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建狂魔:外國公司認為7年的工期,中國人7個月建成抗戰生命線

基建狂魔:外國公司認為7年的工期,中國人7個月建成抗戰生命線

在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争之後,華北、華南和華東的相繼淪陷,使得像是香港、上海這樣的海港以及越南到廣西的陸上通道被日軍完全切斷,加之中國處于内憂外患之際,為了避免被斷掉''補給線''。是以自從1937年下半年,蔣介石下令修建一條從雲南直通緬甸的道路,以便中國能在最糟糕的時間段繼續從印度洋擷取來自英美等國的援助物資,這就是著名的''滇緬公路''。

基建狂魔:外國公司認為7年的工期,中國人7個月建成抗戰生命線

滇緬公路的其中一段盤山公路

滇緬公路起始點位于雲南昆明,終點是緬甸南部城市臘戍,全程1453千米,當時中國境内一共959千米,出中緬邊境口岸後603千米即臘戍,然後通過乘坐緬甸境内的中央鐵路可以直達仰光海港。後來的一切都證明,修建滇緬公路是一個十分正确的選擇,因為其有效支援了中國抗日戰争的前中期。

基建狂魔:外國公司認為7年的工期,中國人7個月建成抗戰生命線

今天的滇緬公路中國段已經成為了320國道

1937年末,中國國民政府開始向國際招标修建滇緬公路的工程,當時約有數家國際性大型建設公司對此有興趣,表示如果在中國向施工方提供先進裝置的前提下,滇緬公路可以于六、七年之内順利開通。但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因為當時的中國還在與日本侵略者作戰,海岸線丢失殆盡,能夠獲得的外來支援本就少之又少,加上技術的落後,中國不可能有能力提供先進的施工裝置,另外中國也沒有六到七年的時間來拖延,是以經過權衡,中國選擇自行修建這條難度極大的橫穿叢林的公路。

基建狂魔:外國公司認為7年的工期,中國人7個月建成抗戰生命線

1938年1月,滇緬公路總工程處成立,施工的早期測量工作正式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開展。由于當時中國缺乏受過訓練的專業測繪人員,是以滇緬公路總工程處專門尋找了一批不怕苦不怕累的有志青年,通過僅有的幾名留洋技術人員的手把手教導,傳授給他們測量技術,這批青年在後來的工作中迅速成長,也成為了滇緬公路的技術骨幹,乃至新中國之後的國家棟梁。

基建狂魔:外國公司認為7年的工期,中國人7個月建成抗戰生命線

如果要說施工史上的奇迹,非滇緬公路莫屬了,1938年開始大約有20萬勞工在缺少施工機械的情況下''徒手作業'',在熱帶雨林毒蟲遍布、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很多艱難的作業都是由婦女和兒童完成的。原本被外國建設公司估計的七年左右的施工期,中方僅僅隻花了不到7個月——1938年8月滇緬公路就已經實際全線通車。随後運輸業務由國民政府成立的交通部下滇緬公路管理局全權負責,後改名為中緬運輸總局。

基建狂魔:外國公司認為7年的工期,中國人7個月建成抗戰生命線

中國勞工正在修建滇緬公路

随着1940年6月法國向德國投降,中國邊界的運輸形式開始惡化:由于法國維希政府與德國簽署的戰敗協定,同為軸心國的日本開始派兵進駐越南和法屬印度支那,并徹底封鎖了滇越公路,滇緬公路也随之成為了國民政府的''最後希望''。

1940年6月,日本外相有田八郎正式向英國政府發表最後通牒,要求英國立刻關閉位于英屬緬甸的滇緬公路,并陳兵五千于香港,展開軍備作戰演習。在明顯赤裸裸的威脅香港防務安全情形下,英美隻能向中國施壓,一緻要求關閉滇緬公路,此事件也被稱為''遠東慕尼黑''。事實證明,英美并沒有看破日本的野心,這種''飲鸩止渴''的行為無疑隻會削弱盟友,助長日本的嚣張氣焰。

基建狂魔:外國公司認為7年的工期,中國人7個月建成抗戰生命線

赴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

但到了1941年12月太平洋戰争爆發後,中國與英美再次達成協定,為了保衛大後方,是以保衛滇緬公路再次被拉上日程,于是便有了著名的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

滇緬公路是中國抗日戰争時期,中國西南方的一條曆史最久運量最大的國際通道,也是決定中國在抗日戰争中能夠頑強抗争日軍的關鍵因素。在滇緬公路遭受日軍轟炸機頻繁襲擊後,美國發起的飛躍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也成為了新的運輸通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