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延安的部隊非常少,日軍為什麼沒有大規模進攻?

抗戰時期,延安是共産黨抗日的大學營,上司了全國廣闊的敵後戰場。

在“它”的上司下,八路軍和新四軍神出鬼沒、四處出擊,攪得日軍焦頭爛額、寝食不安。日軍是以恨之入骨,多次糾集部隊進行“掃蕩”,而且軍隊數量一次比一次多。1941年,光對華北地區出動 1 萬人以上的“掃蕩”,就将近 30 次。而萬人以下的掃蕩,更是成百上千。

延安的部隊非常少,日軍為什麼沒有大規模進攻?

日軍對抗日前線的“掃蕩”如此頻繁、大動幹戈,但對後方的延安,卻很少進攻,動用的兵力與“掃蕩”相比,少之又少。這不禁使人好奇而又不解!

延安所在的陝北和山西僅僅隔着一條黃河,對于習慣海洋又熟悉中國山川河流的日軍來說,渡過去并不是難事。

1938年3月,進犯晉西北的日軍派出2000餘人,攜帶20餘門大炮,氣勢洶洶的到達黃河東岸,企圖西渡黃河。10多架飛機也趕來助威,在黃河西岸飛來飛去。

日軍先以大炮肆無忌憚的向西岸轟擊,長達整整3個小時,之後大隊人馬紛紛湧向渡口,開始渡河。

延安的部隊非常少,日軍為什麼沒有大規模進攻?

就在日軍争相上船的時候,西岸突然之間就活了起來,無數挺機槍發出憤怒的吼聲,噴出一道道火舌,無情的舔向正在上船的日軍。打得日軍就像被割高粱一樣,紛紛栽落到河裡。

日軍第一次西渡黃河就這樣被八路軍挫敗。

後來日軍又多次進犯,但都被西岸嚴陣以待的八路軍挫敗。八路軍甚至還渡過黃河,追着日軍打。

随着八路軍、新四軍的壯大,日軍對“延安”越來越重視。被稱為“戰争狂人”的東條英機還在當陸軍大臣時,就把“延安”列為頭号對手,總想除之而後快。

但是,盡管日軍對“延安”耿耿于懷,卻從未動過專門進攻的念頭。每次都是打到晉西北或晉西南了,派出一部分人去西渡黃河。一旦被打回,就連忙撤退------遠不像“掃蕩”那樣執着,派出的人數也不像“掃蕩”那樣幾萬人,最多的也就是7、8千人。

既然日軍對“延安”耿耿于懷,為何不像“掃蕩”或攻打長沙、衡陽那樣,一次性投入幾萬、甚至十幾萬兵力,一舉拿下延安。這樣抗日前線的八路軍、新四軍就失去了指揮首腦,而陷入群龍無首、各自為戰的窘迫境地。日軍自己也可以從焦頭爛額的“後方治安”中徹底擺脫出來,進而把布置在後方的上百萬軍隊調往正面戰場,或調往兵力極度緊張的太平洋。

其實,不是日軍不想,而是他根本就不可能。

延安的部隊非常少,日軍為什麼沒有大規模進攻?

八路軍、新四軍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本領,就是撒豆成兵。派往抗日前線的八路軍3個師,總共不到5萬人,但卻在日軍後方遍地開花,四處紮根,人數迅速膨脹。比如晉察冀的抗日隊伍,最初的戰鬥部隊隻有1個團和1個營,總共約3000人。但一年以後,就發展成31個團,接近10萬人,另外還有武裝起來的10多萬地方民兵。

除了晉察冀以外,還有大青山和太行山根據地,其它小根據地則像雨後春筍一樣,紛紛冒出。

這些根據地以大青山、晉察冀、太行山為主體堡壘,其它星羅棋布的小根據地為小堡壘,構成一個整體的抗日環陣。對山西日軍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對山西以外的日軍又形成一圈巨大的防線,而對遙遠的延安,又是一個遠端保衛陣地。

八路軍主力東渡黃河後,留在延安的部隊非常少,和地方治安隊伍加起來,隻有1.5萬人左右,一起整編成八路軍留守兵團。

八路軍留守兵團的兵力雖然少,但并不是日軍進攻延安時真正顧忌的。令日軍忌憚的是大青山、晉察冀、太行山等地龐大的八路軍。

八路軍具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以驅逐日本侵略者為己任,跟日軍沒有任何妥協,隻要有一點點機會,都會狠咬日軍一口。

一旦日軍大規模進攻延安,華北地區肯定空虛。那時候八路軍可不會跟日軍客氣------立即會大打出手,附近有就打附近的,附近沒有就打遠處的。

想想《亮劍》中,李雲龍打一個小小的平安縣城,結果周圍八路軍都跟着打起來,把整個晉西北都攪亂了。

那是何等壯觀,又是如何令日軍害怕!!!

延安的部隊非常少,日軍為什麼沒有大規模進攻?

如果日軍進攻延安,整個華北地區都會打起來,日軍連老巢都保不住,還談什麼進攻?

具有民族責任感的軍隊就是這樣,任何時候都令對手畏懼,即使與對手相隔萬裡------當年印度要跟解放軍時,遠在太平洋另一邊的麥克阿瑟大吃一驚“他們一定是瘋了,竟然跟中國人打仗”!

更多精彩:

此國曾是超級大國,以兇悍著稱,但在北韓卻被志願軍痛扁

中美王牌首次交手,中國軍隊用此戰法打敗美軍

十位大将曾打敗衆多敵手,他們分别讀過什麼軍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