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的名義:侯亮平對趙德漢每月給母親300元生氣到底要表達什麼

作者:路者9

《人民的名義》裡面有一段情節一直沒有看懂,不知道創作者到底是為了表現什麼,甚至感覺價值取向不明确。這一段情節就是侯亮平得知趙德漢受賄二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時,對趙德漢德那一頓數落。先來看侯亮平的台詞“是以啊,你個大孝子,還是每個月給你母親寄三百元的生活費,你做人的底線都丢了吧,你母親省吃儉用把你養大,供你上大學,你就這樣回報他,難怪你們村裡的人都不願意送孩子上大學了,你給你們老家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 這段台詞到底要說明什麼,怎麼感覺存在嚴重的問題:

首先,數落趙德漢的時間不對。為什麼是在發現趙德漢受賄二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時發火,這是在說趙德漢每月寄給他母親300元相對于他受賄的2億多元太少了嗎?那麼,請問,應該把受賄的錢送給自己的母親花嗎?送給自己母親很多自己受賄得來的錢就守住了做人的底線了、就是對自己母親最好的回報了?

其次,“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指向不明确。這裡所謂的很壞的榜樣肯定不是指趙德漢的受賄問題,因為這個事情還沒有公開,老家的人還無從得知;那麼所謂的很壞的榜樣隻能是說趙德漢每月隻寄給他母親三百元生活費的事情了。中國農村的家長真的都勢利到了這種程度了嗎,與那些不上大學早早就給家裡掙錢的孩子相比,這個每個月隻給家裡寄300元的上了大學的孩子可能會讓家長有些失落,但是家長會馬上說服自己,因為家長的最大夢想就是孩子比自己過得好,正如那首大街小巷、耳熟能詳的歌曲唱的一樣“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另外,還有正确的價值觀不是家長支援孩子做一個好官、多給社會做貢獻嗎?比如,嶽飛的母親、海瑞的母親、馬本齋的母親,還有那母親送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一幅幅畫面等等。再反觀這個後半段台詞,怎麼感覺趙德漢老家都是把孩子作為掙錢的工具、改變家族命運的工具,要是給家裡多掙不了錢,就别上大學了。可是,再者說上大學、讀書的終極目的也不是為了多掙錢啊?!

是以這一段台詞感覺莫名其妙,這一通火發的也是不倫不類,不知道你們對此怎麼看呢?

人民的名義:侯亮平對趙德漢每月給母親300元生氣到底要表達什麼
人民的名義:侯亮平對趙德漢每月給母親300元生氣到底要表達什麼
人民的名義:侯亮平對趙德漢每月給母親300元生氣到底要表達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