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好兒子不少,為什麼将皇位傳給孫子?

明太祖朱元璋越過兒子,立孫子為繼承人的做法,在中國的大一統王朝中,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個例。曆史上也曾經有過幾個皇太孫,但除了金朝的兩位,其他的不是無法繼位,就是成為了傀儡。可見,越過兒子立孫子這件事,是非常兇險的。但是,英明一世的朱元璋為什麼會出此下策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朱元璋好兒子不少,為什麼将皇位傳給孫子?

一、對嫡系的深情

不得不說,朱元璋的“嫡系”,不管是中宮皇後還是東宮太子,都和朱元璋的感情太深了。朱元璋和皇後馬氏,是真正的患難之交。當初他還是郭子興帳下親兵時,兩人就走到了一起,共同經曆了很多風風雨雨。朱元璋曾經因為得罪郭子興而被下獄,馬氏懷揣着滾燙的餅來給他吃,胸口都燙傷了。後來朱元璋得勢,有時候脾氣上來就要殺人,又是馬氏的規勸,讓他少殺了不少人,也少犯了不少錯誤。這番情意,這等賢德的女人,真的是打着燈籠都難找。後來馬氏去世,朱元璋一直未再立皇後,可見對馬氏的深情。

而作為朱元璋和馬氏的嫡親骨肉(從很多研究成果來看,朱棣并非馬皇後所生),太子朱标的表現也是非常之好。他從小接受正統的儒家思想教育,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是一個寬仁的大哥。而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一個迂腐的書呆子,不但可以代替父親視察全國工作,還和軍界的頂級大佬藍玉關系密切。又寬厚又聰明,還會耍手腕,簡直就是模範的帝王胚子。是以朱元璋也在他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僅積極地教育朱标,還為他留下了一個可以掌控全國的班底。

朱元璋好兒子不少,為什麼将皇位傳給孫子?

但是很遺憾,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突然離世。這不僅讓朱元璋幾十年來的辛苦培養付之東流,還讓他面臨着巨大的感情傷痛。他當然可以選擇别的兒子,甯王朱權、燕王朱棣、晉王朱棡都是文武雙全的當事豪傑,選誰都可以。但是,晉王朱棡在洪武三十一年也病死了,剩下的皇子不管選誰,都會讓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嫡系血脈斷絕,這是他在感情上難以接受的。既然如此,就隻能選擇嫡系血脈的孫子朱允炆來當繼承人了。

二、藩王制帶來的煩惱

明朝時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真正的“藩王時代”。朱元璋将自己的兒子都分封成藩王,讓他們鎮守一方,牢牢地看住朱家的天下。朱元璋從元朝最黑暗的時代走來,又經曆了胡惟庸、李善長等人對皇權的威脅,對所有的官員都存有偏見。是以他認為,隻有自己的兒子,才會真正的效忠大明朝。是以在他的《皇明祖訓》中,就明說了如果京城有難,藩王有權帶兵勤王。

朱元璋好兒子不少,為什麼将皇位傳給孫子?

但是,這些藩王直接掌控一方的軍權,如果任由其發展,早晚會成為朝廷的禍患。這一點,在曆史上已經不止一次被證明了。在當時,也确實有人對藩王制度提出了質疑。而朱元璋也沒有更好地辦法,隻能先将就着推行這一制度。不過,他對于藩王制度帶來的危害也非常擔憂,是以從來不讓藩王們碰行政權,給了他們一定的限制。

而在藩王的設立上,朱元璋也是煞費苦心。他雖然有26個兒子,但是其中能稱得上有才能的,除了太子朱标,也就隻有所謂的“九大塞王”。他們分别是:晉王朱棡、燕王朱棣、代王朱桂、肅王朱楧、遼王朱植、慶王朱栴、甯王朱權、谷王朱橞。這九個藩王既互相扶持,也互相牽制,是大明邊境安全的保證。

朱元璋好兒子不少,為什麼将皇位傳給孫子?

在朱标死後,如果要從兒子中選擇皇位繼承人,幾乎就隻能從九大塞王中進行選擇。不過這些人平時權勢、地位都相差無幾,出身也都是庶出,誰也不比誰高。那麼不管選了誰,都會引起其他藩王的不滿。況且不管選擇誰,都必須要将這位藩王手中的兵力重新配置設定,一個弄不好就會打破他們之間的平衡,弄不好就會出現一個勢力極大的藩王,到時候将更不好收場。既然如此,不如維持邊境不動,而讓孫子繼承皇位來得妥當。

三、看錯了朱允炆

朱元璋選擇朱允炆,應該也是對他有所了解的。這個孩子仁孝,對父母、對皇帝、對叔叔、對大臣、對百姓,都是一樣的寬厚仁慈,甚至到了“仁柔”的地步。武将集團和藩王們,甚至在其地位确立之後,仍然敢于輕視他。以至于朱元璋為了他,不得不掀起藍玉案,将外姓武将幾乎趕盡殺絕。

不過也應該說,仁柔柔的好處。一個人如果真的寬仁到底,他的位置其實也會很穩固,因為别人根本找不到借口來反對他。就比如朱允炆的那些叔叔們,隻要他真的能做到寬厚以待,他們也未必會造反。而且為了面對萬一的狀況,朱元璋還給孫子留下了善于防守的大将耿炳文。這位老皇帝一定覺得,自己的好孫兒會在以後,推行一種内外皆寬、但又有足夠硬度的政策。

朱元璋好兒子不少,為什麼将皇位傳給孫子?

但是,朱元璋可能做夢也沒想到,看起來“仁柔”的朱允炆,實際上是一個手段狠辣的愣頭青。在剛剛登基之後,他就把手伸向了自己的叔叔們。在他的打擊下,周王朱橚被流放、齊王朱榑被軟禁、代王朱桂、岷王朱楩被貶為庶人。最慘的是湘王朱柏,竟然被逼得全家自焚。不得不說,朱允炆的手段有些過分了。

其實,過分也有過分的節奏。如果朱允炆先下手的對象是燕王朱棣或者甯王朱權,都未必會有日後的靖難之役。可偏偏他要從弱小的藩王開始削,這就給了本就蠢蠢欲動的燕王以口實和機會。最後在朱允炆犯了一系列錯誤之後,燕王朱棣成功打進南京城,朱允炆失蹤。朱元璋辛苦維護的嫡系,最終灰飛煙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