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心理師》“尤娜事件”夫妻追逃模式,這個案例讓多少父母反思

作者:愛看電影的小茶2

《女心理師》的讨論度非常高,并不是因為台詞、演技、服裝,而是因為它所反映的社會問題。這部劇的社會意義在于提醒人們關注青少年的成長、關注空巢老人、關注産後抑郁的母親.......這些無比貼近社會現實生活的人群,關注身邊的人,關注他們有可能會遇到的心理問題。

《女心理師》“尤娜事件”夫妻追逃模式,這個案例讓多少父母反思

有人說,這是制造社會恐慌,但這真的是社會恐慌還是社會現實,前陣子自殺的網紅鹿道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身邊的人及時發現,及時發注,及時的尋求幫助,興許他就不會選擇這麼結束自己的生命。

很多人想要的其實不是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是渴望被了解、傾訴和救贖,這時候隻要人拉一把,或許就能挽救一條生命。如果有人和你說,他想自殺,其實是潛意識和你求救:救救我。

《女心理師》“尤娜事件”夫妻追逃模式,這個案例讓多少父母反思

尤娜是一名高中學生,她知道自己的父母離婚了,為了挽救父母的婚姻,它一次一次地選擇傷害自己。她看着父母送西裝給自己的同學,她心裡極度失衡,她通過一次一次的自殘行為來挽留父親住在家裡。

自殘的人當然怕痛,身體的痛掩蓋不了心裡的痛。她先是偷東西防止父親出差,然後切傷手防止父親搬出去,再是泡冰水、摔傷腳期望父親快點回來住在家裡,最後竟演變成去跳樓。她像火柴一樣燃燒自己去挽救父母的婚姻。

說來也是諷刺,尤娜最開心的一次,竟然是因為父母要一起去做心理咨詢。有人認為,心理問題是源于自己脆弱,其實不是的,那是你沒經曆過是以不懂。

尤娜的父母也是喪偶式育兒的典範,尤娜的父親專注于藝術,為了藝術展整日待在藝術館内,尤娜媽媽負責掙錢養家,兩人因為尤娜的事情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最後瞞着尤娜離了婚。

《女心理師》“尤娜事件”夫妻追逃模式,這個案例讓多少父母反思

兩個人商量好瞞着尤娜,但是父親忍受不了強勢的母親,一次又一次地想搬出去。他們夫妻就是典型的“追逃模式”,一個抱怨索取,一個回避拒絕,一方情緒激烈,一方表現冷漠。久而久之,媽媽歇斯底裡變得強勢,爸爸冷漠拒絕溝通并冷暴力。

爸爸回避确實能獲得短暫的安甯,但是問題沒有解決,媽媽的情緒沒有得到纾解,就愈演愈烈。其實很多時候,傷心并不是因為對方錯了,而是覺得對方傷了自己,用最殘忍的語言傷害了最愛自己的人。

《女心理師》“尤娜事件”夫妻追逃模式,這個案例讓多少父母反思

尤娜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尤娜一直和小哲比,最後甚至傷害自己去冤枉小哲,其實尤娜爸爸真的是有原因的,爸爸對尤娜一直是一種聽之任之的态度,卻給小哲買幾千塊的西服。大人的行為導緻孩子的心理失衡,我想這事換在任何一個不知内情的人身上,心裡都沒法平靜。

一半的心理問題來自原生家庭,家庭教育是值得重視的,在賀頓想要和尤娜父母讨論尤娜的問題的時候,尤娜的眼神充滿期待并帶有笑意。尤娜真的想死嗎?其實不是的,她選擇跳樓的時候,選擇了有監控的地方,她特意看了一眼監控攝像頭,她傷害自己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想要擷取父母的關注,甚至挽留父母的感情。

很多家長離婚或者決定孩子聯考後離婚,都喜歡瞞着孩子,其實孩子什麼都知道,遮遮掩掩比開誠布公傷害大得多。現在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的家長并不多,很多人都是一種我的孩子我清楚的姿态,等到事情發生才追悔莫及。

本來我對這部劇就三分熱度,看到最後竟十分喜歡,人類都逃不過真香定律。案例貼近現實生活,每一個經典案例都能引起我的強烈共鳴。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有的時候也需要一個突破口來纾解,青少年的成長的心理問題值得關注。

——end——

本文是小茶的個人觀點,感謝大家的仔細閱讀,本人聲明:圖檔來源網絡,所有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後立即删除,歡迎關注小茶影視,總有一部讓你覺得人間值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