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伯温曾留一计给朱家保江山,数百年无人能解,最后被一农民看破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每一次的朝代更替时期,历史上都会出现一位几百年一遇的天纵奇才。周有姜子牙,汉有张良,三国有诸葛亮,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神机妙算,救乱世于水火。几千年来,后人为他们的智慧所折服,对他们的推崇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减。

今天说的这位是在中国历史上与诸葛亮齐名的明朝军事家刘伯温。

刘伯温曾留一计给朱家保江山,数百年无人能解,最后被一农民看破

刘伯温,原名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在元末天下大乱之时,刘伯温辅佐朱元璋,进献''十八策''。策略中筹划全局,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消灭群雄、统一天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刘伯温集中了毕生智慧谋略,再结合亲身经历的一次次大战,把他对兵法的理解,写成了一本旷世奇书《百战奇谋》。

刘伯温曾留一计给朱家保江山,数百年无人能解,最后被一农民看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直是历代帝王遵守的不二法则,朱元璋也不例外。朱元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勤奋皇帝,生前无时无刻不在为后世子孙着想。他怕子孙镇不住那些开国元勋,于是以雷霆手段杀了很多开国大臣。对于刘伯温这个军事天才所留下的兵法奇书,也是无时无刻不想得到,传给子孙永保江山太平。

刘伯温知道朱元璋不能容他,早早选择了退隐。明洪武八年,刘伯温病危,在弥留之际他对两个儿子说:“并非为父不传你们秘技,实在是因为你们才智不足,不能承受这本《百战奇谋》兵书,如果勉强要学,只能徒增祸患,倒不如平凡度过此生。当今圣上多疑,就算我献上兵书,也难免使刘家遭受猜疑,以为我会留有一手给儿子,倒不如就此一把火烧掉,反可保全刘氏满门安宁。”

刘伯温曾留一计给朱家保江山,数百年无人能解,最后被一农民看破

果然,刘伯温的死讯传至应天(今南京)后,朱元璋就立刻派丞相胡惟庸前去吊唁,其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刘伯温毕生心血所著的《百战奇谋》兵书。到后,刘伯温的两个儿子坦言向丞相说明,兵书已被父亲烧毁,现在只剩下另一著作《郁离子》和一封致圣上的亲笔信。

朱元璋看到刘伯温的遗物后,不见有兵书,就把《郁离子》随手丢在一旁,拆开刘伯温的亲笔信看,大意是说“臣著兵书是为了帮圣上您打江山,如今天下统一,江山太平,已经用不着此书了。臣又惟恐兵书落入坏人手里,倒不如毁掉以绝后患。”

刘伯温曾留一计给朱家保江山,数百年无人能解,最后被一农民看破

但是朱元璋看后却更加寝食难安,他深知《百战奇谋》是刘伯温的毕生心血精华,又怎会舍得轻易烧毁?如今我没有得到,是不是刘伯温把他偷偷藏在家中,或者传给了两个儿子呢?

于是,朱元璋再派胡惟庸仔细查问刘家子孙,又假称刘伯温功大,下令将其府邸建成墓园“诚意伯府”以风光大葬,实际上就是对刘家府邸来个翻天覆地的大搜查。但是一切还是徒劳,最终也没有找到这本兵书。

刘伯温毕生心血所著的《百战奇谋》兵书到底去了哪里呢?这个谜底直到二百多年后明朝灭亡,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才终于揭开!

刘伯温曾留一计给朱家保江山,数百年无人能解,最后被一农民看破

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占了明皇宫,宫中奇珍异宝自然也都被收入囊中。在明朝皇宫那些数不胜数的宝物之中,李自成发现了那本刘伯温的《郁离子》,因为从小就对刘伯温的事迹很崇拜,李自成仔细翻看起来。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郁离子》书页已经出现残破,谁知几页看后,李自成看到书中描述的料敌、布阵、用计之精彩,更有奇门遁甲、占卜星象等神机,推断这就是失传了两百多年的《百战奇谋》。

刘伯温曾留一计给朱家保江山,数百年无人能解,最后被一农民看破

朱元璋聪明一世,只可惜反被自己的疑心所害,书在手中却无缘翻看一眼。虽然朝代更替是历史规律,无可逆转,但若是其子孙能够早点发现,也许明朝不会灭亡的那么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