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底沖量有心無力!集合信托投資類産品規模占比超七成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12月9日,記者從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處獲悉,11月集合信托産品的發行和成立迎來回暖。其中,發行規模為1271.98億元,環比增加21.22%;成立規模為940.39億元,與前一個月同時點相比增加27.84%。

不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集合信托産品的發行規模和成立規模不足去年11月的六成,信托公司年末沖規模顯得有心無力。可以說,在嚴格的監管環境和業務轉型壓力之下,年末規模沖量的過程相對艱難。

值得一提的是,11月投資類業務規模占比突破七成,浮動收益型産品規模占比近五成,貸款類集合信托産品的規模持續下滑,從各方面反映出在監管環境趨嚴下信托業務轉型成效顯著。

與此同時,标品信托産品逐漸成為集合信托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托資金以投向債券資産為主,但投向股票、基金的産品數量及規模同樣不可小視。

那麼,臨近年底,集合信托市場呈現出什麼樣的特點?收益和風險的情況如何?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資料顯示,11月共計發行集合信托産品2591款,環比增加18.42%,發行規模為1271.98億元,環比增加21.22%。

此外,可以看到,與去年同期相比,11月集合信托産品的發行數量增加33.51%,但發行規模下滑49.20%。

對此,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分析認為,具體來看,融資類業務持續壓降,非标産品的數量和規模出現下滑。标品信托方面數量增長顯著,但産品規模資訊披露相對較少。

“在此基礎上,盡管年末沖規模是信托行業的常态,但今年信托行業的沖規模顯得相對艱難。”喻智告訴記者。

成立方面,11月集合信托産品成立規模有較大幅度回升。具體來看,11月共計成立集合信托産品2695款,與前一個月相比增加40.37%,成立規模為940.39億元,與前一個月相比增加27.84%。

同時,與去年同期相比,盡管11月集合信托産品的成立數量大幅增加53.94%,但規模大幅下滑44.20%。

對此,喻智表示,集合信托産品的成立規模大幅下滑,一方面是因為非标融資類産品大幅縮水。信托在監管收緊的大環境下,信托公司能夠投放的非标産品剩餘額度有限,是以信托公司沖規模的效果或遠遜色于往年。另一方面,标品信托産品的資金募集呈現出多次開放、分期募集的特點,成立規模資料披露不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集合信托産品成立規模的總量。

相關資料顯示,投資類産品規模占比超過七成,是11月集合信托産品中的主要品種。

具體來看,11月融資類産品規模占比28.97%,較10月減少1.49個百分點;投資類産品規模占比70.14%,環比增加8.79個百分點;事務管理類産品規模占比0.89%,環比減少7.30個百分點。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信托公司以投資類業務替代融資類業務已經是行業的共識,投資類業務的比重預期将會持續上升。

不過,從11月份資料來看,融資類集合信托産品的成立規模有所回升。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11月融資類集合信托産品的成立規模為272.47億元,環比增加21.60%;投資類産品的成立規模為659.60億元,環比增加46.15%。

“融資類業務的新增規模上升,主要是因為信托公司在年末投放剩餘的産品額度,投資者對于傳統類型的産品保持較高的熱情。”喻智表示。

有信托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整體來看,融資類信托的壓降是大勢所趨,從去年和今年的情況看,行業均有收到相關壓降名額。未來各家信托公司可能依然會保留一定的額度,但大規模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中國信托業協會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3季度末,融資類信托規模為3.86萬億元,同比下降35.13%,環比下降6.57%;融資類信托占比為18.88%,同比下降9.64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1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投資類信托呈現快速增長态勢,規模占比已接近事務管理類信托。截至2021年3季度末,投資類信托規模增至8.03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1.42%,環比增長5.19%;投資類信托占比升至39.29%,同比上升12.07個百分點,環比上升2.29個百分點。

從産品端來看,随着信托行業産品淨值化管理的持續推進,浮動收益型産品将成為集合信托産品市場的主要構成部分。

其中,11月固定收益型産品規模占比繼續下滑,浮動收益型産品占比上升。具體來看,浮動型集合信托産品的規模占比49.24%,環比增加6.26個百分點;固定收益型産品的規模占比47.13%,環比減少8個百分點。

記者采訪了解到,浮動收益型産品增長的動力主要源自于标品信托産品的大量發行和業務轉型過程中股權投資類産品的增加。而從收益率方面看,非标類産品依然具有一定優勢。

相關資料顯示,11月集合信托市場投向房地産、基礎産業和工商企業三大領域的産品成立規模環比增長率均超過50%;投向金融領域的産品成立規模環比增幅相對較小,僅為15.56%。投向實體經濟的信托資金增長較金融領域更為顯著。這也展現出信托公司在沖規模的過程中,投放的主要是非标融資類産品的額度。

此外,11月集合信托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明顯上行。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11月集合信托産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06%,與前一個月同時點相比增加0.24個百分點。

“從短期因素來看,業務轉型導緻标品産品增加、非标産品減少是影響集合信托産品收益的最重要原因,11月信托公司在非标産品額度上的投放增加是收益回升的主要原因。”喻智指出,11月的平均預期收益雖然有較大反彈,但也隻是短期現象,在監管收緊的大環境之下,非标産品持續收縮是大勢所趨。

“而從長期因素來看,一方面宏觀經濟增速趨緩,企業投融資需求下滑或會導緻信托産品收益下滑。”喻智告訴記者,另一方面,市場風險在一定程度上的上行或會使中小企業融資依然面臨一定的困難,而信托行業對風險容忍度相對較低,對交易對手的資質要求高,不利于産品收益上行。

相關資料顯示,11月共有8家信托公司清算兌付66款集合信托産品,兌付金額197.62億元,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為8.39%。

截至12月6日,11月共發生信托産品違約事件33起,涉及金額191.15億元。從今年整體來看,1-11月地産信托違約金額共計707.43億元,在各投向領域占比較高。其中,8月、10月和11月的違約金額分别為114.99億元、123.88億元和141.60億元,較其他月份明顯增加。

對此,有不願具名的信托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從風控角度,信托公司的地産項目大多有明确的抵押物或者以股權投資模式參與,但現階段從相關風險項目的情況來看,難度在于變現的過程,不同項目底層資産的狀态可能會有所不同。對于信托公司來說,未來相關存量項目的資産處置也會更加重要。

喻智表示,近期已有多家房企公告無法履行擔保責任或償還到期債務,信托公司踩雷的情況仍在不斷發生。從房地産信托的存續及到期情況來看,房地産信托中可能潛藏着較大規模的風險資産,此次房企違約頻發對信托行業的影響也較為深遠。

近日,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在一份新報告中表示,中國金融機構的信用表現将得益于貨币政策繼續支援系統流動性保持充裕。不過,調整風險的不均衡以及房地産業若持續承壓可能會對其構成風險。

其中,大型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資産更多元化,是以受房地産業去杠杆風險的影響較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區域性銀行對房地産開發商的業務敞口高于大型國有銀行。而資産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受房地産業的影響較大。

不過,整體來看,金融機構對房地産開發商的直接敞口有限。截至2021年9月底,土地和房地産開發貸款僅占貸款總額的6.2%,其中多數貸款為抵押貸款,進而緩沖了資産風險。這部分貸款的增長自2018年以來持續放緩,2022年仍将處于低位。

此外,可以看到,金融機構并不是房地産開發商的主要融資來源。金融機構的房地産開發貸款、直接信托貸款和債券餘額約占房地産開發商負債總額的21%。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