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作為近代中國知名度遠揚甚廣的名校,它不僅培養了許多能人志士,還在抗日戰争中持續不斷地輸送了一衆心系家國天下的棟梁之才,而在這一衆黃埔莘莘學子之中,更是包含了心懷家國天下的陳赓将軍,陳赓的名字一直都是極為獨特的,他是唯一令蔣介石折服之人。
1961年3月16日,一代名将陳赓将軍與世長辭,身在台地區的蔣介石聞訊痛哭不止,更是為其在台地區親設靈堂,蔣介石為何能夠被陳赓所折服?為何在陳赓将軍去世後聞訊大哭?又為何還要在異地親設靈堂祭奠他?

20世紀初期的中國從來都是極為動蕩的,内有軍閥割據,外有列強入侵。
1916年,年僅13歲的陳赓投筆從戎參加湘軍,從1916年到1920年這四年時間裡,他先後參加了讨伐吳佩孚、驅逐張敬堯、趙恒惕護法之役與湘鄂之役等大小戰役。
雖然此時的陳赓算是一名征戰沙場且晉升上士的小軍官,可在部隊期間,他目光所及之處無一不是軍閥壓榨欺壓百姓之風,軍隊的渙散、軍閥的剝削,早就讓彼時的陳赓心生離開部隊之意。
在他的心裡,部隊絕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在這亂世之中,軍隊的作用就是要保護百姓、保衛家園,而不是一味地蹂躏欺負貧弱的百姓。
1921年,正值成年之際的陳赓還是下定決心離開這個讓他逐漸失望的環境,在脫離了嶽陽的軍隊後,他孤身一人前往了長沙。
這個時期的陳赓,一邊用業餘的時間學習,一邊參加我黨主辦的青年救國會團體,不斷積極地從事反帝愛國運動。
如若從後期陳赓在其信仰道路上追逐的話,我們也不能看出,正是這一次次的愛國運動,徹底的讓陳赓的思想和信仰發生了一些直覺性的變化。
在長沙的那段歲月裡,陳赓不僅從事愛國運動,而且還在長沙當地考入了廣州陸軍講武學校。
1924年5月,陳赓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這時候的陳赓從他一隻腳踏進黃埔校門時,他的命運就已經開始發生了改變。
在這所近代中國聲名斐然的軍校裡,陳赓不僅學習到了正統的軍事訓練,而且還結識了更多的有識之士,諸如周總理、宋希濂、杜聿明、胡宗南等人。
在校期間的陳赓,除了在專業方面優異,他的為人品德從來也一直都很好,他從來沒有因為學習優異而驕傲自滿,反而是相對低調的與大家生活相處,也總是保持着謙遜随和的形象,從來也都沒有因為自己的能力而特别的傲慢。
優秀的人總是能夠吸引到他人的注意,因為陳赓優良的品德和優異的成績,時值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被其吸引。
1925年,上海爆發的五卅運動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波及了全國,在這種背景之下,位于廣東的革命政府以“打倒一切帝國主義之工具為首的軍閥”口号,進而召開會議讨論北伐戰争決議案,在最終确定下來北伐戰争的方案之後,北伐東征軍開始誓師北伐。
1925年10月中旬,北伐東征軍在向華陽進軍的途中,第三師由于遇到裝備精良的敵軍猛烈抵抗進而久攻不下,在這之後更是被敵軍反攻。
在這種情形之下,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親自前往前線督戰,在蔣介石想來,自己到前線督戰,一來可以鼓勵士氣扭轉戰局,二來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威名,可彼時意氣風發的蔣介石萬萬沒想到的是,此次前往前線督戰,将是他人生中最絕望和最失敗的一次決議。
在蔣介石親臨華陽前線後,前線将士受到了很大的鼓舞,雖然他們奮力的日日夜夜苦戰,但與裝備強于他們數倍的敵軍相比,他們的反抗無異于螳臂擋車。
在敵軍聚集所有兵力試圖緻命一擊後,以蔣介石為首指揮的東征軍還是兵敗如山倒,這時候的蔣介石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倒下的士兵與徹底的失敗,無一不讓他心力憔悴、萬念俱灰,幾近數次的想要殺身成仁以報家國。
在這種情形之下,緊随其身邊的陳赓,曾數次的竭力勸阻蔣介石:“勿要動自盡之念,雖是失敗但也可他日重振旗鼓,報今日之恥。”
蔣介石在聽到陳赓如此言語後,便放下了想要自殺殉職的念頭,在這之後,由于追兵逼近,陳赓在當時背起蔣介石夜行160餘裡沖出包圍,在蔣介石脫離危險之後,陳赓又連夜馬不停蹄地去搬救兵,成功地找到了何應欽的第一師之後,把蔣介石交給了他。
陳赓與蔣介石的這番恩情,在我們看來俨然就是救了蔣介石的命,也不難看出陳赓不畏艱險和崇高的個人品德,而在彼時的蔣介石眼裡看來,陳赓不僅是品學兼優的學生,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此次事件之後,他對陳赓的情誼更加深厚,更是把他當作自己的心腹來着重培養,極力的想要将他安排進入國軍政府的核心位置,甚至在後來還多次的當着衆多部下的面,毫不吝啬地誇陳赓比五個胡宗南還要厲害。
而這時候的蔣介石不知道,早年間的陳赓在長沙學習之時,便早已加入了我黨,在後來知曉自己青睐重視之人竟是共産黨後,蔣介石除了一絲絲驚訝外,便再無其他情緒。
他沒有懲罰陳赓,轉而跟陳赓說:“你加入什麼黨派都是不打緊的事,你這個年紀做得有些事情都是不作數的。”
可他卻并不知曉陳赓心裡的想法,陳赓從來都是一心為了家國天下,他從來都以個人溫飽為恥,他是胸懷天下之人,蔣介石或許是一個明君之人,但在陳赓眼裡看來,他絕不是人民的好主人。
陳赓一直以來追随的都是腳踏實地為人民服務之人,而不是為了一己私欲的大獨裁者,這也是陳赓不願加入蔣介石的主要原因。
道不同都不相為謀,在這之後,陳赓因為在南昌治病而被國軍特務抓獲,在他被抓獲之後,蔣介石親自去探望他,并且向身邊人說:“隻要陳赓能夠跟着我就夠了,我不要他為我提供什麼有利情報。”
而陳赓始終卻對這位大獨裁者真誠的招攬無動于衷,在陳赓的眼裡看來,雖然在蔣介石這裡可高官任做駿馬任騎,但他卻始終清楚,我黨才是解救天下百姓于水火的人,我黨才是他義無反顧堅守革命的立場。
在這之後,蔣介石又希望胡宗南用同窗之誼來感化他,蔣介石以為陳赓隻是性格執拗而已,但他卻從來不知曉這是陳赓的信仰。
在得知陳赓還是不願歸降蔣介石後,胡宗南等一衆進階将領紛紛求情,這個時候的蔣介石雖然有一絲絲的心灰意冷,但出于對陳赓的愛才之心和救命之情,他借坡下驢地釋放了讓他萬般不舍的陳赓。
在蔣介石的心裡始終都是渴望得到陳赓的,他從來沒有如此欣賞青睐過一個人,陳赓的才、陳赓的忠、陳赓的德,無一不讓蔣介石憐愛,無一不讓蔣介石折服,他總希望陳赓有一天能夠回心轉意到自己身邊效力,蔣介石的這種無盡期許一天天的伴随着他。
1961年3月16日,陳赓大将在授予将帥之名六年後,終是因為疾病而與世長辭,彼時因站在人民對立面而逃到台地區的蔣介石,在聽到自己心心念念之人悄然離世的消息後,想起早年間一幕幕的往事不禁悲從中來,雖然身處異地而不能祭拜,但蔣介石還是專門為陳赓将軍設立了靈堂,隔着一條海峽遙遙相祭,沉痛哀思以告陳赓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