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國軍中将,主席親筆寫信勸他投誠,他卻頑抗到底直至戰敗被俘

提起共産黨和國民黨,大家應該都了解到兩黨之間曾有過對峙時期,在兩黨對峙時期,主席曾親筆寫信給予多名國民黨的進階上司,信的内容大多都是勸多名進階上司放棄内戰,跟從共産黨,為人民的意願而作戰。在其中,有不少将領被主席的信件感化,便投奔于共産黨。但有這樣一名将領,他卻十分頑固,自始至終都十分忠心于自己的工作崗位,直至最後被我軍俘虜,他都沒有投降,他的名字叫杜聿明

他是國軍中将,主席親筆寫信勸他投誠,他卻頑抗到底直至戰敗被俘

一、杜聿明身世

杜聿明于1904年11月出生于陝西米脂,杜聿明的父親是清末舉人,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活動;而杜聿明從小受父親積極參與反抗鬥争的影響,有了一個喜愛玩弄武器槍支的愛好。在受表哥李鼎銘的嚴厲教育下,在學習方面,杜聿明也是一個“妥妥的學霸”,考取北京大學後卻對當時官員的黑暗腐敗而感到氣憤,使他有了從軍救國的思想,便離開北京,前往了位于廣州的黃埔軍校,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

在學習方面從不馬虎的杜聿明,便作為第一期優秀畢業生畢業。由于成績的優異,他便被配置設定到何應欽第一教導團第一營第三連當見習和軍需上士。

他是國軍中将,主席親筆寫信勸他投誠,他卻頑抗到底直至戰敗被俘

二、杜聿明的軍事生涯。

在杜聿明于黃埔軍校畢業之前,他便和同學參與了讨平廣州反動商團的戰鬥,這也是杜聿明第一次體驗與學校訓練時不同的場景,是真槍實火的戰場搏殺。在淡水城之戰中,被稱為“敢死隊成員”之一的他,也立下了不少戰績。

他是國軍中将,主席親筆寫信勸他投誠,他卻頑抗到底直至戰敗被俘

而最不可忽視的是他在1933年的古北口激戰中,身處國軍的他,大戰起來的戰役也幹氣十足,在他的帶領下,第17軍25師的士兵誓死不退,前仆後繼地打擊日寇,向他們展示了中國士兵誓死保衛國家的勇氣和決心。

而在之後,由于杜聿明的上司有方,他所帶領的第五軍整支部隊戰鬥力甚強,在武器方面也不亞于其他部隊,便快速成為了當時抗戰時期的王牌隊伍。

他是國軍中将,主席親筆寫信勸他投誠,他卻頑抗到底直至戰敗被俘

在1939年底,史稱“昆侖關戰役”的戰役拉開序幕,而當時杜聿明所帶領的第五軍便遇到了強大的敵人-有着“鋼軍”稱号的日軍第5師團,該軍團在相比其他隊伍中,有着比第五軍更精銳的機械化裝置。而在他們進攻之時,第五軍也毫不示弱,層層包圍着日軍,最終擊倒了日軍團長中村正雄,而下級軍官傷亡數目達到了當時抗戰以來最大的一次,經曆了十八天日夜不停地戰鬥,中國軍隊獲得了巨大的勝利,給予了日軍殲滅性打擊,極大地鼓舞了當時中國人民對抗日的民心和士氣。

他是國軍中将,主席親筆寫信勸他投誠,他卻頑抗到底直至戰敗被俘

在昆侖關戰役過後,杜聿明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抗日将領,但在此次戰役中,我國軍隊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而杜聿明為了給他們給予最大的紀念和敬佩,親自在昆侖關建立起“陸軍第五軍陣亡将領紀念碑”,并在碑上叙述了他最大的想念的敬佩。

他是國軍中将,主席親筆寫信勸他投誠,他卻頑抗到底直至戰敗被俘

此時的他,掌握着大量的兵權,勇敢能戰的他,深受蔣介石的重用在解放戰争中,他也充當着救火員的角色,但在其中,由于多次奔赴前線指揮,日夜不息,最終造成了身體上的傷害。他也曾擔任過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徐州“剿總”副總司令等職位。但他的對手卻從日本軍隊變成了粟裕、劉伯承等人,不息地走向了錯誤的道路。

在淮海戰役中,主席親自寫了勸降信,希望他可以早日投降,但堅定的他對自己的職位忠心耿耿,絲毫沒有投降的想法,直至成了我軍的俘虜,在戰犯所裡監禁了十餘年。

他是國軍中将,主席親筆寫信勸他投誠,他卻頑抗到底直至戰敗被俘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杜聿明他确實是個很有軍事上司能力的人,這一方面不僅表現在他的學習上,在抗戰中他為中國陸軍開創了現代化戰争的思路,為中國的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少的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