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靖宇改名換姓,家人苦尋無果,時隔多年他的後人終于與其相聚

1952年,河南一個名叫馬崇雲的鐵路勞工家裡突然闖進來一群操着東北口音的人,領頭的那人在上上下下仔細打量過馬崇雲後,非常激動道地:“像,太像了,簡直一模一樣!”

而就在馬崇雲滿臉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來人又緊接着說:“我們是東北黑龍江省委的從業人員,這次冒昧來訪是想告訴你一個消息,你的父親找到了,他是民族英雄、國家功臣楊靖宇将軍!”

這個消息令馬崇雲如遭雷擊,他從1944年開始遵循母親意願,已經苦尋父親整整八年,但均無結果,而且他明明姓馬,為何會是楊靖宇的兒子呢?

楊靖宇改名換姓,家人苦尋無果,時隔多年他的後人終于與其相聚

最後,在黑龍江省委幹部的解釋下,他才終于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馬崇雲,1926年出生于河南确山縣偏遠山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兩歲時,馬崇雲的妹妹馬錦雲出生後,父親馬尚德就毅然決然辭别妻子兒女,參軍鬧革命、保家衛國。

而父親走後,照顧子女和父母雙親的重擔就全落在了妻子郭蓮一個人身上,日子過得十分艱苦,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但郭蓮卻從無一絲怨言,因為她知道丈夫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是為了受苦受難的老百姓去參軍,那她就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幫助丈夫照顧好家裡,讓他在前線打仗時不要分心。

村裡的人看見郭蓮一個人太辛苦,心裡不落忍,就紛紛建議她再找一個,一起搭夥過日子也能輕松一點,但卻全被郭蓮一一婉拒,她與丈夫結婚的那天開始就已經發誓,一輩子都是馬尚德的人,絕不可能再改嫁。

村裡人見她态度這麼堅決,也就不再繼續勸說,但隻要見到郭蓮有困難,還是會不吝出手,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楊靖宇改名換姓,家人苦尋無果,時隔多年他的後人終于與其相聚

而郭蓮的丈夫馬尚德離開家參加革命後,曾在黨組織的訓示下,上司建立和鞏固了鄂豫皖蘇區根據地,并建立了河南确山縣的農民革命軍,最後被編入豫南工農紅軍,正式拉開了河南土地革命戰争的偉大序幕。

他曾先後五次被國軍反動派逮捕入獄,屢次遭受嚴刑拷打,卻始終堅定信仰、威武不屈,而馬尚德最後一次被黨組織營救出獄後,為了不連累老家的老婆和孩子,就主動改名換姓為楊靖宇,繼續與反動國軍開展不屈不撓的艱苦鬥争。

楊靖宇改名換姓,家人苦尋無果,時隔多年他的後人終于與其相聚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淪陷于日軍之手,舉國嘩然。

1932年,楊靖宇接受黨組織的委派,北上出關,前往東北組織抗日聯軍,并以滿洲省委特派代表和軍委委員的身份,在南滿地區發展抗日武裝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

1935年,經滿洲省委請示,總部機關準許,決定整合東北人民革命軍、抗日聯合軍、抗日遊擊隊以及東北各地方的武裝力量,整編改組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楊靖宇擔任抗聯第一軍軍長,并兼任政委。

在楊靖宇英明神武的指揮帶領下,東北抗聯的力量日益發展壯大,從最開始的幾百人,逐漸擴充至幾千人,成為東北抗日敵後一股不容小觑的軍事力量。

1936年,東北抗聯第一軍和第二軍整編為抗聯第一路軍,楊靖宇積功升任總司令員,所轄基礎兵力超過6000人,給日軍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楊靖宇親自率部發動西征,經常在通化地區周圍,包括沈陽、吉林、安東和丹東地區主動出擊,牽制東北之敵,全力配合關内抗日作戰,予敵重大殺傷,成為日軍的心腹大患。

1938年11月初召開的第六屆六中全會上,黨組總部機關首長和毛主席就曾聯名給楊靖宇發出了一封親切的慰問電,高度評價楊靖宇在東北地區的軍事政治工作,以及東北抗聯全體官兵敢于在淪陷區紮根,力争祖國領土不失的英雄壯舉,并稱贊楊靖宇在冰天雪地的白山黑水之間,與日軍艱苦奮鬥周旋七年之久,堪稱英勇奮鬥和艱苦鬥争的典範和标杆。

楊靖宇改名換姓,家人苦尋無果,時隔多年他的後人終于與其相聚

1939年秋天,日本關東軍專門制定了圍剿讨伐楊靖宇的作戰計劃,在日軍的瘋狂圍堵和鎮壓之下,楊靖宇先後轉戰長白山區,與抗聯第二路軍聯合作戰,多次沖破日軍的圍剿和封鎖,襲擊日軍據點、破壞日軍設施,強有力地打擊了日軍不可一世的嚣張氣焰。

最後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遊擊進行突圍,而楊靖宇自己則是率領一個警衛旅轉戰蒙江一帶。

不料,卻在1940年因為叛徒出賣,深陷日軍重重包圍,楊靖宇單人獨槍與敵周旋五晝夜後壯烈犧牲,年僅35歲。

楊靖宇改名換姓,家人苦尋無果,時隔多年他的後人終于與其相聚

楊靖宇犧牲四年後,河南日軍接到小人告密,确山縣農婦郭蓮的丈夫是共産黨,馬上派出将其逮捕入獄,嚴刑拷打,讓她交代丈夫馬尚德的下落。

可郭蓮卻死不松口,最終因為身體經受不住刑罰被丢棄在城外亂葬崗,被路過的好心人救回了家。

臨終彌留之際,郭蓮将兒子馬崇雲叫到床前,交給了他一張丈夫的舊照片,留下了最後的遺言:“一定不要放棄,一定要找到你的父親!”

母親去世後,馬崇雲就遵循母親的遺願,踏上了找尋父親的道路,可找遍了河南确山縣所有的共産黨組織和解放軍隊伍,也都沒有找到父親的任何資訊,不由有些心灰意冷。

楊靖宇改名換姓,家人苦尋無果,時隔多年他的後人終于與其相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河南确山縣委的從業人員曾告訴馬崇雲:“馬尚德同志的确是共産黨員,但他早在抗日戰争時期就被調往其他地區工作,從此斷了聯系,現在人在哪他們也不知道。”

終于有了一點消息,馬崇雲心裡重新升起希望之火,就在河南應聘當了一名鐵路勞工,決定一邊工作一邊繼續尋找父親的下落。

直到1952年的一天,馬崇雲下工後準備回家吃飯,黑龍江省委的上司幹部突然找上門來,他才知道自己的父親竟然是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将軍,但遺憾的是,父親早在1940年就已經壯烈犧牲。

楊靖宇改名換姓,家人苦尋無果,時隔多年他的後人終于與其相聚

1953年,馬崇雲應邀來到千裡之外的哈爾濱,終于見到了父親的遺骸,完成了母親臨終前的遺願。

1958年,楊靖宇公祭大會上,馬崇雲作為代表親自發言,立志要做一個像父親一樣頂天立地,做個對國家和民族有用的男人。

公祭儀式結束後,楊靖宇将軍以開國元帥的規格,葬入吉林通化的烈士陵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