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文宏:中國具備足夠的技術力量應對新冠病毒變異

張文宏:中國具備足夠的技術力量應對新冠病毒變異

12月12日,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生命科學分論壇上,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遠端發表主題演講,他通過回顧人類曆史上傳染病大流行與群體免疫之間的抗争,分享團隊近期和新冠病毒博弈的經驗。

短期内人類不具備在全球範圍内徹底清除新冠的條件

他表示,2003年SARS傳染病的防控經驗指出,如果傳播系數和傳染者基數可控,我們是可以在不做防範的情況下控制住病毒,迄今為止也不需要SARS疫苗來防控疫情。2013年我們在上海率先發現H7N9病例并上報國家,最終明确H7N9的基因來自禽流感的基因混雜,同時病毒通過物種之間的跳躍傳染到人,但并沒有出現人傳人的傳播。SARS和H7N9這兩次經驗都給我們這次應對新冠疫情啟示,至今為止禽流感也已經被徹底控制住。2019年12月暴發的新冠疫情讓我們感到,不能完全用SARS和H7N9的防疫經驗來應對這次疫情,在傳播模式上彼此之間存在巨大差異,未來全球将面臨非常大的困難和不确定性。

根據新冠病毒和曆次傳染病流行走勢比對發現,100年以來的流感防控,為什麼2009年并沒有出現預期的嚴重後果?他表示,病毒的傳播主要是兩個影響因素,傳播速度是不是夠快、人類是否完成群體免疫。天花的大流行一直以來都存在,新冠的傳播速度高于天花,和水痘處于同一個水準。根據人類曆史上跟病毒博弈的經驗,短期内人類不具備在全球範圍内徹底清除新冠的條件。但是如果比較西班牙流感的防控經驗,西班牙流感在1918年開始,1920年結束,但新冠傳播并不具備一樣的路徑。航空線路大大加快傳播速率,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死亡人數為5千萬~1億人。如果人類的免疫力不能處于平衡,會達到很高的死亡率。人類通過長期免疫系統的建立、通過群體免疫會逐漸達到跟病毒之間的平衡,但是病毒也會不斷出現基因重組,每一次專家都需要評估病毒重組是否會造成大流行。

張文宏:中國具備足夠的技術力量應對新冠病毒變異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遠端發表主題演講。

分析英國、新加坡、以色列等多種疫苗防疫模式

通過近百年發生五次大流行(4次流感和1次新冠大流行)對比發現,張文宏團隊發現,中國早期采取了非常好的防疫措施,雖然其他國家很難完全吸取這個經驗,但我們看到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學習了。

論壇現場,張文宏通過不同國家疫苗的最新接種資料,分享幾種疫苗向病毒宣戰的模式,這幾種全球性的防疫模式都會帶來借鑒。

1.英國完成比較好的兩針劑次接種:顯著降低病死率,但仍然帶來巨大的醫療壓力。

2.新加坡的疫苗全程接種+動态開放,他們是動态開放,我們中國是動态清零,兩個防疫資料都非常好,病死率控制在非常好的水準。

3.以色列模式:疫苗全程接種+加強針接種,以色列完成50%以上的第三針疫苗接種,全程性的接種會帶來新的希望,而且是在80%的兩針水準基礎上達到的。

張文宏:中國具備足夠的技術力量應對新冠病毒變異

張文宏分析全球疫苗接種防疫新冠的模式。

針對奧密克戎全球傳播的未來場景 提出應對設想

中國加強針接種效果如何?張文宏團隊資料顯示,滅活之後第三針打mRNA或重組蛋白疫苗,中國的普通家庭資料可以大幅度提高兩針接種後的抗體水準。三針接種的做法探索有益于早日達到開放條件。

“中國的航空政策、動态清零的政策為我們赢得非常好的戰略空間,為我們建立非常好的戰略機遇期。”

目前,奧密克戎在全球肆虐,很多國家采取嚴格管控措施。針對奧密克戎全球傳播的未來場景,張文宏提出幾個設想:

1.最好的狀況:局部傳播、毒力弱;全球傳播、毒力弱。進而目前的緊縮政策将逐漸放松。

2.尚可接受的情況:傳播強,毒力較強,疫苗加強有效。需要疫苗加強針接種加快推廣。

3.嚴峻的未來:傳播強,毒力較強,疫苗加強無效。需要疫苗新政策,收緊防控政策。

張文宏:中國具備足夠的技術力量應對新冠病毒變異

張文宏團隊設想未來可能出現的三大類奧密克戎傳播的場景。

演講最後,張文宏堅定表示,關于未來醫療政策的制定,中國具備足夠的技術力量應對新冠病毒變異,無論是中國的哪一個實驗室,都已經做好準備來迎接進一步研究的未來。“對未來我還是充滿信心。道阻且長,行則将至,行而不辍,未來可期”。

張文宏:中國具備足夠的技術力量應對新冠病毒變異

張文宏演講結束之際提出的寄語。

采寫:南都記者 楊麗雲 視訊:實習生 李牧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