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行盒子”打造B端市場專屬用車,滿足乘客出行需求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已經較為成熟,以蔚來、小鵬、理想等車企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國産新能源汽車品牌的發展,其産品也逐漸走向了國際市場。但從細分市場來看,仍有一些具體場景下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北京盒子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行盒子”)成立于2013年,是集企業教育訓練、企業體系建設、汽車研發設計、平台開發、銷售營運于一體的綜合平台科技公司。其曾作為專業的汽車設計研發公司為中國一汽研發總院、中國一汽奔騰研究院、一汽大衆、北汽集團、江淮汽車等車企提供過整車及零部件設計研發。

自2019年後,智行盒子開始瞄準B端市場,獨立開發生産相關車型。根據智行盒子官網資料,其産品包括智行系列BM-400、BM-600等,均為新能源車型。

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行盒子”打造B端市場專屬用車,滿足乘客出行需求

智行盒子新能源汽車産品

智行盒子創始人張署光認為,目前很多車企沒有關注到B端市場的需求以及近年來的需求變化。例如在計程車、網約車這樣的産品類型上,國内有着巨大的市場體量,但其産品形态和一般的乘用車并無差別。但事實上,C端用車直接用于B端,或者減配後用于B端并不完全合理。

張署光曾服務于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在汽車行業深耕近20年,于2009年創立汽車設計公司-世澤汽車,并開始國内多家車企提供設計服務。

張署光認為車型與需求的不比對會導緻兩個方面的問題:車輛和性能、功能并不能真正滿足乘客的需求,以及車輛容易出現老破舊、髒輪差和管理混亂的情況。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以北京市為例,目前在營運的計程車數量約為7萬輛,注冊網約車數量約為計程車數量的3倍左右,大量駕駛員以營運計程車或網約車為專職職業。在這種情況下,駕駛員的需求以及乘客的需求相對固定,但普通的C端乘用車的設計理念并不與其完全契合。

張署光向36氪舉例說道:“例如很多乘客由于工作原因,在乘車時一般會選擇小憩休息,但計程車或網約車的舒适感很差;一些乘客在乘車時會有喝水、給手機充電甚至準備工作内容等需求,如果乘客自身沒有準備,這些需求是一般的計程車或網約車無法滿足的。”

是以,研發前期,盒子汽車做了大量調研工作,從不同角度定義使用者的真實需求。從“網約車副駕駛使用率”,到“寵物乘車的需求量”;從車裡司機的休憩需求和快速維修要求,再到每個城市甚至每個季節的訂單量和個性化乘車需求,等等。

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行盒子”打造B端市場專屬用車,滿足乘客出行需求

“比如在一些旅遊城市,遊客通常會忘記帶傘。如果車上銷售一次性雨披,一旦下雨,打車的遊客就會考慮順手買一個,甚至不下雨他們願意買一個,有備無患。”張署光說道。

面對上述痛點,智行盒子從産品研發之初就将車輛内部結構布局做出了改變。張署光認為,盒子汽車的核心點是“販賣空間”,把空間交給乘客。隻有把空間做得足夠大,足夠創新,配合有彈性的軟體+硬體,才能符合使用者多樣化的需求場景。

此外,整車在動力方面、續航方面及外觀方面針對B端營運車輛的具體需求做出了優化,并通過了相關的行業安全認證。

同時,智行盒子對車輛底盤、動力系統進行了平台型設計,以滿足未來不同城市、不同場景以及随着自動駕駛發展對車輛形态提出的新的需求。

智行盒子将乘坐網約車或計程車的乘客歸納為“應時、應景、應急的消費模型”,其消費需求是可以被預見的。從目前的市場狀态來看,一名消費者想要獲得比較好的出行體驗(好的舒适程度或司機服務等)需要預約高端車型或商務車型,但智行盒子認為這并是不高端人群的需求,而是所有出行人群的需求,造車企業應從根本上進行滿足。

從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關注細分市場、特定人群和具體需求成為的新的産品趨勢。例如長城汽車推出了坦克300、歐拉好貓等車型,明确了使用者群體;蔚來則瞄準了新中産階層,并打造了相關的後市場服務生态。

張署光表示,智行盒子瞄準了B端市場,計程車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細分領域,除此之外,智行盒子也在積極探索和部署其他更加精細化的B端用車環境。

智行盒子在車輛端也打造了開放式的車聯網系統,以形成對乘客的服務生态。據了解,除了車輛本身的銷售外,乘客服務也将成為智行盒子重要的營收管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