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黃百韬被解放軍包圍于碾莊,危在旦夕。蔣介石急得不行,下令黃維率領第12兵團前去救援。
可是,黃維才跑到蒙城,突然覺得自己如此千裡赴援,極容易落入解放軍的包圍圈,于是召集手下的将官們進行計議。

第18軍軍長楊伯濤深有同感。可是,向來性急語快的他,這一次卻一反常态,長時間緘口沉默不言。
為什麼與黃維同樣覺得此去萬分危險,楊伯濤卻不說話?
原來,他心裡很窩火。
為什麼?
因為,這一次,蔣介石任命他的老上司和鐵哥們胡琏隻當了第12兵團的副總司令,反而讓諾諾無能的黃維當總司令,胡琏都氣得告假回鄉了,他楊伯濤心裡十分窩火、生氣,心情不好,是以故意當啞巴,準備看着黃維去跳火坑。
楊伯濤會打仗,明察局勢,卻故意不說話,其實,整個兵團并非就他一個明白人。
黃維第12兵團的參謀長肖銳,也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将。
楊伯濤不說話,他站了出來,說:“此去兵團前途險惡!”
然後,肖銳提出說:“我們先立足蒙城,派部隊四處遊擊,再尋找有利戰機,給共軍以打擊為上策。千萬不可蠻幹,更不可前進。”
黃維也以為然,于是決定暫時兵駐蒙城。
可是,他又把暫駐蒙城計劃上報給蔣介石。蔣介石看後,反而嚴令他率兵團馬上直取宿縣,打通徐蚌。
黃維明知此去宿縣兇多吉少,但又不敢違抗蔣的嚴令,沒辦法,隻得率部東進。出發前,參謀長肖銳小聲地問黃維:“放棄蒙城的計劃?”
黃維隻好苦苦一笑,不好明說。
肖銳是個聰明絕頂的人,眼看跟着黃維去入圈套,等于是去送死;于是決定一走了之,以求自保。第二天,他找到黃維說:“我盲腸炎加劇,痛得不行了,得告假去蚌埠就醫。”
結果,肖銳也效法副總司令官胡琏,虎遁龍潛,走人了。
肖銳一走,留下副參謀長韋鎮福代理參謀長之職。
韋鎮福是黃維的親随,初次臨戰,無法出謀獻策,于是懵懵怔怔地跟着黃司令官一步步走向絕境。
楊伯濤抱着隔岸觀火的心态,本以為自己統率第18軍這支王牌,跟随黃維大軍前進,不管如何自保沒有問題,不料在雙堆集掉進解放軍的包圍圈後,再也無從出逃,全軍覆沒。他也和黃維一樣,當了解放軍的俘虜。
39年後,楊伯濤接受一名記者采訪時歎息道:“我們當時多氣人呀!如果是胡琏,決不會執行蔣介石的那個指令的。胡琏打仗多精呀!”
接着,他又說道:“要說比胡琏還精,當算參謀長肖銳。整個第12兵團,上百名将官,就他一個人在戰前逃掉,沒掉進包圍圈(胡琏後來也進了包圍圈内),方法堪稱‘完美’。”
有趣的是,這個肖銳靠着治病,躲過淮海戰役被殲命運後,被蔣介石更加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