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去有风的地方》:谢和顺拒绝网络,折射出乡村老人的困境

“有风到达的地方,散落着生活的诗意”,看似轻描淡写的宣传语,却道出了《去有风的地方》的主旨。

庸常而忙碌的生活里,我们整日为孔方兄累个半死,到头来钱没赚到,家没顾好,连带着自己的身体和心情,也一天天变得更差了。可是我们却忘了,天上的云,山间的风,所有富有诗意的东西一直都陪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抬头看天了。

在《去有风的地方》里,许红豆告别了都市的繁忙生活,来到了悠闲的大理,跟随着许红豆的步伐,我们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看到了云卷云舒的田园风光。不知不觉,我们也沉醉其中,收获了幸福和治愈。

在景秀美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带给人怡然自得之感外,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带给了我们太多感动——

谢之遥为阿奶洗头发、工作结束后亲昵地靠在阿奶身上聊天、和弟弟在阿奶面前插科打诨的生活画面,乐于与邻居一起分享美食的宝瓶婶、热情好客的阿桂婶,深夜睡不着的小孩和姥姥躺在床上闲聊,诉说自己“想开小卖部”的梦想……

这样轻松愉悦的生活,一直都是我们理想的境界,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向往这样的生活。

可是我们却忘了,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落满了虱子。在愉悦轻松的剧情里,也让我们看到了小人物的离合悲欢——叛逆的孩子,护犊子的老人,家长里短的琐碎……

《去有风的地方》:谢和顺拒绝网络,折射出乡村老人的困境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截图

 当然,前几集故事里,最让我触动的,还是谢和顺的经历。

当年,谢和顺是是村里最为优秀的木雕师傅,要找他做一个木雕,还要排好长时间的队,所以那些年,很多年轻人都愿意跟着他学习木雕技艺。

可是短短十几年时间,木雕生意一落千丈,相比谢和顺精心打造的木雕作品,人们更愿意购买更便宜也更快捷的机雕作品。

虽然我们也知道,手工打造的作品更具有艺术价值,但是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并不会关注这些高大上的东西。

所以,虽然谢和顺雕刻了很多作品,但是这些作品都摆在了自己家里,根本卖不出去。

不过,最给谢和顺添堵的还是他的徒弟们——

当年木雕生意好的时候,大家纷纷拜他为师,但是现在木雕生意不好了,那些年轻人就接二连三地选择了离开,去城里寻找自己的未来。

曾经门庭若市的木雕店铺,如今就只剩下了谢晓夏一个徒弟,虽然谢晓夏一直跟着他学习木雕技艺,但是谢晓夏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好学生,因为他不仅不按照师父的安排做木雕,甚至还玩起了直播。

因为这件事,谢晓夏没少被谢和顺责骂。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这最后一个徒弟,也在网友的撺掇下,离开了木雕作坊,想要去大城市见世面。

知道这件事之后,虽然谢和顺没有发火,但是他内心的失望,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得到。

《去有风的地方》:谢和顺拒绝网络,折射出乡村老人的困境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截图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对谢和顺的失望,我很能感同身受。

在老家的农村,曾经有过很多这样的能人,在我年少的时候,他们甚至一度成为我的偶像——

他们有的会木工活(木匠),谁家做家具都会请他们去,除了挣工钱之外,还能给家里“换活”(等到他们家忙的时候,别人就会去帮工);

他们有的会筑土墙(俗称土匠),但凡有人想要修房子,他们就是技术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他们有的会骟猪,在“一劁二补三打铁”的年代,不过短短十几分钟,他们就能凭着自己的技术,挣到别人一整天才能挣到的钱……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才能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的人们,不再追求家具的结实耐用,相比沉重的木质家具,他们更愿意买商场精美的成品家具,木匠师傅的手艺,自然也就荒废了;

自打村里有了公路之后,人们开始不满足原先的土坯房,就连猪圈也是用水泥砖砌的,曾经“叱咤风云”的土匠师傅,也就顺理成章地失业了;

这几年,老家养猪的人家越来越少,就算有养猪的,他们也是买骟好的猪仔,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那些走家串户的骟猪匠了……

回老家的时候,还能遇见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现在的他们年纪大了,没办法外出务工,只能侍弄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是每次提起当年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不甘与遗憾。

《去有风的地方》:谢和顺拒绝网络,折射出乡村老人的困境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截图

 其实我们都知道,谢和顺的木雕是真的好,就连谢晓夏这个还没出师的徒弟所雕的作品,都能让来自大城市的许红豆眼前一亮。

之所以没有市场,还是因为缺少宣传的缘故。

就在大理这个地方,不仅有木雕这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的传承人谢怀兰不仅利用网络销售自己的作品还到处参加各种展览会。

反观谢和顺,不仅不懂得宣传自己的作品,就连网上的一切,都被他当成了邪恶的象征。所以,他才会反对谢晓夏玩直播,连带着谢晓夏的技术创新,都被他给否定掉了。

虽然我们知道,后来的故事,谢晓夏被人骗了,回到老家继续学习木雕,而谢和顺也在谢之遥的劝说下,谢和顺跳出了自我认知的桎梏,做起了宣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大部分乡村老年人最真实的生活——

他们没有读过多少书,没有见过多大的世面,当数字时代来临,新生事物以几何级数的方式更新换代的时候,他们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从数字时代的难民变成了数字时代的弃子。

许是因为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向年轻人请教;许是因为自我认知的局限,让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恐惧;许是因为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并不需要多少先进的东西……不管是出于何种理由,他们都在把自己隔绝到了这个世界之外。

每年过年的时候,年轻人扎堆玩手机,可是老年人们,就那样呆坐着,根本插不上话,就算他们好不容易憋出一句话,年轻人也没精力回应他们。

《去有风的地方》:谢和顺拒绝网络,折射出乡村老人的困境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截图

 坦言之,剧情中的大理其实是一个特例,因为这里特有的旅游资源,因为当地政府的扶持,他们不仅没有被时代遗忘,反倒因为南来北往的旅客而更加热闹。

可是,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无数的乡村正在慢慢消亡——2017年的一组中国古村镇大会数据显示,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

就连我的老家也不例外。

记忆中的老家,虽然只是一个小山村,但是在我们小时候,鸡犬相闻,黄昏时分,走在乡间小路上,也能闻到各种各样的饭菜香。

近几年,因为经济大潮的冲击,因为城镇化,青壮年外出务工,赚到钱之后,他们都在镇上活了县里市里买了房,留守在老家,大多都是老年人,正在被时代所淘汰。

虽然每到过年的时候,年轻人都会回到老家,会带来些许的生气,但是等到过完年,年轻人都会奔赴新的生活,老家的山村就这样一天天衰落下去。

虽然现在的老家还没到十室九空的的地步,但是那些常年挂在门上的铁将军,已经预示了老家慢慢消亡的必然结局。

不难想象,等到村里最后一个老人离世之后,这座山村也就彻底空了。

虽然,近几年的乡村振兴让老家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是如果乡村的年轻人不回来,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空心的乡村该往哪里走,又会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去有风的地方》:谢和顺拒绝网络,折射出乡村老人的困境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截图

(原创不易,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