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成渝:故乡之行,在越来越陌生的村庄,感受至真乡情

作者:愚伯的自留地

文:高成渝

图:来自网络

人到中年,都喜欢怀旧。当年我离开了家乡,在奔波忙碌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如今,虽然已经定居在城市,但我始终觉得是这里的“客旅”,似乎只有想到老家的农村时,我内心的那种皈依感,瞬间就会被挑旺起来。

我知道,我只是一个风筝,不管我走到哪里,行了多远,故乡,都是那根长长的引线,一直牵绊着我思乡的心绪。

高成渝:故乡之行,在越来越陌生的村庄,感受至真乡情

我工作的地方,离家有700多公里,开车要九个小时的路程,然而在本月的三号,我回故乡的想法终于再次如愿以偿。

经过一路的奔波,终于踏上了家乡的那块土地,昔日的柏油路,已经变成了双向六车道,路边是一望无际的麦田,空气里透溢着泥土的清香,一排排整齐的新农村楼房,漂亮大气,耸立在公路两旁,啊!这还是我记忆中的故乡吗?

车子开到了我昔日的小镇上,这里的一切,已经陌生的让我不敢相认,越来越高的楼房,越来越豪华的大酒店,档次越来越高的超市,已经和我心目中的故乡,越来越远了。

当年,街上赶集的人很少,只有在春节前后,才会热闹一番。忙碌了一年的乡亲们,赶到集市上,用卖了鸡蛋的钱,到商店里买些布料,为孩子们做新棉衣或新棉鞋。那时候,村里大多是砖瓦房,到处都是鸡鸣狗叫的声音,每当到做饭的时候,炊烟袅袅。

高成渝:故乡之行,在越来越陌生的村庄,感受至真乡情

此刻,我来到了生我养我的村庄,往日的土路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通到家家门口的水泥路,村里的房子,几乎全部变成了两层的楼房,一些人家的门口,停着的多是小轿车。

我走进自家的老屋,静静地凝视着,这里留下了我童年和少年的印痕,我家的堂屋,已经变得斑驳不堪,像是个垂垂老矣的老人,在左邻右舍的一片阔气的楼房间,瑟缩着身影,犹如当年满头银发的老母亲,在村口等待我回家时,孤独张望的身影。

当年,家里的这些老屋,是父母一辈子心血的结晶,也记载着他们人生的酸甜苦辣。老屋的角角落落,也记录了我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串成了岁月的珠玑,让我在与老屋的对视中,含着泪光慢慢品味过往的生活。

这次回家,看到了那些年迈的大爷大娘,他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人,时隔多年,他们曾经年轻的脸庞,如今像田地里纵横交错的沟壑,但他们的生命依然鲜活有力,操持家事,下田干活,在农村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高成渝:故乡之行,在越来越陌生的村庄,感受至真乡情

每次回到故乡的老家,一切都感到是那般纯朴,那样熟悉,那样深沉。虽说家乡已旧貌换新颜,但我却依稀能找到当年的痕迹和影子。

当年,我读书的小学校还在,我上学时的小路还在,教过我的一些老师还在;当年,我和小伙伴们经常玩耍的排灌站还在,我们游泳洗脚的那块石头还在,甚至,我们当年在一棵大槐树上刻下的名字还在……

我忘情地寻觅着,久久不愿挪动脚步,任家乡的风吹乱了我的头发,任思绪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放飞。

我站在河堤上放眼望去,眼前的村庄,还是如此让我流连忘返,她历经世间无数沧海桑田的变幻,依然朴实无华,永远用最沉默平静的方式,欢迎我的归来,以她独有的质朴品质,感动着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在离别的时候,我透过车窗,我依然还看到母亲和大爷大娘站在村口朝着我的方向挥手,看着那渐行渐远的村庄,我不由得拿起了手中的相机,并一次次按下快门。

我知道,那留在相机里的,已不再只是村落和老屋,还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亲乡情。

高成渝:故乡之行,在越来越陌生的村庄,感受至真乡情

老家的村庄,在我的眼里,她是一双长满老茧、粗糙却又温暖的手,在我身心疲惫时,让我的心灵得以安抚的地方,在浮躁、焦虑、压抑、快节奏的城市,能够回到故乡的怀抱,让我可以找回初心,也找回曾经遗失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