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魏國 近代德國 位居天元 福兮禍兮(1)

作者:遊離在神遊

無論你在世間有多麼英勇,擁有何等謀略,

記住,我的朋友,千年以降,這些都将變成兒童的故事。

我說的是其他人,你的事迹已變成注腳。

——一首歌謠

戰國魏國 近代德國 位居天元 福兮禍兮(1)

棋盤正中央的星位被稱為“天元”。“天元”象征着由衆星烘托的“北極星”,又可象征群星競耀中最光彩奪目的第一明星。在我國古籍中,“天元”一詞早被引用于《史記曆書》:“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這裡“天元”被了解為:凡超神入化的人物,要了解萬物的本源和開始。也顯示權威顯赫無比。

戰國列國時代的魏國,東有齊國,西有秦國,北有燕趙,南有韓楚。近代歐洲的德國,東有波蘭俄國,西有法國,南邊是奧地利意大利,北邊是瑞典,還有攪屎棍海島大英。都大緻在列強正中央,說好聽是衆星烘托,位在天元,吸取四周之精華。說難聽就是四戰之地,天生是被群毆的貨。

戰國魏國 近代德國 位居天元 福兮禍兮(1)

德國的前身是普魯士,我們拿普魯士這個前身來熱下身,這個小國被稱為,軍國主義。就是說,别的國家是國家擁有軍隊,軍隊圍繞着統治階級轉,普魯士是軍隊擁有國家,整個國家圍繞着軍隊轉,包括最高統治者都是軍隊的仆人,哪怕他的君主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為什麼,被逼的,整個德意志地區被列強碎成玻璃渣,普魯士就是玻璃渣中不大的渣子,這個國家不大,還被法國奧地利俄國波蘭圍起來了,剛開局被瑞典打的老巢都沒了,普魯士明白要想生存隻能強軍,在全歐,普魯士在人口方面占第13位,但是其軍隊的數目卻占第4位,國家财政收入的3/4都用在軍事上。貫徹民族主義教育,1717年,普魯士王國開始實施義務國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也為往後普魯士高素質的軍隊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平時就頻繁暴兵,戰時直接拉壯丁,軍紀訓練極嚴。接下來我們拿最經典的七年戰争,看一下普魯士的地獄難度。

關于七年戰争,第一種說法,奧地利外交政策牛叉,連續拉攏法國,俄國站台奧地利打擊普魯士。

第二種說法,法國和英國争奪海洋利益,沖突很大。普魯士支援英國在歐洲的土地權,保持制約法國,法國就想打普魯士。奧地利和普魯士争奪德意志老大,也想打普魯士,俄國想西擴,不知道打奧地利還是普魯士,後來一看,法國和奧地利都想打德國,那我也打普魯士吧,誰讓你在中間,好靶子。(普魯士 我你,,,算你狠)。

最後算上瑞典,普魯士被四面圍起來打。

這個時候,普魯士表現出了超強悍的作戰能量,一直以來的努力,終于在這一刻有了回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一看自己被圍起來了,直接決定先發制人,這之後成為四戰之地的德國,面對危險的普遍做法。1756年8月,腓特烈二世指揮近十萬大軍,一舉攻入沒搞清狀況的薩克森。雙方正式開戰,奧地利直接精神了,你敢打我們神聖羅馬帝國兄弟,大家都是諸侯,你丫想當皇帝啊,我今天就代表德意志大家夥消滅你。法國,俄羅斯,我動手了,你們剛簽的盟約,你們自己看着辦吧。

法國直接傻了,我是為了讓普魯士不幫英國打我,才簽盟約,隻想打英國,搶殖民地,不想打普魯士這個石頭啊。俄國又有點懵,怎麼個情況,打起來了,我們把普魯士圍起來了,不應該是我們掌握主動權,隻要打,普魯士就賠款割地麼,怎麼會讓對方占先手呢。結果看奧地利和普魯士直接打了個火星四濺,感覺這麼搞下去,奧地利可能不太行,奧地利被普魯士打敗是小事,要是三國要是被普魯士個個擊破,這就成為全歐洲笑柄了,一起上吧,三打一,怎麼都赢了。

結果開戰之後,腓特烈二世這個第一次上戰場就逃跑的太子,直接就跟開了挂一樣,一度打的盟軍懷疑人生。腓特烈二世的部隊具有鐵的紀律和高度機動的能力,把“嚴明軍紀”上升到了“軍魂”的高度。他訓練的騎兵能保持整齊的隊形長距離奔馳,并在沖鋒後迅速重新編隊。雙方人數大體一緻的話,盟軍不是對手。而腓特烈根據古希臘的楔形陣,結合自己軍隊的火器性能,他發明了斜行戰鬥序列。腓特烈二世高度重視各兵種的協同作戰能力,并且首創了騎炮兵,讓騎兵裝備輕型火炮,将騎兵的高度機動與炮兵的強大火力完美結合在一起。整編之後更是屢屢以少勝多,大敗盟軍。

但實力的巨大差距,不是單純戰術,努力奮鬥可以彌補的。當時普魯士和聯盟的軍隊人數比為1:3,普魯士近20萬,法奧俄同盟戰争潛力雄厚,總兵力約63萬人(法軍21萬、奧軍9萬餘、俄軍33萬),人口數之比更達1:20。

最後西班牙和,瑞典也加入聯盟了,特别是瑞典,普魯士真正的四面作戰了。面對盟軍群毆,誰也别說腓特烈大帝神功無敵,真有神功也不可能無敵,俄軍幾度攻破柏林,戰無不勝的普魯士軍隊開始頻頻失敗,眼看要讓人吹燈拔蠟了。

英國在海外頻頻打敗法國,印度法國殖民點被英國拔光了。最後看看普魯士的血戰場面,表示,普魯士牛逼,我真心佩服你,普軍好樣的,腓特烈大帝牛逼,從精神上永遠挺我普。(普魯士 你他,,,謝謝盟友啊)。

當然看到海外收益頗豐,法國艦隊,西班牙殖民地也讓英國幾乎報包圓了,普魯士真是山窮水盡了,感覺不出手,以後歐洲沒人在敢和自己結盟了,就出了點兵,幫普魯士頂一下。腓特烈二世這時候幾次想自殺。

這時候出現了喜劇的一面。當然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就是1762年1月5日,痛恨腓特烈的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一世去世,繼位的彼得三世是腓特烈的崇拜者。作為小迷弟,直接變敵為友,幫着普魯士打盟軍。普魯士轉危為安。

第二個版本,法國的美洲,印度,亞洲殖民地被英國剝奪的一幹二淨,艦隊兩次大敗。真心後悔了,英國透露出何談意思,法國直接跪了,大哥就等你這句話。奧地利幾番血戰,普魯士越打越強,也有點懼怕了。新上位的俄國彼得三世,一看普魯士簡直就是石頭,幹脆拉着普魯士搶别的國家,更劃算更有利俄國,普魯士的敵人都筋疲力盡,至此更不敢動了。

就這樣普魯士在四戰之地的情況下,憑借自己頑強善戰,竟然生存下來了,而且成為歐洲五強。即使天賦異禀,也是有如神助。

戰國魏國 近代德國 位居天元 福兮禍兮(1)

春秋時代的晉國,也是戰國時代魏國的前身。但普魯士頂多是牛叉,我大晉國簡直就是牛本牛,你看地圖好像是什麼四戰之地,但打混出來之後,就沒感受到什麼危機,什麼圍毆,什麼亡國,這都是其他國家的事。我大晉這麼多年隻打人,其他國家想不開要打晉國,就等着晉國帶着小弟群毆他吧。什麼秦國,什麼齊國,什麼楚國,隻有我打人,誰TM敢打我。給我晉一巴掌,我晉翻過身就是一刀。

晉國在晉獻公時期崛起,“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 晉文公繼位後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晉襄公時期先後在崤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大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在鞌之戰中大敗齊國後,又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攻入楚國本土 。晉厲公繼位後連敗秦、狄,并在鄢陵之戰再敗楚國,複霸天下。晉悼公時國勢鼎盛,軍治萬乘,獨霸中原,達到晉國霸業的巅峰。

春秋四強,晉國最強。西覆秦軍,東破臨淄,楚國方城不能守,北狄屈膝而入伏。

但福兮禍之所依,就是因為太牛 逼了,導緻外面沒了對手,開始自相殘殺,特别是國君一族,那家夥簡直是不共戴天,什麼兄弟,叔侄幹死就完了。這麼個整法,直接導緻小弟做大,六卿上來後,國君一族是沒沖突了,也指揮不動這幫大爺了。

為接下來的分裂,埋下了伏筆。大魏真戰國普魯士。就要登上舞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