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尿毒症”越來越多?聽一句勸:3個習慣别碰,腎會感謝你

因為一場車禍,30歲的小胡到醫院體檢,結果外傷不嚴重,卻查出了尿毒症。還沒等小胡想好如何将自己的病告訴家人,小胡的老母親因為身體不舒服到醫院檢查,竟也查出了尿毒症。

接着,小胡的弟弟因為臉色異常,也到醫院檢查,結果也是确診尿毒症。

主治醫生察覺到異常,建議小胡讓其他直系親屬都去做個篩查,排查尿毒症“遺傳”的原因。聽從醫生的建議,小胡帶着10歲的大女兒和3歲的小女兒進行體檢,依舊是查出了尿毒症。

小胡幾近崩潰,一家七口,五個人确認尿毒症,這日子還怎麼過,難道自己家族被“詛咒”了?

後來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最終判定,造成這一家人不幸的緣由,竟是小胡母親所患的“多囊腎”。

為什麼“尿毒症”越來越多?聽一句勸:3個習慣别碰,腎會感謝你

一、尿毒症也有遺傳風險?

尿毒症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個可怕的名詞,關于它的預防、治療以及是否有遺傳性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安徽省中醫院腎内科主任王億平教授介紹說,尿毒症是由多種慢性疾病造成的腎機關嚴重損害,使機體在排洩、代謝和調節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方面出現紊亂的臨床綜合征候群,該病本身沒有遺傳性,但演變成尿毒症的一部分基礎疾病有家族史,如多囊腎、糖尿病和高血壓等。

其中,多囊腎 (PKD) 是腎髒的皮質和髓質出現無數囊腫的一種遺傳性腎髒疾病,按遺傳方式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 (ADPKD),此型一般到成年才出現症狀,可生存到老齡階段,故又稱成人型。第二種是常染色體隐性遺傳性多囊腎 (ARPKD), 一般在嬰兒即表現明顯,又稱嬰兒型,患兒多在出生後不久死亡。其中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病最常見,該病是一種世界範圍内高發遺傳疾病,全世界每四百到一千人就有一個顯性多囊腎病患者,按遺傳規律,遺傳給下一代的幾率一般為50%。

據相關報道,多囊腎已經成為引起腎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原因,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和醫學界的高度重視,目前現代醫學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基因治療、腎髒替代治療等方法。

為什麼“尿毒症”越來越多?聽一句勸:3個習慣别碰,腎會感謝你

但王教授提醒,對于多囊腎還是要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易演變發展的原發基礎病。資料表明,15%的高血壓患者會發展為尿毒症,是以,高血壓患者要将血壓控制在理想水準,其次要定期檢查腎功能,一般應半年檢查一次。而多囊腎患者要有良好的醫療監護,保持樂觀心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像多囊腎這樣的腎病變可以造成尿量改變,并出現血尿、蛋白尿,各種腎髒病變均可導緻慢性腎功能衰竭。據了解,每十個成年人就有一人患慢性腎髒病,目前受人口老齡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人口基數增加等因素影響,許多患者最終更是進展為依賴透析的終末期腎病。未來腎病治療的負擔還将持續攀升,已成為亟待重視的公共衛生問題。

二、我國慢性腎髒疾病知曉率僅為12.5%

據《中國實用内科雜志》慢性腎髒病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顯示,目前,中國成人慢性腎髒病患病率約10.8%,慢性腎髒病患者近1.3億人,居全球首位。需要接受腎髒替代治療的終末期腎病患者有150多萬,并以每年新增12-15萬的趨勢持續上升。

但由于公衆對慢性腎髒病認知不足,知曉率僅12.5%左右,導緻很多許多患者前期無法察覺,等到确診時已處于尿毒症階段,加大了治療難度,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為什麼“尿毒症”越來越多?聽一句勸:3個習慣别碰,腎會感謝你

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餘學清認為,腎病發生的遺傳因素僅占7%-12%,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影響,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幫助降低發病風險,其中包括合理飲食、戒煙限酒、适當運動、心理平衡。而不良生活習慣則可能成為“炸彈”爆炸的導火索,是以,生活中也要提高防治意識,改正傷腎壞習慣。

1、常用飲料代替水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ICU主任楊翃表示,飲料當中的糖、磷酸鹽、咖啡因等成分會促進鈣排出,導緻尿液中的鈣含量增加,易形成結石。而飲料中的香精、色素、香料等會加重腎小球過濾、排毒的負擔,損傷腎功能,使浮腫加重。

為什麼“尿毒症”越來越多?聽一句勸:3個習慣别碰,腎會感謝你

2、吃得太鹹

尿蛋白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鹽攝入量是影響因素之一,長期的高鹽攝入容易破壞腎小球基底膜的選擇性滲透作用,會導緻蛋白尿加重。

3、濫用藥物

“是藥三分毒”,腎髒是藥物代謝和排洩的重要器官,藥物使用不當或是機體對藥物敏感,會損害腎髒,約25%的腎功能衰竭患者與藥物的腎毒性有關。尤其是磺胺類藥物、喹諾酮類藥物、造影劑、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更容易導緻腎損傷。

另外,煙酒無度、長期熬夜、久坐少動、暴飲暴食、經常憋尿等壞習慣,也會對腎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害,增加腎病的發生風險,是以,想要保腎護腎,得先從調整生活方式做起。

三、警惕!腎髒發出的4個求救信号

慢性腎髒病有哪些“信号”?專家表示,如果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小便帶血、小便時泡沫較多且持續時間長,眼皮、腿腳水腫,夜尿次數增多,腰腹酸痛等,這很可能就是腎髒發出的“求救信号”。

一旦出現腸胃不适、腸胃出血、惡心、嘔吐,臉色蒼白,四肢、臉上、身上皮膚出現較多紅點、四肢關節酸痛等,更應引起警覺。常見的慢性腎髒病典型症狀有:

1、尿液異常

尿液異常包括尿量增多或減少、尿液顔色變化、出現蛋白尿等,如人的正常尿色為透明淺黃色,若無明顯外因導緻,但尿色發紅,或者尿中泡沫多,則要注意去腎内科檢查。

此外,當尿正常檢查顯示有蛋白或紅細胞時,很可能是腎髒病的表現,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2、皮膚瘙癢

終末期的腎病患者,由于體内的尿素不能經尿液排出,會通過皮膚排洩,由此刺激皮膚;另外,身體内積累的毒素會導緻周圍神經病變,也會引起皮膚瘙癢。

3、貧血

腎髒除了有排洩廢物等功能外,還能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促進造血,是以,無故貧血也是腎功能損害的一大信号。

4、浮腫

慢性腎髒病患者由于腎髒排洩功能下降,腎髒分泌的激素紊亂以及尿蛋白的流失,出現水鈉潴留,造成眼睑及雙下肢浮腫。

為什麼“尿毒症”越來越多?聽一句勸:3個習慣别碰,腎會感謝你

由于腎髒病早期症狀常常不明顯,容易被人們忽視,等到醫院就診時病情已到晚期。要有效延緩慢性腎髒病患者腎損害的進展,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是關鍵。常用的腎髒病相關的檢查包括尿正常、腎功能、腎髒B超等,必要時還需行腎穿刺活檢協助診斷。

總結:“腎康才能體健”,雖然腎病也有遺傳因素,但如果能夠上好保險,将其“鎖”在保險箱内,風險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而良好的生活方式、日益精準的篩查則是最好的保險栓,幫助我們守好防線。

參考資料:

[1]《慢性腎病患者 居家有良方》.健康報.2020-03-13

[2]《防控慢性腎病 改變生活方式是關鍵》.上海中醫藥報.2013-12-20

[3]《慢性腎髒病的用藥選擇》.中國醫藥報.2016-06-1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