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好儿子不少,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孙子?

明太祖朱元璋越过儿子,立孙子为继承人的做法,在中国的大一统王朝中,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个例。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几个皇太孙,但除了金朝的两位,其他的不是无法继位,就是成为了傀儡。可见,越过儿子立孙子这件事,是非常凶险的。但是,英明一世的朱元璋为什么会出此下策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朱元璋好儿子不少,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孙子?

一、对嫡系的深情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嫡系”,不管是中宫皇后还是东宫太子,都和朱元璋的感情太深了。朱元璋和皇后马氏,是真正的患难之交。当初他还是郭子兴帐下亲兵时,两人就走到了一起,共同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朱元璋曾经因为得罪郭子兴而被下狱,马氏怀揣着滚烫的饼来给他吃,胸口都烫伤了。后来朱元璋得势,有时候脾气上来就要杀人,又是马氏的规劝,让他少杀了不少人,也少犯了不少错误。这番情意,这等贤德的女人,真的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后来马氏去世,朱元璋一直未再立皇后,可见对马氏的深情。

而作为朱元璋和马氏的嫡亲骨肉(从很多研究成果来看,朱棣并非马皇后所生),太子朱标的表现也是非常之好。他从小接受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是一个宽仁的大哥。而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一个迂腐的书呆子,不但可以代替父亲视察全国工作,还和军界的顶级大佬蓝玉关系密切。又宽厚又聪明,还会耍手腕,简直就是模范的帝王胚子。所以朱元璋也在他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仅积极地教育朱标,还为他留下了一个可以掌控全国的班底。

朱元璋好儿子不少,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孙子?

但是很遗憾,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突然离世。这不仅让朱元璋几十年来的辛苦培养付之东流,还让他面临着巨大的感情伤痛。他当然可以选择别的儿子,宁王朱权、燕王朱棣、晋王朱棡都是文武双全的当事豪杰,选谁都可以。但是,晋王朱棡在洪武三十一年也病死了,剩下的皇子不管选谁,都会让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嫡系血脉断绝,这是他在感情上难以接受的。既然如此,就只能选择嫡系血脉的孙子朱允炆来当继承人了。

二、藩王制带来的烦恼

明朝时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真正的“藩王时代”。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都分封成藩王,让他们镇守一方,牢牢地看住朱家的天下。朱元璋从元朝最黑暗的时代走来,又经历了胡惟庸、李善长等人对皇权的威胁,对所有的官员都存有偏见。所以他认为,只有自己的儿子,才会真正的效忠大明朝。所以在他的《皇明祖训》中,就明说了如果京城有难,藩王有权带兵勤王。

朱元璋好儿子不少,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孙子?

但是,这些藩王直接掌控一方的军权,如果任由其发展,早晚会成为朝廷的祸患。这一点,在历史上已经不止一次被证明了。在当时,也确实有人对藩王制度提出了质疑。而朱元璋也没有更好地办法,只能先将就着推行这一制度。不过,他对于藩王制度带来的危害也非常担忧,因此从来不让藩王们碰行政权,给了他们一定的限制。

而在藩王的设立上,朱元璋也是煞费苦心。他虽然有26个儿子,但是其中能称得上有才能的,除了太子朱标,也就只有所谓的“九大塞王”。他们分别是: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谷王朱橞。这九个藩王既相互扶持,也相互牵制,是大明边境安全的保证。

朱元璋好儿子不少,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孙子?

在朱标死后,如果要从儿子中选择皇位继承人,几乎就只能从九大塞王中进行选择。不过这些人平时权势、地位都相差无几,出身也都是庶出,谁也不比谁高。那么不管选了谁,都会引起其他藩王的不满。况且不管选择谁,都必须要将这位藩王手中的兵力重新分配,一个弄不好就会打破他们之间的平衡,弄不好就会出现一个势力极大的藩王,到时候将更不好收场。既然如此,不如维持边境不动,而让孙子继承皇位来得妥当。

三、看错了朱允炆

朱元璋选择朱允炆,应该也是对他有所了解的。这个孩子仁孝,对父母、对皇帝、对叔叔、对大臣、对百姓,都是一样的宽厚仁慈,甚至到了“仁柔”的地步。武将集团和藩王们,甚至在其地位确立之后,仍然敢于轻视他。以至于朱元璋为了他,不得不掀起蓝玉案,将外姓武将几乎赶尽杀绝。

不过也应该说,仁柔柔的好处。一个人如果真的宽仁到底,他的位置其实也会很稳固,因为别人根本找不到借口来反对他。就比如朱允炆的那些叔叔们,只要他真的能做到宽厚以待,他们也未必会造反。而且为了面对万一的状况,朱元璋还给孙子留下了善于防守的大将耿炳文。这位老皇帝一定觉得,自己的好孙儿会在以后,推行一种内外皆宽、但又有足够硬度的政策。

朱元璋好儿子不少,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孙子?

但是,朱元璋可能做梦也没想到,看起来“仁柔”的朱允炆,实际上是一个手段狠辣的愣头青。在刚刚登基之后,他就把手伸向了自己的叔叔们。在他的打击下,周王朱橚被流放、齐王朱榑被软禁、代王朱桂、岷王朱楩被贬为庶人。最惨的是湘王朱柏,竟然被逼得全家自焚。不得不说,朱允炆的手段有些过分了。

其实,过分也有过分的节奏。如果朱允炆先下手的对象是燕王朱棣或者宁王朱权,都未必会有日后的靖难之役。可偏偏他要从弱小的藩王开始削,这就给了本就蠢蠢欲动的燕王以口实和机会。最后在朱允炆犯了一系列错误之后,燕王朱棣成功打进南京城,朱允炆失踪。朱元璋辛苦维护的嫡系,最终灰飞烟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