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作者:Beiqing.com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天宮課堂”第一課已于12月9日下午圓滿結束!同學們以直播的形式參觀了我們的“天宮家園”,并和航天員一起制作了有趣的太空實驗。授課現場狀況如何?太空實驗是如何進行的?

天宮課堂都有哪些“課程”?據教育部消息,授課活動将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定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甯、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定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将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示範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直擊現場>>>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本次“天宮課堂”有何看點?

看點1:秘密武器“企鵝服”:航天員翟志剛表示,失重對我們的心血管有影響,對我們的骨骼有影響,對我們的肌肉有影響。為了防護失重導緻我們肌肉萎縮,在空間站裡,除了有跑台、自行車、拉力器以外,還有一件秘密武器。這是胸部拉帶的兩個調節環,用來調節胸部彈力拉帶的松緊用的。通過這些拉帶把人體給束縛緊,使肌肉可以長時間保持一定的張力,就可以有效預防失重帶給我們的肌肉萎縮,這套衣服的名字就叫企鵝服。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看點2:浮力消失實驗:“天宮課堂”第一課王亞平還做了一個浮力消失的實驗。在太空中,乒乓球并沒有像在地面一樣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航天員王亞平介紹道,這和地面的現象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因為浮力是随重力産生的,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浮力幾乎消失,是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面一樣浮起來。

看點3:泡騰片實驗:今天(9日)的“天宮課堂”第一課上,太空教師王亞平就做了這樣一個實驗。隻見泡騰片在水球裡不斷冒泡,但在失重環境下,氣泡雖然不斷産生,但并沒有離開水球。而随着氣泡不斷增多,水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的“氣泡球”,而且産生了陣陣香氣。閱讀全文>>>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這次太空授課有何意義?王亞平表示,太空授課開創了我們國家科普教育和中國小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是世界上閱聽人最廣,規模最大的,授課時間最長的一次科普教育直播活動。

八年前,王亞平站在世界最高講台,利用太空特殊的微重力環境,持續40分鐘進行了彈簧測品質、單擺運動、陀螺運動、制作水膜水球等5個科學實驗。此次太空授課全國有8萬所學校6000萬學生同步收看了直播,這對青少年培養崇尚科學,探索太空奧秘的興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非常有意義。閱讀全文>>>

時隔8年再開講,著名航天學者黃志澄表示,此次太空授課與上一次的太空授課有些不同,“天宮”空間站核心艙比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要大許多,也更現代化,是以可以更友善、更精彩地示範太空實驗和太空生活等。同時,我國測控通信系統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依靠天鍊一号中繼衛星星座提供的寬帶,可以把太空授課的高清視訊更流暢地傳回地面。此外,在授課内容方面,這次不僅有實體實驗,還有生物實驗,可使青少年更加開闊眼界。閱讀全文>>>

12月9日,北京中考體育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北京中考體育項目有什麼變化?北京中國小生今後體育該怎麼考?一文讀懂: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新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包括過程性考核與現場考試兩部分,總分為70分。

其中,過程性考核,包括學生體質健康考核和體育與健康知識考核兩部分。考核時間是四年級、六年級、八年級第一學期,由各區負責組織,分值為每次10分,一共30分。體育與健康知識考核為此次新增内容,在八年級的第二學期進行,各區按照全市統一的要求組織孩子參加考核,分值為10分,考試形式為開卷考試、機考。

現場考試的分值、時間、年級、組織方式與以往相同,分值仍為30分,還是在九年級考,考試方式是市級統考,由各區負責組織實施,考試的具體時間一般為春季4-5月。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與以往相比,現場考試打破了以往過于集中限定考試項目的弊端。“擴大了項目數量,現在共有22項可選擇項目,比之前增加了14項。22項不是都考,學生自主選擇4項即可。”李奕表示。閱讀全文>>>

2021年9月1日新升入八、九年級的同學,即現在初二、初三年級的學生,仍沿用原體育中考政策。2021年9月1日新升入五、六、七年級的同學,即現國小五年級、六年級,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将按照改革方案隻參加八年級過程性考核。2021年9月1日新升入三、四年級的同學,即現在國小三年級、四年級的學生,按照改革方案參加六年級、八年級過程性考核。2021年9月1日新升入一、二年級的同學,即現在的國小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按照改革方案參加四年級、六年級、八年級過程性考核。閱讀全文>>>

你刷到過“四平警事”嗎?它是吉林省四平市警察局官方抖音号,已經産出204條短視訊,多為情景短劇。截至目前,“四平警事”粉絲數已超過1600萬,由“普法三人組”主演的電影也于今年10月播出。

在這些以電信詐騙、酒駕、冒充公務人員等違法犯罪活動為反例的劇情中,輔警董政和搭檔張浩、吳爾渥飾演的“笨賊”鬥智鬥勇,用段子普法,被網友稱為“最皮政務号”。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最初的“四平警事”其實并不如意。2018年5月,“四平警事”賬号剛開通時僅有45名粉絲,其中不少還是董政“求”來的。董政在新聞宣傳處工作,原本接觸的主流媒介是電視、廣播、報紙和微信公衆号,但短視訊已經有了入侵生活的迹象。相比文字,董政覺得視訊更靈活、直覺,視覺沖擊性和互動性都強,閱聽人面也廣。分析一番後,董政和處長孫學軍都認為“可以搞”。

拍普法短劇,其實源于董政心底盤桓多年的情緒。“每年都有公安民警因公犧牲。”2015年是438名,2016年是362名,“那兩年特别多,平均一天一個。”對于董政來說,這絕不隻是數字。他的父親也是一名警察,在值班時突發心髒病,因公犧牲。同時,董政發現,很多沖突都是臨時起意,也源于一部分人法律意識淡薄,“如果大家的法律意識都提高,犯罪之前想想後果,一刀下去可能是無期,犯不上,可能就打消了念頭。一起犯罪是以沒有了,警察也少一分危險。”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回首“出圈”路,四平市警察局政治部新聞宣傳處處長孫學軍說,“不偶然是因為團隊确實紮紮實實做事;偶然是因為,2018年是‘政務抖音元年’,在時代的大潮流中,我們很幸運地跻身前列。”閱讀全文>>>

當地時間12月8日,德國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奧拉夫·朔爾茨正式當選德國總理。朔爾茨就任,會對中德關系産生什麼影響?中德關系是否還會像默克爾時代一樣?

朔爾茨與默克爾分屬兩個政黨,政治光譜不盡相同,朔爾茨時代也肯定與默克爾時代不盡相同。但是,從朔爾茨的個人風格、外交立場看,他有許多地方都與默克爾很像,甚至是以被稱作是“男版默克爾”。在默克爾執政的16年時間裡,曾多次組建聯合政府。在聯合政府的架構下,朔爾茨曾兩度進入默克爾内閣,擔任重要職務。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默克爾政府上台前,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就一直在推行一項名為“2010政綱”的改革規劃,包括縮減養老金、減少失業資助、取消全民醫保中的一些項目等,這項改革有引發社會動蕩的風險。但朔爾茨在任上推行的靈活就業政策,使德國避免了大規模裁員現象的發生,幫助默克爾增強了在歐盟的話語權。

默克爾離任前獲得了廣泛贊譽,部分原因在于她個人風格比較内斂。在這一點上,朔爾茨和她也很像。媒體報道,朔爾茨在漢堡當社民黨主席時,曾與同僚在電視機前貼了一張A4紙,上面寫有“朔爾茨法則”,第一條是“我們從不生氣,我們從不歇斯底裡”。朔爾茨自己也曾表示,實幹比誇誇其談更重要。但朔爾茨也很會借勢。默克爾在卸任前聲望達到頂峰,而朔爾茨在競選期間,就總是把自己打造成默克爾的接班人形象。

朔爾茨就任德國總理後,人們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是,中德關系能否還像默克爾時代一樣平穩。德國媒體日前透露,朔爾茨此前曾通過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向中方傳話,表示希望延續默克爾的“務實”對華路線。事實上,像默克爾時代一樣維護平穩的中德關系,對朔爾茨來說不僅有加分作用,無疑也更有利于他帶領新政府解決德國目前面臨的諸多挑戰。閱讀全文>>>

進入到12月,根據馬伯庸的小說改編而成的劇集《風起洛陽》和電影《古董局中局》先後與觀衆見面。馬伯庸的名字最近也時常被大衆提及。他是一位怎樣的作家?他對小說影視化改編有什麼看法?

馬伯庸将其小說中的煙火氣又延續到了最新的兩部作品中,特别是《風起洛陽》。對于“吃貨”馬伯庸來說,要想寫出一個城市的煙火氣,實地調研是必須的,隻有去到實地,才能感受到那種氣息。西安和洛陽都是他最愛去的城市之一,去考察也是一種享受。

新聞8點見丨“天宮課堂”開講啦!跟随航天員參觀我們的太空家園

作為專職作家,馬伯庸十分自律,從不熬夜,晚上十一點睡,早上六點半起,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創作激情,喜歡去人多嘈雜的地方如書店和咖啡館寫作、持續輸入、閱讀,在他看來,作家一定要是雜家,三教九流都知道一點,可以不精,但一定要博。

雖然自己的多部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但馬伯庸基本都沒有參與編劇工作,他對于作家和編劇兩種身份分得很開。“會寫小說,不一定會寫劇本,反之亦然。”面對流量或IP,他不想被市場所裹挾,“不是市場上什麼火,就去跟風寫什麼,而是開開心心寫好自己擅長的東西,并期待别人的認可。”

在談到文字是否适合改編影視化的問題上,馬伯庸認為,一個作品是否适合改編影視化,最關鍵的原因在于它是否能給讀者提供一種共鳴。也許是情感的共鳴,也許是經曆的共鳴,也許是情懷的共鳴,當這種連接配接感建立起來,那麼無論是小說、電影、電視劇還是話劇、動畫,都會獲得成功。閱讀全文>>>

編輯 劉喆 李佳蓉 校對 李立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