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作为近代中国知名度远扬甚广的名校,它不仅培养了许多能人志士,还在抗日战争中持续不断地输送了一众心系家国天下的栋梁之才,而在这一众黄埔莘莘学子之中,更是包含了心怀家国天下的陈赓将军,陈赓的名字一直都是极为独特的,他是唯一令蒋介石折服之人。
1961年3月16日,一代名将陈赓将军与世长辞,身在台地区的蒋介石闻讯痛哭不止,更是为其在台地区亲设灵堂,蒋介石为何能够被陈赓所折服?为何在陈赓将军去世后闻讯大哭?又为何还要在异地亲设灵堂祭奠他?

20世纪初期的中国从来都是极为动荡的,内有军阀割据,外有列强入侵。
1916年,年仅13岁的陈赓投笔从戎参加湘军,从1916年到1920年这四年时间里,他先后参加了讨伐吴佩孚、驱逐张敬尧、赵恒惕护法之役与湘鄂之役等大小战役。
虽然此时的陈赓算是一名征战沙场且晋升上士的小军官,可在部队期间,他目光所及之处无一不是军阀压榨欺压百姓之风,军队的涣散、军阀的剥削,早就让彼时的陈赓心生离开部队之意。
在他的心里,部队绝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在这乱世之中,军队的作用就是要保护百姓、保卫家园,而不是一味地蹂躏欺负贫弱的百姓。
1921年,正值成年之际的陈赓还是下定决心离开这个让他逐渐失望的环境,在脱离了岳阳的军队后,他孤身一人前往了长沙。
这个时期的陈赓,一边用业余的时间学习,一边参加我党主办的青年救国会团体,不断积极地从事反帝爱国运动。
如若从后期陈赓在其信仰道路上追逐的话,我们也不能看出,正是这一次次的爱国运动,彻底的让陈赓的思想和信仰发生了一些直观性的变化。
在长沙的那段岁月里,陈赓不仅从事爱国运动,而且还在长沙当地考入了广州陆军讲武学校。
1924年5月,陈赓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这时候的陈赓从他一只脚踏进黄埔校门时,他的命运就已经开始发生了改变。
在这所近代中国声名斐然的军校里,陈赓不仅学习到了正统的军事训练,而且还结识了更多的有识之士,诸如周总理、宋希濂、杜聿明、胡宗南等人。
在校期间的陈赓,除了在专业方面优异,他的为人品德从来也一直都很好,他从来没有因为学习优异而骄傲自满,反而是相对低调的与大家生活相处,也总是保持着谦逊随和的形象,从来也都没有因为自己的能力而特别的傲慢。
优秀的人总是能够吸引到他人的注意,因为陈赓优良的品德和优异的成绩,时值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被其吸引。
1925年,上海爆发的五卅运动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波及了全国,在这种背景之下,位于广东的革命政府以“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为首的军阀”口号,从而召开会议讨论北伐战争决议案,在最终确定下来北伐战争的方案之后,北伐东征军开始誓师北伐。
1925年10月中旬,北伐东征军在向华阳进军的途中,第三师由于遇到装备精良的敌军猛烈抵抗从而久攻不下,在这之后更是被敌军反攻。
在这种情形之下,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亲自前往前线督战,在蒋介石想来,自己到前线督战,一来可以鼓励士气扭转战局,二来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威名,可彼时意气风发的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此次前往前线督战,将是他人生中最绝望和最失败的一次决议。
在蒋介石亲临华阳前线后,前线将士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虽然他们奋力的日日夜夜苦战,但与装备强于他们数倍的敌军相比,他们的反抗无异于螳臂挡车。
在敌军聚集所有兵力试图致命一击后,以蒋介石为首指挥的东征军还是兵败如山倒,这时候的蒋介石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倒下的士兵与彻底的失败,无一不让他心力憔悴、万念俱灰,几近数次的想要杀身成仁以报家国。
在这种情形之下,紧随其身边的陈赓,曾数次的竭力劝阻蒋介石:“勿要动自尽之念,虽是失败但也可他日重振旗鼓,报今日之耻。”
蒋介石在听到陈赓如此言语后,便放下了想要自杀殉职的念头,在这之后,由于追兵逼近,陈赓在当时背起蒋介石夜行160余里冲出包围,在蒋介石脱离危险之后,陈赓又连夜马不停蹄地去搬救兵,成功地找到了何应钦的第一师之后,把蒋介石交给了他。
陈赓与蒋介石的这番恩情,在我们看来俨然就是救了蒋介石的命,也不难看出陈赓不畏艰险和崇高的个人品德,而在彼时的蒋介石眼里看来,陈赓不仅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此次事件之后,他对陈赓的情谊更加深厚,更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心腹来着重培养,极力的想要将他安排进入国军政府的核心位置,甚至在后来还多次的当着众多部下的面,毫不吝啬地夸陈赓比五个胡宗南还要厉害。
而这时候的蒋介石不知道,早年间的陈赓在长沙学习之时,便早已加入了我党,在后来知晓自己青睐重视之人竟是共产党后,蒋介石除了一丝丝惊讶外,便再无其他情绪。
他没有惩罚陈赓,转而跟陈赓说:“你加入什么党派都是不打紧的事,你这个年纪做得有些事情都是不作数的。”
可他却并不知晓陈赓心里的想法,陈赓从来都是一心为了家国天下,他从来都以个人温饱为耻,他是胸怀天下之人,蒋介石或许是一个明君之人,但在陈赓眼里看来,他绝不是人民的好主人。
陈赓一直以来追随的都是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之人,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的大独裁者,这也是陈赓不愿加入蒋介石的主要原因。
道不同都不相为谋,在这之后,陈赓因为在南昌治病而被国军特务抓获,在他被抓获之后,蒋介石亲自去探望他,并且向身边人说:“只要陈赓能够跟着我就够了,我不要他为我提供什么有利情报。”
而陈赓始终却对这位大独裁者真诚的招揽无动于衷,在陈赓的眼里看来,虽然在蒋介石这里可高官任做骏马任骑,但他却始终清楚,我党才是解救天下百姓于水火的人,我党才是他义无反顾坚守革命的立场。
在这之后,蒋介石又希望胡宗南用同窗之谊来感化他,蒋介石以为陈赓只是性格执拗而已,但他却从来不知晓这是陈赓的信仰。
在得知陈赓还是不愿归降蒋介石后,胡宗南等一众高级将领纷纷求情,这个时候的蒋介石虽然有一丝丝的心灰意冷,但出于对陈赓的爱才之心和救命之情,他借坡下驴地释放了让他万般不舍的陈赓。
在蒋介石的心里始终都是渴望得到陈赓的,他从来没有如此欣赏青睐过一个人,陈赓的才、陈赓的忠、陈赓的德,无一不让蒋介石怜爱,无一不让蒋介石折服,他总希望陈赓有一天能够回心转意到自己身边效力,蒋介石的这种无尽期许一天天的伴随着他。
1961年3月16日,陈赓大将在授予将帅之名六年后,终是因为疾病而与世长辞,彼时因站在人民对立面而逃到台地区的蒋介石,在听到自己心心念念之人悄然离世的消息后,想起早年间一幕幕的往事不禁悲从中来,虽然身处异地而不能祭拜,但蒋介石还是专门为陈赓将军设立了灵堂,隔着一条海峡遥遥相祭,沉痛哀思以告陈赓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