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園口決堤事件,抛開政治立場不談,蔣介石的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李白的這首《将進酒》,無不将黃河之水的奔騰洶湧描述得淋漓盡緻。

作為我國的母親河,黃河從來都是一直哺育着億萬的中華兒女和中華大地,但随着1938年6月9日那一場慘絕人寰的人為黃河決堤事件,卻将彼時被稱作生命之源的水,活生生的轉變成了令人聞之色變的萬惡之源。

花園口決堤事件,抛開政治立場不談,蔣介石的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在這場波濤洶湧一瀉千裡的花園口決堤之中,中國軍民傷亡多達百萬人之多,千百萬人流離失所,堪比南京大屠殺受害人數的三倍之多。

而在花園口決堤之後,更是間接造成了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在這場震驚于世、駭人聽聞的大饑荒之中,更是有150萬人死亡,受災人數多達1200萬人。

那麼這抗戰史上最慘烈的一幕,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花園口決堤,蔣介石以水代兵究竟是對是錯?為何花園口決堤更是直接導緻了河南大饑荒?在黃河決堤之後究竟又淹死了多少日寇?

花園口決堤事件,抛開政治立場不談,蔣介石的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1938年3月16日的抗日戰場之上,國民隊伍終于不再如彼時那般屢戰屢敗,在曆時一月有餘的浴血奮戰之後,在李宗仁、白崇禧、湯恩伯等人的上司之下,終于還是挫敗了嚣張至極的日寇,更是打破了所謂“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而在迎來了台兒莊戰役的大捷之後,無論是對于舉國群眾而言,還是對于當時執政的國民政府蔣介石而言,都是更加堅定了抗戰的決心與信心。

在這種情況之下,蔣介石便改變了他原本的抗日政策,不再如以前那樣不積極抗日,反倒是一改往日之态度,開始大力提倡快速勝利的理論。

花園口決堤事件,抛開政治立場不談,蔣介石的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毫無疑問,台兒莊大捷的勝利,讓蔣介石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在向20萬中央軍下達了轉戰徐州戰場的指令之後,彼時胸有成竹的蔣介石便決意試圖與日本人一戰定勝負。

但日本人從來不是傻子,面對國民政府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很快就引起了日本司令官的注意,于是便急忙下令将30萬人之衆的日寇轉移到徐州,而這裝備精良的30萬虎狼之師,在對徐州進行了聲勢浩大的攻擊之後,蔣介石期望的所謂“速戰速決”計策還是胎死腹中。

為了儲存實力,蔣介石決定撤兵離開徐州,1938年5月19日,日軍徹底攻占徐州,日軍的威名一時遠震國民将領,竟然使得彼時固守蘭封的國軍上将桂永清和商丘的黃傑,在駐守陣地僅僅一天之後便全線潰逃,導緻蘭封與商丘兩城相繼淪陷。

在聽聞部下相繼倉皇逃竄之後,早先親自飛抵鄭州的蔣介石更是怒罵道:蘭封戰役是戰争史上千古第一笑柄。

花園口決堤事件,抛開政治立場不談,蔣介石的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開封失守後,日軍沿隴海線繼續西犯,鄭州危機、武漢震動,如若鄭州也相繼淪陷,這便意味着鄭州身後的武漢必定不保。

武漢以西是陝西,以北則是河北,其戰略意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鄭州失守,其結果必定是不堪設想,就算身為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蔣介石也不敢輕易地承受這個代價。

而為了阻擊節節勝利的日軍,蔣介石思考再三之後,還是做出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決定——炸毀黃河大堤,以水代兵,妄圖剿滅日寇。

而早先通過偵察機便發現國民黨企圖的土肥原賢二,并沒有阻攔蔣介石的這一決策,因為在他眼裡看來,2500多年來統治過黃河流域的帝王将相數不勝數,但卻沒有一位敢破壞黃河堤口的,蔣介石也斷然不敢如此。

可他始終高估了蔣介石的道德底線,在經過反複的與部下商議之後,蔣介石衡量再三之下還是決定炸開黃河,經過兩天兩夜的連續挖掘之後,1938年6月9日,為了阻止日軍西犯,蔣介石下令炸開花園口、以水代兵。

花園口決堤事件,抛開政治立場不談,蔣介石的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在花園口決堤之後,黃河之水真的是如同“天上來”一樣,順着賈魯河迅速傾瀉而下,花園口決堤之處瞬間就被大水吞沒,漫溢的大水浩浩蕩蕩地向豫東南傾斜。

這一場置萬千百姓而不顧的戰術政策,賠上的是百萬之衆的軍民傷亡,根據不完全統計,河南民宅被沖毀140餘萬家,耕地淹沒800餘萬畝,安徽、江蘇兩地耕地被淹多達1100餘萬畝,傾家蕩産的人多達480餘萬人。

那些毫不知情而被淹沒的百姓多達80萬有餘,均葬身魚腹,30多萬平方公裡的黃河泛濫區,成千上萬的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花園口決堤事件,抛開政治立場不談,蔣介石的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花園口決堤,黃河大改道的間接結果更是導緻了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先前豫東、豫中、皖北、蘇北那些被淹沒的良田土地開始嚴重沙化、堿化起來,成為寸草不生的黃泛區,再加上幾千萬人的流離失所、糧食無人耕種、土地沙化、年年歉收,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1942年,由此徹底爆發了河南大饑荒。

這場大饑荒喪生的人口多達300萬人之多,數千萬人淪為無家可歸的難民,易子而食等現象屢見不鮮慘痛至極,其影響遠遠不止于40年代的這場大饑荒,更是直接包括了60年代的黃泛區。

在1942年這場大饑荒之中,路邊雖有凍死骨,但朱門的酒肉卻從來都是臭的,那麼身在朱門之中的蔣介石,在炸毀了黃河口之後,他的以水代兵之策真的能夠阻擋住日寇的進攻步伐嗎?

在花園口決堤之後,黃河之水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使得日寇在新的黃河以東無法逾越,破壞了日軍企圖南北兩路夾擊武漢的政策。

雖然花園口決堤為武漢保衛戰赢得了寶貴的時間,但在滔滔黃河水過後,鄭州和武漢則仍然是相繼淪陷,而這也恰恰地說明了“以水代兵”并不能徹底地阻止敵人,更不能赢得戰争。

花園口決堤事件,抛開政治立場不談,蔣介石的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此次蔣介石的“黃河決堤、以水代兵”之策,在一夜之間溺亡而死的百姓多達90萬人,這場人為導緻的禍端最後消滅的日寇,因為洪水而死的不過2000人而已,洪水造成的傷員死亡約為7000餘人。

對比我中華國民之傷亡來看,所謂的“以水代兵”是何其的諷刺,89萬中華兒女的死亡,卻隻是換來了7000餘日寇的死亡。

而在炸毀了花園口之後,蔣大獨裁者為了逃避責任與國民的唾罵,開始大肆宣傳是日軍飛機炸毀的黃河大堤,從蔣介石的這一舉動中,我們也不難看出,身為始作俑者的他從來不敢承認,蔣介石心知肚明,若是承認了此次事件,那麼他便會被永遠地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花園口決堤事件,抛開政治立場不談,蔣介石的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花園口決堤的對錯,從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站在萬千大衆百姓的立場角度而言,這必然是一場錯誤的決策事件,這個決策造成了成百上千萬人的流離失所。

而在花園口決堤十多年之後,在黃泛區附近爆發的宏大規模的淮海戰役中,中原數以百萬計的人民,用雙手和手推車明确清晰地表達了他們的立場。

可若從戰略的角度看待的話無疑是成功的,此次決堤之後,讓日本徹底放棄了“從北向南打”的戰略方針,花園口如果不炸毀,日軍勢必會大規模的南下,過河南進兩湖,在這之後如果日軍趁勢直撲武漢,那麼中國抗日的全部主力都會被日軍圍殲,一旦主力被殲滅殆盡,中國就真的沒有任何希望來對抗日本了。

這“以水代兵”之策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永遠都是我中原兒女無法忘懷的曆史,這一場飛來的橫禍,則是間接地折射出當時中國貧弱無力的事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