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告誡志願軍小心他們,梁興初出手,20分鐘消滅其五分之三

“曆次戰役證明,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圍美軍的幾個師,或者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很難達到殲滅的目的……宜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隻要求我軍的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的一個整營,甚至兩個整營,也就夠了。”

北韓戰争初期,我志願軍和美軍剛一接觸,便察覺到了這些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不好打。為了積小勝為大勝,戒驕戒躁,毛主席特意給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發了這樣一封電報。從中可以看到毛主席作為一個軍事家的謹慎和務實。

毛主席告誡志願軍小心他們,梁興初出手,20分鐘消滅其五分之三

不過,這封電報中特意把“土軍”放在了和美英軍隊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這所謂的土軍是否當得起毛主席的重視呢?事實看也未必。

所謂的土軍,即當時著名的“土耳其旅”。仁川登陸之前,美國以自己控制的聯合國之名義,組織了由16個國家參與的“聯合國軍”,共有2.5萬人。這16個國家中,土耳其算是出兵比較多的。為了能得到西方世界的接納,他們派出了一支5000人組成的步兵旅,着實地為美國出了一把力。

毛主席告誡志願軍小心他們,梁興初出手,20分鐘消滅其五分之三

土耳其有着輝煌的曆史。想當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地跨歐亞非,雄踞西方達6個世紀,征服匈牙利,硬鋼俄羅斯,怎一個牛字了得。19世紀後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走向衰落,所轄地域逐漸分裂,形成新的國家。作為奧斯曼帝國主體的土耳其,則在1923年成立了共和國。雖然國體煥然一新,但是也不複當年的輝煌。此次出兵北韓,頗有一些憶古追今的意味。

1950年10月17日,由亞茲吉準将率領的土耳其旅在釜山登陸,立刻就成了當地的新聞焦點。這些土耳其人留着胡須,目露兇光,彪悍異常,讓人望而生畏。尤其特别的是,他們每名士兵還都佩戴着一把古樸的土耳其彎刀,在熱兵器時代顯得特立獨行。亞茲吉準将對自己的戰刀非常滿意,吹噓着說要讓敵人嘗嘗土耳其彎刀的厲害。

毛主席告誡志願軍小心他們,梁興初出手,20分鐘消滅其五分之三

對這支部隊,聯合國軍高層非常重視,美國第九軍軍長、陸軍中将庫爾特也公開表示,土耳其旅将會是一支奇兵。但是這支奇兵,很快就開始“自擺烏龍”。

一段時間的休整之後,土耳其旅就在美國顧問和聯絡官沒有到位的情況下,着急忙慌地出發了。幾個小時後,美軍就收到了土耳其旅大勝、殲滅志願軍數千人的消息。據報告稱,土耳其旅出發不久就遭遇了敵人,他們立刻投入作戰,先用火力轟擊,繼而用彎刀進行白刃戰。一場血戰下來,不但全殲該敵,還俘虜了200多人。可是當美國人過去核實戰果的時候,才發現土耳其旅攻擊的,竟然是從德川方向退下來的南北韓第六師一部!這真可謂是同室操戈,大水沖了龍王廟。事後,亞茲吉準将尴尬地表示,亞洲人的模樣都差不多,當時南北韓軍隊又沒有打出旗号,自己根本分辨不出來誰是誰。這事兒最後不了了之,簡直成了一個笑話。

毛主席告誡志願軍小心他們,梁興初出手,20分鐘消滅其五分之三

笑話歸笑話,土耳其旅的強悍戰鬥力還是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尤其是他們敢于用彎刀和對手開白刃戰這一點,還真不是一般的歐美軍隊做得出來的。毛主席對他們的重視,也是在情理之中。

但是同樣是白刃戰的專家,土耳其旅很快就遭遇了對手:真正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0年11月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正式打響。美軍第9軍在開戰後不久,陣型就被志願軍打亂,德川失守。盛贊土耳其軍隊的庫爾特立刻下令:讓土耳其旅去搶占嘎日嶺!

毛主席告誡志願軍小心他們,梁興初出手,20分鐘消滅其五分之三

嘎日嶺是一座樹林茂密的大山,位于德川、之間,地勢十分險要。一條公路在嶺東盤山而上,穿過一個寬50米的垭口,在嶺西側順山勢而下。當地百姓稱這段公路為“十八盤”,是連接配接德川和價川的咽喉要道。土耳其旅來到這裡的目的,就是為美軍反攻德川守住這條公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他們的兵力并不算多。按照美國五星上将馬歇爾的說法,相當于“用一個阿司匹林藥瓶的軟木塞去堵一個啤酒桶的桶口”。但是,土耳其旅的官兵卻顯得信心十足,絲毫不認為這是一場硬仗。

很遺憾的是,他們面對的,是剛剛攻占的德川、打出軍威的38軍,而且是由“旋風将軍”韓先楚督戰下的38軍!幾乎是在美軍計劃反攻德川的同時,韓先楚也給38軍軍長梁興初下達了指令:向軍隅裡方向攻擊前進,并且派一支部隊穿插至三所裡,阻止敵人的撤退和增援。而前往三所裡的要道,就是嘎日嶺。于是,梁興初派出了志願軍第114師,沿着十八盤公路推進迅速搶占嘎日嶺!

毛主席告誡志願軍小心他們,梁興初出手,20分鐘消滅其五分之三

土耳其旅名聲在外,志願軍上下極為重視。為了打好這一仗,很多軍事幹部都做了“下沉”處理:副軍長江擁輝下沉到114師親自指揮,114師師長翟仲禹下沉到先頭團342團指揮,342團團長孫洪道和政委王丕禮則下沉到先頭營3營指揮。官兵上下團結一緻,勢要打出一場漂亮的攻堅戰。

不得不說,有汽車當運輸工具的土耳其士兵速度确實很快,先于志願軍趕到了嘎日嶺。但是,他們并沒有抓緊時間修建防禦工事,甚至沒有進入陣地,而是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在路邊烤火取暖。在他們的意識裡,亞洲人都差不多,南北韓軍隊不禁打,志願軍當然也一樣。他們不知道,災難正一點點向自己靠近。

就在兩公裡外,志願軍342團已經運動到指定位置。他們的偵察兵,早就将敵人的一舉一動報告給了團長孫洪道。為了達到戰鬥的突然性,打先鋒的342團3營7連所有戰士都脫掉了鞋,赤腳踩在冰雪上悄悄靠近。200米,100米,50米……。他們悄無聲息地摸上了嘎日嶺主峰,和敵人的距離一點點縮小,以至于連對方的說話聲都聽得一清二楚。看時機成熟,指揮官一聲令下,槍聲、手榴彈的爆炸聲立時響成一片。正在烤火的土耳其士兵被打得暈頭轉向,抱頭鼠竄。

毛主席告誡志願軍小心他們,梁興初出手,20分鐘消滅其五分之三

土耳其旅确實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指揮官們很快清醒了過來,開始督促士兵向前反擊。但是到了這個時候,潰敗之勢已經無法阻擋,好不容易聚集起的一些人剛要拔出彎刀,就已經死在了志願軍的刺刀之下。在白刃戰中,誰也不能和志願軍抗衡!

這一仗僅僅持續了20分鐘,土耳其旅就遭遇了絕對意義上的失敗。不但嘎日嶺陣地全部丢失,自己還被打得慘不忍睹。整場戰鬥下來,土耳其旅的傷亡人數達到了驚人的3514人,其中741人戰死,2068人受傷,163人失蹤,244人被俘。此外,還有将近300人的非戰鬥減員。以此為分水嶺,土耳其部隊的戰鬥積極性損失殆盡,以後再也沒有成建制地投入戰鬥,直到1954年撤離北韓半島。他們沒能實作複興奧斯曼帝國的願望,反倒成了聯合國軍中傷亡人數的前三甲之一。

毛主席告誡志願軍小心他們,梁興初出手,20分鐘消滅其五分之三

後來的美軍總司令李奇微曾經感歎,“志願軍無疑是世界上最強的步兵,不管環境多麼艱苦,他們總能完成任務。”這一點正是志願軍的殺手锏。正是他們在土耳其士兵烤火的時候,赤腳接近戰場,才保證了此次戰鬥如此迅捷和徹底的勝利。勇氣、堅韌與智慧,是志願軍可以戰勝美軍的保證。正是這些先烈的貢獻,才讓我們有了現在和平而富裕的生活,我們應該永遠銘記他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