,以為我會留有一手給兒子,倒不如就此一把火燒掉,反可保全劉氏滿門安甯。”

劉伯溫曾留一計給朱家保江山,數百年無人能解,最後被一農民看破

果然,劉伯溫的死訊傳至應天(今南京)後,朱元璋就立刻派丞相胡惟庸前去吊唁,其真實目的就是為了得到劉伯溫畢生心血所著的《百戰奇謀》兵書。到後,劉伯溫的兩個兒子坦言向丞相說明,兵書已被父親燒毀,現在隻剩下另一著作《郁離子》和一封緻聖上的親筆信。

朱元璋看到劉伯溫的遺物後,不見有兵書,就把《郁離子》随手丢在一旁,拆開劉伯溫的親筆信看,大意是說“臣著兵書是為了幫聖上您打江山,如今天下統一,江山太平,已經用不着此書了。臣又惟恐兵書落入壞人手裡,倒不如毀掉以絕後患。”

劉伯溫曾留一計給朱家保江山,數百年無人能解,最後被一農民看破

但是朱元璋看後卻更加寝食難安,他深知《百戰奇謀》是劉伯溫的畢生心血精華,又怎會舍得輕易燒毀?如今我沒有得到,是不是劉伯溫把他偷偷藏在家中,或者傳給了兩個兒子呢?

于是,朱元璋再派胡惟庸仔細查問劉家子孫,又假稱劉伯溫功大,下令将其府邸建成墓園“誠意伯府”以風光大葬,實際上就是對劉家府邸來個翻天覆地的大搜查。但是一切還是徒勞,最終也沒有找到這本兵書。

劉伯溫畢生心血所著的《百戰奇謀》兵書到底去了哪裡呢?這個謎底直到二百多年後明朝滅亡,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才終于揭開!

劉伯溫曾留一計給朱家保江山,數百年無人能解,最後被一農民看破

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占了明皇宮,宮中奇珍異寶自然也都被收入囊中。在明朝皇宮那些數不勝數的寶物之中,李自成發現了那本劉伯溫的《郁離子》,因為從小就對劉伯溫的事迹很崇拜,李自成仔細翻看起來。因為年代久遠的關系,《郁離子》書頁已經出現殘破,誰知幾頁看後,李自成看到書中描述的料敵、布陣、用計之精彩,更有奇門遁甲、占蔔星象等神機,推斷這就是失傳了兩百多年的《百戰奇謀》。

劉伯溫曾留一計給朱家保江山,數百年無人能解,最後被一農民看破

朱元璋聰明一世,隻可惜反被自己的疑心所害,書在手中卻無緣翻看一眼。雖然朝代更替是曆史規律,無可逆轉,但若是其子孫能夠早點發現,也許明朝不會滅亡的那麼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