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防線被破,軍長決定反攻,他語重心長地說:亡省之痛,刻骨銘心

1938年1月,津浦南段日軍發動攻勢,定遠,蚌埠相繼失守。李宗仁急調于學忠率第51軍馳赴河北岸布防。第51軍是東北軍,雖然隻有113和114師兩師,但部隊抗日情緒強烈。

防線被破,軍長決定反攻,他語重心長地說:亡省之痛,刻骨銘心

2月10日,3000日軍從臨淮美方面晏公廟西強行渡河,攻占淮河北岸重坂子、王莊、前坂子等村莊,第114師師長牟中珩、第342旅旅長李周雪臨前線指揮,全體守軍展開反攻,戰鬥從上午10時開始,至下午3時左右。經過數次沖鋒,将全部失陷村莊奪回。

11日晨,敵13師團集中主力再次強渡淮河,向第114師、113師陣地發起猛烈攻擊。第114師陣地多處被敵突破,部隊傷亡二千餘人。全師預備隊已盡數使用,全體官兵已兩晝夜未食未眠,未能收複失去的陣地,被迫轉移到沫河口、四鋪之線,繼續組織抵抗。第113師陣地也受到日軍攻擊,小蚌埠隅已反複争奪四五次,守軍第674團官兵傷亡殆盡,團長張儒彬受重傷,小蚌埠遂陷人敵手。

防線被破,軍長決定反攻,他語重心長地說:亡省之痛,刻骨銘心

第51軍防線被撕破,戰局十分危急,于學忠分析戰勢,決定趁日軍過河部隊立足未穩之際,展開總反攻,奪回失去的陣地。于學忠重新調整,部署部隊,組織反攻。

他召集緊急軍事會議,布置反攻,作戰前動員。于學忠語重心長地向部将們說道:“隻有更堅決地抗戰下去,才可以生存,和平妥協,結果總是滅亡。我們東北幾年來的亡省之痛,刻骨難忘。唯有死戰,才能報效國家。一寸山河,一寸血肉。我們在正面血拼硬戰,使敵人的進展,延遲了一小時, 即可使我後方的陣地多一小時的強固起來。”

提起家鄉,積壓的仇恨一下爆發了,全軍官兵皆熱血鼎沸,決心與仇人拼個你死我活。官兵們紛紛表态,誓與敵軍決一死戰。

防線被破,軍長決定反攻,他語重心長地說:亡省之痛,刻骨銘心

2月13日淩晨,第51軍展開總反攻。軍長于學忠和第113師師長周光烈和114師師長牟中珩及4位旅長,均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并限令各部必須奪回失去的陣地。經過八小時血戰,迫使臨淮關方面的日軍退回淮河南岸,第114師陣地全部奪回。小蚌埠方面反攻持續了一天,渡河日軍被第113師部隊兩翼包圍,戰鬥異常激烈。

恰在此時,援軍張自忠第59軍趕到,接替第51軍防線。傷亡嚴重的第51軍撤離火線,轉移到宿縣南西寺坡-帶休整,由第59軍全面負責淮河防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