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成渝:故鄉之行,在越來越陌生的村莊,感受至真鄉情

作者:愚伯的自留地

文:高成渝

圖:來自網絡

人到中年,都喜歡懷舊。當年我離開了家鄉,在奔波忙碌間,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如今,雖然已經定居在城市,但我始終覺得是這裡的“客旅”,似乎隻有想到老家的農村時,我内心的那種皈依感,瞬間就會被挑旺起來。

我知道,我隻是一個風筝,不管我走到哪裡,行了多遠,故鄉,都是那根長長的引線,一直牽絆着我思鄉的心緒。

高成渝:故鄉之行,在越來越陌生的村莊,感受至真鄉情

我工作的地方,離家有700多公裡,開車要九個小時的路程,然而在本月的三号,我回故鄉的想法終于再次如願以償。

經過一路的奔波,終于踏上了家鄉的那塊土地,昔日的柏油路,已經變成了雙向六車道,路邊是一望無際的麥田,空氣裡透溢着泥土的清香,一排排整齊的新農村樓房,漂亮大氣,聳立在公路兩旁,啊!這還是我記憶中的故鄉嗎?

車子開到了我昔日的小鎮上,這裡的一切,已經陌生的讓我不敢相認,越來越高的樓房,越來越豪華的大酒店,檔次越來越高的超市,已經和我心目中的故鄉,越來越遠了。

當年,街上趕集的人很少,隻有在春節前後,才會熱鬧一番。忙碌了一年的鄉親們,趕到集市上,用賣了雞蛋的錢,到商店裡買些布料,為孩子們做新棉衣或新棉鞋。那時候,村裡大多是磚瓦房,到處都是雞鳴狗叫的聲音,每當到做飯的時候,炊煙袅袅。

高成渝:故鄉之行,在越來越陌生的村莊,感受至真鄉情

此刻,我來到了生我養我的村莊,往日的土路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通到家家門口的水泥路,村裡的房子,幾乎全部變成了兩層的樓房,一些人家的門口,停着的多是小轎車。

我走進自家的老屋,靜靜地凝視着,這裡留下了我童年和少年的印痕,我家的堂屋,已經變得斑駁不堪,像是個垂垂老矣的老人,在左鄰右舍的一片闊氣的樓房間,瑟縮着身影,猶如當年滿頭銀發的老母親,在村口等待我回家時,孤獨張望的身影。

當年,家裡的這些老屋,是父母一輩子心血的結晶,也記載着他們人生的酸甜苦辣。老屋的角角落落,也記錄了我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串成了歲月的珠玑,讓我在與老屋的對視中,含着淚光慢慢品味過往的生活。

這次回家,看到了那些年邁的大爺大娘,他們都是看着我長大的人,時隔多年,他們曾經年輕的臉龐,如今像田地裡縱橫交錯的溝壑,但他們的生命依然鮮活有力,操持家事,下田幹活,在農村過着簡單而充實的生活。

高成渝:故鄉之行,在越來越陌生的村莊,感受至真鄉情

每次回到故鄉的老家,一切都感到是那般純樸,那樣熟悉,那樣深沉。雖說家鄉已舊貌換新顔,但我卻依稀能找到當年的痕迹和影子。

當年,我讀書的國小校還在,我上學時的小路還在,教過我的一些老師還在;當年,我和小夥伴們經常玩耍的排灌站還在,我們遊泳洗腳的那塊石頭還在,甚至,我們當年在一棵大槐樹上刻下的名字還在……

我忘情地尋覓着,久久不願挪動腳步,任家鄉的風吹亂了我的頭發,任思緒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放飛。

我站在河堤上放眼望去,眼前的村莊,還是如此讓我流連忘返,她曆經世間無數滄海桑田的變幻,依然樸實無華,永遠用最沉默平靜的方式,歡迎我的歸來,以她獨有的質樸品質,感動着我内心最柔軟的地方。

在離别的時候,我透過車窗,我依然還看到母親和大爺大娘站在村口朝着我的方向揮手,看着那漸行漸遠的村莊,我不由得拿起了手中的相機,并一次次按下快門。

我知道,那留在相機裡的,已不再隻是村落和老屋,還有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鄉親鄉情。

高成渝:故鄉之行,在越來越陌生的村莊,感受至真鄉情

老家的村莊,在我的眼裡,她是一雙長滿老繭、粗糙卻又溫暖的手,在我身心疲憊時,讓我的心靈得以安撫的地方,在浮躁、焦慮、壓抑、快節奏的城市,能夠回到故鄉的懷抱,讓我可以找回初心,也找回曾經遺失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