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文宏:中国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应对新冠病毒变异

张文宏:中国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应对新冠病毒变异

12月12日,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远程发表主题演讲,他通过回顾人类历史上传染病大流行与群体免疫之间的抗争,分享团队近期和新冠病毒博弈的经验。

短期内人类不具备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清除新冠的条件

他表示,2003年SARS传染病的防控经验指出,如果传播系数和传染者基数可控,我们是可以在不做防范的情况下控制住病毒,迄今为止也不需要SARS疫苗来防控疫情。2013年我们在上海率先发现H7N9病例并上报国家,最终明确H7N9的基因来自禽流感的基因混杂,同时病毒通过物种之间的跳跃传染到人,但并没有出现人传人的传播。SARS和H7N9这两次经验都给我们这次应对新冠疫情启示,至今为止禽流感也已经被彻底控制住。2019年12月暴发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感到,不能完全用SARS和H7N9的防疫经验来应对这次疫情,在传播模式上彼此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未来全球将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根据新冠病毒和历次传染病流行走势比对发现,100年以来的流感防控,为什么2009年并没有出现预期的严重后果?他表示,病毒的传播主要是两个影响因素,传播速度是不是够快、人类是否完成群体免疫。天花的大流行一直以来都存在,新冠的传播速度高于天花,和水痘处于同一个水平。根据人类历史上跟病毒博弈的经验,短期内人类不具备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清除新冠的条件。但是如果比较西班牙流感的防控经验,西班牙流感在1918年开始,1920年结束,但新冠传播并不具备一样的路径。航空线路大大加快传播速率,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死亡人数为5千万~1亿人。如果人类的免疫力不能处于平衡,会达到很高的死亡率。人类通过长期免疫系统的建立、通过群体免疫会逐步达到跟病毒之间的平衡,但是病毒也会不断出现基因重组,每一次专家都需要评估病毒重组是否会造成大流行。

张文宏:中国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应对新冠病毒变异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远程发表主题演讲。

分析英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多种疫苗防疫模式

通过近百年发生五次大流行(4次流感和1次新冠大流行)对比发现,张文宏团队发现,中国早期采取了非常好的防疫措施,虽然其他国家很难完全吸取这个经验,但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学习了。

论坛现场,张文宏通过不同国家疫苗的最新接种数据,分享几种疫苗向病毒宣战的模式,这几种全球性的防疫模式都会带来借鉴。

1.英国完成比较好的两针剂次接种:显著降低病死率,但仍然带来巨大的医疗压力。

2.新加坡的疫苗全程接种+动态开放,他们是动态开放,我们中国是动态清零,两个防疫数据都非常好,病死率控制在非常好的水平。

3.以色列模式:疫苗全程接种+加强针接种,以色列完成50%以上的第三针疫苗接种,全程性的接种会带来新的希望,而且是在80%的两针水平基础上达到的。

张文宏:中国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应对新冠病毒变异

张文宏分析全球疫苗接种防疫新冠的模式。

针对奥密克戎全球传播的未来场景 提出应对设想

中国加强针接种效果如何?张文宏团队数据显示,灭活之后第三针打mRNA或重组蛋白疫苗,中国的普通家庭数据可以大幅度提高两针接种后的抗体水平。三针接种的做法探索有益于早日达到开放条件。

“中国的航空政策、动态清零的政策为我们赢得非常好的战略空间,为我们建立非常好的战略机遇期。”

目前,奥密克戎在全球肆虐,很多国家采取严格管控措施。针对奥密克戎全球传播的未来场景,张文宏提出几个设想:

1.最好的状况:局部传播、毒力弱;全球传播、毒力弱。从而目前的紧缩政策将逐步放松。

2.尚可接受的情况:传播强,毒力较强,疫苗加强有效。需要疫苗加强针接种加快推广。

3.严峻的未来:传播强,毒力较强,疫苗加强无效。需要疫苗新策略,收紧防控策略。

张文宏:中国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应对新冠病毒变异

张文宏团队设想未来可能出现的三大类奥密克戎传播的场景。

演讲最后,张文宏坚定表示,关于未来医疗策略的制定,中国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应对新冠病毒变异,无论是中国的哪一个实验室,都已经做好准备来迎接进一步研究的未来。“对未来我还是充满信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张文宏:中国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应对新冠病毒变异

张文宏演讲结束之际提出的寄语。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视频:实习生 李牧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