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北十一校2022 屆高三第一次聯考國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作者:非非老師講國文

語 文 試 題

一、現代詩文閱讀(20 分)

(一)現代文閱讀(本題共3 小題,6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題。

材料一:

從近代美學觀點看,王國維所用名詞似待商酌。他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就是“移情作用”,“淚眼問花花不語”一例可證。移情作用是凝神注視,物我兩忘的結果,叔本華所謂“消失自我”。是以王氏所謂“有我之境”其實是“無我之境”(即忘我之境)。他的“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執行個體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都是詩人在冷靜中所回味出來的妙境(所謂“于靜中得之”), 沒有經過移情作用,是以實是“有我之境”。與其說“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似不如說“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因為嚴格地說,詩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須有我,都必須為自我性格、情趣和經驗的返照。“淚眼問花花不語”,“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憐宵”,都是同物之境。“鸢飛戾天,魚躍于淵”,“興闌啼鳥散,坐久落花多”,都是超物之境。

王國維說:“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他認為“有我之境”比“無我之境”品格較低,不過沒有說明此優于彼的理由。

英國文藝批評家羅斯金(Ruskin)主張相同。他诋毀起于移情作用的詩,說它是“情感的錯覺”,以為第一流詩人都必能以理智控制情感,隻有第二流詩人才為情感所搖動,失去靜觀的理智,于是以在我的情感誤置于外物,使外物呈現一種錯誤的面目。這也隻是片面的真理。情感本身自有它的真實性,事物隔着情感的屏障去窺透,自另現一種面目。詩的存在就根據這個基本事實。如依羅斯金說,詩的真理必須同時是科學的真理。這顯然是與事實不符的。

依我們看,抽象地定衡詩的标準總不免有武斷的毛病。“同物之境”和“超物之境”各有勝境,不宜以一概論優劣。比如陶潛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超物之境”,“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則為“同物之境”。王維詩“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為“超物之境”,“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則為“同物之境”。它們各有妙處,實不易品定高下。“超物之境”與“同物之境”亦各有深淺雅俗。同為“超物之境”,謝靈運的“林壑斂秋色,雲霞收夕霏”,似不如陶潛的“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或是王績的“樹樹皆秋色,山山盡落晖”。同是“同物之境”,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似不如陶潛的“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或是姜夔的“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兩種不同的境界都可以有天機,也都可以有人巧。“同物之境”起于移情作用。移情作用為原始民族與嬰兒的心理特色,神話、宗教都是它的産品。論理,古代詩應多“同物之境”,而事實适得其反。在歐洲從 19 世紀起,詩中才多移情執行個體。中國詩在魏晉以前,移情執行個體極不易尋,到魏晉以後,它才逐漸多起來,尤其是詞和律詩中。“同物之境”在古代是以不多見者,主要原因在古人不很注意自然本身,自然隻是作“比”、“興”用的,不是值得單獨描繪的。我們可以說,“同物之境”不是古詩的特色。“同物之境”是和歌詠自然的詩一齊起來的。“同物之境”日多,詩便從渾厚日趨尖新。詩到以自然本身為吟詠對象,到有“同物之境”,實是一種大解放,我們正不必因其“不古”而輕視它。

(選自《詩論》,朱光潛)

材料二:

錢鐘書先生曾談到兩種創作方法,一曰即物生情,二曰執情強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到“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意思和錢先生基本類似。

即物生情是創作者對事物的感覺、谛聽和描繪,是從物事情感到形象語言,再到意境生成的創作過程;執情強物則是主觀先入,是把意念強加于物事,通過自我營設、情境喚起以“違其性而強以就吾心”。

前者,多為收縮性寫作,即先對客體産生直覺感應,再動之以情,述之于筆;後者基本上屬于發散型寫作,是所謂不按常理出牌,以主觀意念混淆造物、統領外物。

比如繪畫,有“喜氣畫蘭,怒氣畫竹”一說,這是即物生情,假使你反其道而行之是否可以成立呢?我以為也是可以成立的,誰說怒氣不能畫蘭、喜氣不可畫竹呢?況且有時非怒非喜,塗上幾筆蘭竹也未見得不精彩。是以,凡事不可太“概念”,“非此”未必“即彼”。王陽明有謂“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顔色一時明白起來”,是很好的關于主客體的哲學诠釋,不過,話說回來,卻也是典型的“執情強物”。

有時我卻覺得這兩者之間不能完全割裂開來看,而是一種互相作用,或者說彼此圓融。所謂“意與境渾”“意與象合”,是物我相融、彼此打通;朱熹說:“身心内外,初無間隔”,則是心與物化,得心而應手。世間事,殊途可以同歸。藝術創作,也不存在什麼約定俗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律。

(原載于《新民晚報》,喻軍,有删節)

1.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朱光潛認為兩種境界的差別不在“我”之有無,而在“我”與“物”的關系。

B.“同物之境”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心理表現,連神話、宗教等都從它脫胎而來。

C.《詩經》等早期詩作中,自然隻是叙事抒情的由頭,還不是單獨描繪的對象。

D.“同物之境”和“超物之境”不宜武斷優劣,但針對具體作品可以品評高下。

2.根據材料内容,下列說法正.确.的一項是( )

A.魏晉之前,“同物之境”的古詩相對少見,而“超物之境”的作品則要多得多,王國維可

能是以認為“同物之境”的品格較低。

B.王國維與羅斯金的觀點一緻,都認為移情于物是一種情感的錯覺,會使外物呈現出錯誤的面目,是以品格上不及“無我之境”。

C.“非怒非喜,塗上幾筆蘭竹,也可能出精彩”說的是繪畫,但這種藝術體驗與作詩相通,與羅斯金主張的“科學的真理”吻合。

D.在古詩中存在一些寫景的佳句,符合王國維所謂“以物觀物”的“無我之境”,也是詩人意與境渾、物我相融的得心應手之作。

3.結合材料内容,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王國維所謂“無我之境”的一項是( )

A.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山将落日去,水與晴空宜。

B.春山冶笑,我隻見春山之态本然;秋氣清嚴,我以為秋氣之性如是。

C.鏡無畜影,觸形則照。虛已應物,必究千變之容;挾情适事,不觀萬殊之妙。

D.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

4.兩則材料都提到了王國維,請說說兩位作者對王國維“有我之境”“無我之境”學說所持的态度。(4 分)

5.《詩經·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歸園田居》“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請結合材料一,談談“桑”在兩首詩中的不同意蘊。(6 分)

(二)文學類閱讀(本題共 4 小題,16 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 6~9 題。

可愛的家

須一瓜

我的家是烏合之衆。四個人四個姓。我爸爸媽媽在外地。我的家,有我外公、我外婆,還有一個不叫小姨夫的人。

我外公是個喜歡随手拿起東西變刀槍的人,粉筆用得最像小李飛刀。精準。沒有退休的時候,他們學校的師生,每一天的日子都像恐怖片。我小姨姨說的。

我的外婆是個骨灰級的小氣鬼。聽鄰居說,原來不叫小姨夫的那個人單獨住在這個屋子裡的時候,我們家總是燈火通明。那個不叫小姨夫的人喜歡明亮。現在,我外婆到處關燈,除了不叫小姨夫的人的房間她關不到,其他每個房間都是黑摸摸的,隻剩客廳一個八瓦節能燈,我的書桌上還有個作業台燈。因為黑,我們全家在晚上都摔倒磕碰過,醫藥費合計超過我們家一年水電費,但聽說,幸好改革開放,我們家有醫保卡。

不叫小姨夫的那個人,黑黑的,是個瘸子。他的左腿被車禍廢了。走路一瘸一拐。不過,他很帥。聽說,他原來做什麼高嶺土生意,賺過很多錢。反正,這個房子是他買的。但我外公外婆不高興。因為他已經多年不上班了,不務正業。玩狗。玩電腦。看書。聽音樂。要不就出去和朋友喝酒、看電影、吃深海魚火鍋。我小姨到廣州交換崗位兩年,就變成他一個人住。我們就是這時候過來鵲占鸠巢的。

我外公外婆反對非法同居,但是沒辦法,一是我小姨賺很多很多錢,現在有錢就是老大,外公外婆怕了她。二是,我要緊急轉學。我轉學有兩個原因,一是我把張乾坤的大門牙打斷了,其實,張乾坤的門牙誰都說偏大,打掉并沒什麼不好,但老師說,我的檢讨書都可以出選集了,是以,我也萬念俱灰,懶得在那個一般的學校混下去了;第二,轉學是為電腦派位做好準備。我現在轉到這個學校,就有三分之一的可能,被電腦派到一中,到了一中,我就比别人多了三分之一上大學的機會。我外公說,轉了我這輩子就有希望了。

傲骨铮铮響的我外公外婆,原來不想寄人籬下,可是,他們那裡忽然樓上和樓下,一起比賽裝修,就像瘋人院失火一樣,炒得外公心髒病高血壓錐間盤突出亂箭齊發,他隻好陪我轉學過來借住。不叫小姨夫的人,并不歡迎我們老少三口大舉進犯,可是,他隻能忍氣吞聲。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再說,我小姨姨比章子怡漂亮,是以,他基本很禮貌。

我外公外婆看人臉色地過了一個月,馬上就因為恨鐵不成鋼而趾高氣揚起來。因為,不叫小姨夫的人根本沒有人生理想。他既不上班,又肄業于一個什麼名牌大學,就是說,他想不上班就不上班,想不念書就不念書了。胸無大志自甘堕落的一個貨。有一天,在飯桌上,他和我外公辯論,說瑪雅人造紙比蔡倫早,我外公怒斥他無知,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順勢批評他遊手好閑、坐吃山空、胸無大志、思想頹廢。他嬉皮笑臉地說,我掙的夠我自己一輩子用了。外公說,你難道不要結婚?他說,結婚也還是原來的我啊,而且我結婚隻會比以前飯量小。外婆說,養小孩不費錢呀!他說,我們說好不要孩子了。那天,我看出我外公握筷子手上的老筋直抖,他當然打不過不叫小姨夫的人了。雖然他瘸了。

是以,我外公外婆叫我不要叫他小姨夫,我就沒有叫。

外婆總是在廚房煮了好料,賊頭賊腦地招呼我外公和我去吃。外婆一個眼色,我們就魑魅魍魉地溜進廚房。不要有聲音,如果你不蹑手蹑腳地吃裡扒外,那個不叫小姨夫的人知道了,就會很不禮貌。這是他的家。我們要特别提防不叫小姨夫的那個人的兩隻狗,可是,小寶和小寶婆的鼻子超級靈,是我們人類的四十倍。是以,我們經常被它們捉奸在廚房。狗就大叫起來,有一次為了消滅證據,我外公毅然決然地吞下滾燙的燕丸,管道都燙傷了,很多天不能喝熱茶。但是,不叫小姨夫的人,過來牽狗隻是笑笑。

有時候,我悲天憫人起來,就說,給他一小碗吧,這是他的家……外婆連忙噓我噤聲:他還不是用你小姨的錢!我外婆獐頭鼠目時,總是顯得義正辭嚴。

還有,老師,你知道那次。周黛詩的長頭發總是弄到後面我桌子上,我隻好在她椅子上放青蛙提醒的那次。案發後,外公外婆都不肯代表家長來學校。我外公說,他血壓高不便外事活動,我外婆說,她要帶三副老花眼才能出訪,而現在隻剩下一副看遠的,也不宜外出;不叫小姨夫的人就自告奮勇地說他來。外婆說,你不能說是他姨夫啊!他說,那我說我是孩子父親。外公說,胡鬧!結婚證在哪?!不叫小姨夫的人說,我要說是路人甲,怕老師不跟我談。

外公外婆你看我我看你,如喪考妣。最後一個揮手一個跺腳,嚎叫說:你去!反正不能說是他小姨夫!

這就是我可愛的家。

老師點評:亂用成語的毛病,怎麼一直改不了?老師圈起來的成語,按詞典解釋,每個抄二十遍!

(選自《國小生黃博浩文檔選》,原載《人民文學》2011 年第 3 期。“文檔選”由 10 多個長短不一的片段構成,包括作文、日記、信件、檢讨書、部落格等)

6.下列對小說相關内容的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四個人四個姓”違背一般家庭的模式,也不都是親屬,與黃博浩算是“共同生活”的人,

恰是“烏合之衆”所表示的“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

B.把外公的暴力性格與武俠和恐怖片相提并論,用喜劇性情節和網絡語言“骨灰級”突出了外婆的小氣和吝啬,塑造了一個貪小便宜的小市民形象。

C.“那個不叫小姨夫的人”這一拗口稱謂,反映兒童尚不能完全了解的成人世界複雜關系。“不叫”,是法律上“不能叫”,也是家長“不許叫”。

D.外公外婆瞞着“不叫小姨夫的人”在廚房做好料,照應了前面他們不愉快的談話,說明他倆對這個“準女婿”坐吃山空的憂慮和“恨鐵不成鋼”。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小說采取欲揚先抑的寫法,開篇交代自己的家是“烏合之衆”,後文卻将一個個家庭成員

刻畫得有趣有愛,家裡洋溢着溫馨與歡樂。

B.“鵲占鸠巢”和“大舉進犯”聽上去可笑,看似荒誕不經,但仔細回味,也不無道理,把 家中的複雜關系和亂象,描述得淋漓盡緻。

C.小說的文字有如脫缰野馬,不加修飾,不但有許多信手拈來的成語和俗語,而且還夾雜了 大量與其年齡和認知能力不符的成人語言。

D.小說用國小生特有的觀察和思維來表現成人世界的豐富多彩,點點滴滴娓娓道來,讓讀者 在微笑之餘嚴肅思考現實世界的深層問題。

8.作為一篇“另類”的小說,本文在叙述上有什麼特點?(4 分)

9.有評論家認為,“作品很通俗,但其價值遠遠超過通俗文學;寫的國小生題材,但不是兒童文學”。小說多處運用對比手法加深了作品内涵,請舉例分析。(6 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35 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5 小題,20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題。

春,魏王泰上《括地志》。泰好學,司馬蘇勖說泰,以古之賢王皆招士著書,故泰奏請修之。于是大開館舍,廣延時俊,人物輻湊,門庭如市。泰月給逾于太子,谏議大夫褚遂良上疏,以為:“聖人制禮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會與王者共之庶子雖愛不得逾嫡是以塞嫌疑之漸除禍亂之源也。昔漢窦太後寵梁孝王,卒以憂死;宣帝寵淮陽憲王,亦幾至于敗。今魏王新出.閣.,宜示以禮則,訓以謙儉,乃為良器,此所謂‘聖人之教不肅而成’者也。”上從之。

上又令泰徙居武德殿;魏徵上書,以為:“陛下愛魏王,宜每抑其驕奢,不處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東.宮.之西,時人不以為可,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上曰:“幾緻此誤。”遽遣泰歸第。

甲辰,诏自今皇太子出用庫物,所司勿為限制。于是太子發取無度,左庶子張玄素上書,以為:“周武帝平定山東,隋文帝混一江南,勤儉愛民,皆為令主;有子不肖,卒亡宗祀。聖上以殿下親則父子,事兼家國,所應用物不為節限,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過七萬,驕奢之極,孰雲過此!況宮臣正士,未嘗在側;群邪淫巧,昵近深宮。苦藥利病,苦言利行,伏.惟.居安思危,日慎一日。”

八月,上曰:“當今國家何事最急?”谏議大夫褚遂良曰:“今四方無虞,唯太子、諸王宜有 定分最急。”上曰:“此言是也。”時太子承乾失德,魏王泰有寵,群臣日有疑議,上聞而惡之,謂侍臣曰:“方今群臣,忠直無逾魏徵,我遣傅太子,用絕天下之疑。”九月,以魏徵為太子太師。徵疾少愈,詣朝堂表辭,上手.诏.谕以:“周幽、晉獻,廢嫡立庶,危國亡家。漢高祖幾廢太子,賴四皓然後安。我今賴公,即其義也。知公疾病,可卧護之。”徵乃受诏。

上問侍臣曰:“自古或君亂而臣治,或君治而臣亂,二者孰愈?”魏徵對曰:“君治則善惡賞罰當,臣安得而亂之!”上曰:“齊文宣得楊遵彥,非君亂而臣治乎?”對曰:“彼才能救亡耳,烏足為治哉!”

(節選自《資治通鑒·唐記》)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

A.聖人制/禮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會與王者共之/庶子雖愛/不得逾嫡/是以塞嫌疑之漸/除禍亂之源也/

B.聖人制禮/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會/與王者共之/庶子雖愛/不得逾嫡/是以塞嫌疑之漸/除 禍亂之源也/

C.聖人制禮/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會/與王者共之/庶子雖愛不得逾/嫡是以塞嫌疑之漸/除 禍亂之源也/

D.聖人制禮/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會與王者共之/庶子雖愛/不得逾/嫡是以塞嫌疑之漸/除 禍亂之源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出閣,文中指一種皇族男子的成人禮,皇族以此确認其成年人身份。

B.東宮,是中國古代宮殿的指稱,因其方位得名。後來以此指稱儲君。

C.伏惟,意即趴在地上想,專用于古代臣子對君王上奏時,以表恭敬。

D.手诏,是皇帝親筆寫的诏令,不同于一般文書,得手诏者備感恩榮。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A.唐太宗寵愛魏王李泰,聽了褚遂良的建議後,認識到皇子也應遵從禮制,謙遜節儉。

B.太子得到用度不限的恩準,揮霍無度。張玄素直言太子有虧德才,演變下去會亡國。

C.張玄素認為太子驕奢無度緻使正直之士遠離,奸佞之徒阿附,提醒皇上認識到危機。

D.魏征因身體等原因不願做太子太師,皇帝賜下手诏,态度懇切,魏征最終接受任命。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 分)

(1)當親者疏,當尊者卑,則佞巧之奸,乘機而動矣。

(2)苟為不治,縱暴愎谏,雖有良臣,将安所施!

14.魏征評價楊遵彥“彼才能救亡耳,烏足為治哉”,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他實質上想說的是什麼?(3 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 2 小題,9 分)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 15~16 題。

舟行即事

【唐】杜荀鶴

年少髭須雪欲侵,别家三日幾般心。

朝随賈客憂風色,夜逐漁翁宿葦林。

秋水鹭飛紅蓼晚,暮山猿叫白雲深。

重陽酒熟茱萸紫,卻向江頭倚棹吟。

15.下列對這首詩的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首聯抒情。詩人年齡不大,卻須白如雪,可見常年奔波勞苦。重陽佳節還得出外,不能同家人同樂,因而不免感慨萬千。

B.颔聯記事。白天跟随商人乘舟旅行,擔憂刮風下雨誤了行程;夜晚和漁夫一起寄宿在蘆葦 蕩,堪稱風餐露宿,随遇而安。

C.尾聯寫景抒情。詩人手把新釀好的菊花酒,眼見紫色茱萸盛開,面對淼淼江水,為美好的 節令裡不能與親友團聚而惆怅。

D.整首詩清新自然,洗練隽永,既有對風光的描繪,也有對風俗的反映,寄托了詩人豐富的 情感體驗,可謂寫重陽的佳作。

16.該詩的頸聯,與“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藝術技巧上相通,請予賞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 小題,6 分)

2.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韓愈在《師說》中批評當時社會不從師的不良風氣,說士大夫們出于對自己孩子的愛護,還可以做到“”,但是自己“”,讓人難以了解。

(2)《嶽陽樓記》描繪了在洞庭湖春和景明的美好時節登上嶽陽樓就會有“,”的美好享受,捧酒入畫,喜氣洋洋。

(3)黃鹂俗稱黃莺,常常被賦予美好歡快的象征,是中國古詩中常見的意象,如“”、“”等等。

四、語言文字運用(20 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 I(本題共 3 小題,11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題。

每到夏天,月湖的荷花迎着驕陽,争相開放。花影照水,恍如朝霞行空;( )。沒有牡丹的妖豔,沒有白菊的清高,沒有臘梅的,荷花有的是亭亭玉立的身姿,的風度。

華貴的牡丹用于觀賞,而優雅的荷花卻可入藥,可以被制成各種佳肴,蓮子湖、蓮房脯、蓮子粉、藕片夾肉、荷葉蒸肉、荷葉粥等小吃更是。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荷花還能淨化人的心靈。周敦頤的《愛蓮說》啟示人們,荷花真正的純淨不在于身,而在于心。每當看到湖上一片片翠綠欲滴的荷葉,一朵朵潔淨無暇的荷花,我就會聯想到西洲曲裡那一低頭的溫柔,聯想到伯牙子期一見如故的契闊。“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意,荷花可以成為愛慕、和諧、親密、團結的象征。崇尚荷花,追求的不正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相處嗎?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堅貞 從容不迫 雖可 舉不勝舉

B.剛烈 從容不迫 隻可 舉不勝舉

C.剛烈 遊刃有餘 隻可 數不勝數

D.堅貞 遊刃有餘 雖可 數不勝數

19.文中括号處需填入句子,下面最.恰.當.的一項是()

A.随着微風的鼓動,一顆顆水珠像珍珠一樣,在墨綠的荷葉上搖曳,荷葉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陣陣綠浪。

B.随着微風的鼓動,使得一顆顆水珠像珍珠一樣,在墨綠的荷葉上搖曳,荷葉婆娑婀娜,湖 上泛起陣陣綠浪。

C.因為微風的鼓動,使得一顆顆水珠像珍珠一樣,同墨綠的荷葉一起搖曳,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陣陣綠浪。

D.因為微風的鼓動,一顆顆水珠像珍珠一樣,同墨綠的荷葉一起搖曳,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陣陣綠浪。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如果改成“荷花可以象征愛慕、和諧、親密、團結,崇尚荷花,追求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相處”,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請分析這是為什麼?(5 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 2 小題,9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題。

湖北鄖陽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數量最多、儲存最完整的恐龍蛋化石群。在侏羅紀和白垩紀時期恐龍曾是地球上的統治者。到了白垩紀晚期,,一小部分進化成了鳥類,得以繼續與人類生活在地球上。

去哪裡尋找恐龍呢?。科學家先後在中國 23 個省區發現了數百種恐龍骨骼化石,目前,中國已經研究命名的“有姓有名”的恐龍有 308 種,涵蓋不同時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

雖然恐龍家族早已滅絕,但在地層之中,卻留下了豐富且珍貴的恐龍蛋化石,讓我們人類去探尋恐龍世界的奧秘。正因為有這麼多不同種類的恐龍,,有圓形、卵圓形、橢圓形、扁圓形和橄榄形等多種形狀。

21.下列引号的用法,與文段引号用法一.緻.的一項是()

A.鐘揚教授的足迹延伸到植物學家的“無人區”,為種子庫标本采樣做出了突出貢獻。

B.随着城鎮化發展,不少老技藝面臨失傳風險,全面落實“非遺”保護政策刻不容緩。

C.平常人讀小說,以為既是“小”說,必無關宏旨,是以随便一看,看完了順手一扔。

D.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隻不見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内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 12 個字。(6 分)

五、寫作(60 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有調查表明,“零零後”是當下最年輕的網民群體,處于成長期的他們好奇心強,普遍對科技資訊、文學讀書興趣高。他們對娛樂八卦、社交聊天和手機遊戲的興趣也非常突出。

②2021 年 10 月下旬,鋼琴家李雲迪私生活不檢點被曝光,引發全網關注。有學生說,自己上網查學習資料,被這些資訊分散了注意力,對這種資訊,自己能否擁有“不知情權”?

③學者劉擎在一個訪談中提到,“年輕人一面喜歡獨處,一面又熱衷于擷取資訊,擔心自己 out 了,這是存在性焦慮的一個征兆”,這戳中了當下很多年輕人的痛點。他說:我們必須做減法,從同質資訊的迷戀和娛樂圍獵中跳出來,才能獲得新知。

以上三則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資訊;不少于 800 字。

參考答案

1.B【解析】B項了解錯誤,“同物之境”起于“移情作用”,神話、宗教都是“移情作用”的産品。

2.D【解析】A項無中生有,“自然隻是作“比”、“興”用的,不是值得單獨描繪的,“同物之境”是和歌詠自然的詩一齊起來的”可以推斷,“超物之境”在魏晉之前也不多,“是以認為”也于文無據;B項曲解文意,王國維認為“無我之境”更勝一籌,但是沒有認為情感導緻外物錯誤的面目;C項錯誤,羅斯金排斥貶低一切情感附帶。“非怒非喜”指平和,不是零感情态度。故選D。

3.A【解析】A項是典型的同物之境/“移情”/執情強物,具有“以我觀物”的特征。

1.

4. ①材料一認可王國維的兩種分類方法,但是質疑其命名準确性,也否定了王國維對兩種境界高下的判斷。首先指出其差別不在于“我”之有無,隻在于“我”與“物”的關系;然後舉例比較,論述淵源,說明前者品格未必不及後者。(2分)

2.

②材料二認為王國維和錢鐘書的分類方式相當,符合藝術創作規律;同時又指出,簡單二進制歸類不夠客觀,不能反映藝術作品“意與境合”的豐富性。(2分)

5.①“桑”在《氓》裡面不是吟詠的對象,隻是作“比”“興”使用,以之起興,兼有比義。既引出女子初婚,又以其青蔥茂盛暗喻女子沉浸愛情的甜蜜。(3分)

②《歸園田居》以白描手法,勾勒村落風貌,深巷幽幽,雞犬相聞,桑樹滋長,村人樂業。深得田園之趣,淳樸歡愉,一任自然,正是王國維欣賞的“無我之境”。(3分)

6.D【解析】D項 “說明外公外婆對這個‘準女婿’無所事事坐吃山空的憂慮”了解有誤。撇開“不叫小姨夫的人”吃“好料”反映了老人的為老不尊和狹隘自私,談不上對“坐吃山空的憂慮”。

7.A【解析】A “欲揚先抑”的說法有誤。“有趣有愛”的評價不準确,在“我”的幽默筆調下可以算是“有趣”的,但是并不都是“有愛”的。家裡也談不上“溫馨和歡樂”。

8. ①文體新穎,“舊瓶裝新酒”,采用國小生命題作文式的幼稚文體,将國小生黃博浩的日常,以碎片方式展示出來。後面加上評語,讓讀者玩味。以最“蹩腳”的寫作方式取得最佳叙事效果。

②全文采用第一人稱視角。以“我”為寫作對象和叙述主體,通過平凡的小人物視角,少年内心的天真澄明也與成人世界的暗淡複雜形成了對照,更加耐人尋味。

③用兒童口吻叙事,小說幽默生動,充滿童趣。愛用成語,為練寫作刻意增添文采造成的褒貶錯位,造成似是而非的幽默效果。

(每點2分,答好2點即可。如果答“散文化組織材料”等其他答案并能合理說明,也可酌情給分。如評價語言風格屬于邊緣答案。)

9. 1外公外婆的精明算計和“不叫小姨夫的人”大度包容形成對比(在“我”被請家長這件事上外公外婆的躲閃逃避和“不叫小姨夫的人”的仗義擔當形成了對比,外公外婆對“不叫小姨夫的人”義正辭嚴的教育和後文鬼鬼祟祟地偷吃行為作對比等)反映了對成人世界虛僞勢利的批評,和對真誠友善的召喚。

2老師對“我”使用成語的嚴肅批評和文中衆多成語富有新意、妙趣橫生也形成了對比,說明成人世界的僵化規則和兒童世界的思維活潑感受豐富表達大膽。

3四個姓的“烏合之衆”組成一個家,打成一片,和親生父母缺位形成了對比,說明衆多家庭普遍性存在的嚴肅問題,父母缺位對孩子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

4在原來學校“萬念俱灰”和轉學後“我這輩子就有希望”對比,反映了一個淘氣的孩子不斷犯錯和渴望自強,需要大人激勵引導的微妙狀态。

(每點2分,列舉正确1分,能夠指出其嚴肅的主題内涵所指1分。其他對比言之成理也可以。答好3點可以得6分。)

10.B【解析】這一段話是在說嫡庶有别,否則于國不利。由此,就可以注意幾個專用名詞“嫡”“庶”“世子”“庶子”,排除A.C。全句的意思是說嫡庶之制是“塞嫌疑之漸”“除禍亂之源”,排除D,故選B。

11.C【解析】伏惟不是臣對君說話的專用敬詞,也可用于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孔雀東南飛》中有“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複取”之說。

12.B【解析】張玄素沒有直言,而是引用了周武帝、隋文帝的史實,婉言諷谏。

13.(1)如果應當親近的人反而疏遠,應當尊崇的人反而卑賤,則那些花言巧語的奸邪之人,必然會乘此時機有所動作。(“親”、“尊”各1分,大意2分)

(2)如果君主不清明,放縱暴虐拒絕谏言(剛愎自用),即使有良臣在身旁,又有何作為?

(“苟”、“雖”各1分,大意2分)

14.意思是:他的才華隻能延緩國家滅亡而已,哪裡談得上清明治政呢?

魏征實質是強調君王清明而不昏聩,才是國家繁盛久治的根本。(意思大緻相同即可)

15.C【解析】對尾聯的了解有誤。詩人想象着故鄉的風物(酒和茱萸)、親人團聚的情景,倍感無奈,隻能倚槳吟味。這是虛實結合的寫法。

16. ①兩者都用到了色彩的對比。王勃句落霞的紅、孤鹜的黑與水天的藍,本詩頸聯中白的雲與鹭,紅的野花以及深色的山,都通過深淺參差的色彩描繪了一幅秋天傍晚的美麗景象,宛如一張畫卷在眼前鋪展開來。

②兩者都采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王勃句中孤鹜奮進、晚霞飄飛是動态,秋水和長天看似靜态,卻是動的晚霞和孤鹜的背景,動靜交融,渾然一體;本詩頸聯中則将靜的秋水、紅蓼、暮山、白雲和動的飛鹭、啼猿放在一起,用動的鹭和猿為整片靜景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使整個畫面生動了起來。

③兩者都結合了視覺與聽覺。王勃句中雖沒有“孤鹜”之聲,但可以想象其飛翔時的長鳴,與天高水闊一同構成了秋日的寥廓壯麗的氣象;本詩頸聯中則直寫猿叫,此哀聲與深沉孤寂的畫面相輔相成,将詩歌的蕭索凄涼之情推向了頂峰。

④兩者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王勃此句為其《滕王閣序》中的金句,雖為寫景,但其視野開闊、畫面壯美,寄寓了作者不甘沉淪、積極進取的青春志氣;本詩頸聯中鹭、晚、暮山、猿叫,都是有哀怨之情的意象,寄寓了詩人羁旅漂泊、思鄉懷人的寂寥與落寞。

(答好一點可以給2分,答好三點即可。其它答案酌情給分。)

17.(1)擇師而教之 則恥師焉

(2)心曠神怡 寵辱偕忘

(3)兩個黃鹂鳴翠柳/自在嬌莺恰恰啼/千裡莺啼綠映紅/

隔葉黃鹂空好音/陰陰夏木啭黃鹂/幾處早莺争暖樹

(一空一分,錯别字該句不給分。)

18.B【解析】“堅貞”與“剛烈”都表示有氣節,“剛烈”強調秉性的剛硬剛強,此處應該是突出臘梅鬥寒的剛硬性格;“從容不迫”指非常鎮靜、不慌不忙的樣子,“遊刃有餘”形容技藝熟練、做事輕松利落;第三個空不能誤用“雖可”因為後面主語換成了“荷花”;“舉不勝舉”與“數不勝數”語義相近,此處指佳肴的種類,用“舉不勝舉”更準确。

19.A【解析】随着/因為都通順,但都不可以和“使得”連用,否則句子缺少主語,排除B、C;水珠可以作“搖曳”的主語,但是不能作“婆娑婀娜”的主語,排除C、D。故選A。

20.①文風諧調。交代“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與上文風格保持一緻,富有文化韻味。 ②思維綿密,自然引出“荷花可以成為愛慕、和諧、親密、團結等的象征”,如果去掉就顯得突兀; ③運用反問,語氣更強烈,表意更肯定,更有感染力。

(答好一點可得2分,答好2點最多得4分,答好3點才可得5分。)

21.A【解析】A項和題幹一緻,都表示特殊含義,B項引号用于特定稱謂,C項引号用于強調,D項引号用于引用。

22.①大部分恐龍滅絕了

②它們其實遍布祖國大地

③恐龍蛋也是形态多樣

(每空2分,超過12個字則該句不給分。)

23.【評分标準】

建議起評分44分。文章完整,平淡無明顯缺點和優點。

平淡之作如果600字對應35分,400字對應20分。無标題扣2分。

建議55分以上占1%,50分以上占10%,48-49分占20%,46-47分占30%,45分及以下占40%。

文章切合材料,能夠圍繞青年人(而不是一般網民),對孤獨、焦慮有合理的了解說明,能說說資訊過載(過多的不必要的碎片資訊娛樂資訊和垃圾資訊)有哪些表現?為什麼會阻礙年輕人“獲得新知”。能夠言之有物,有深度,有層次,有文采,有書寫,根據各方面亮點提高得分檔次,合理拉開差距。

如果立意有偏差,泛泛而談網絡給網民帶來的影響,談娛樂追星文化等,降檔評分甚至不能及格。

【解題】三則材料結合,針對年輕人的資訊過載問題提出觀察思考。獨處,可以作不同了解,可以是我行我素自我中心,追求自由的狀态,不合群不強融;這種獨處容易導緻自我封閉,時間長了之後會産生自我懷疑,失去社會交際自信和脫節。那麼獨處狀态下頻繁刷手機,既是這種封閉狀态的排遣,又可能會加劇封閉狀态。

當然,獨處,孤獨,還可以了解為非常個體性的,有一套挺複雜的想法或者感受,但是知者寥寥的狀态。那麼獨處自有其境界。如果是減少無效社交,靜下心來學習和工作,在資訊轟炸的網際網路時代保持定力,選擇性擷取資訊,少一些壓力和紛擾,增進自己的知識學問,獲得有益的發展,那是好事。這樣了解也可以。

“熱衷擷取資訊”,指向資訊過載問題,網民人均資訊消費量巨大,要麼碎片化資訊“殺時間”,要麼陷入“資訊繭房”,逐漸鎖定自己感興趣的資訊,同類相聚,自己的世界清靜了。但同類之外的很多人完全不可理喻,跨越房間之間的深度交流就變得越來越稀缺。

“存在性焦慮”,可以作各種解讀,社交圈層的不确定性,職業前景工作收入的模糊性,現代人的信仰和精神危機等。

無論如何,年輕人都是渴望與時代連接配接,關注資訊熱點,掃除資訊盲點。資訊過載的時代,如何應對資訊潮流,這需要思辨地看,審慎地思考。

附【文言譯文】

春季,魏王李泰進呈《括地志》一書。李泰勤勉好學,司馬蘇勖勸說李泰,因為古代的賢能王子均招徕學者著書立說,故而請李泰奏請修撰《括地志》。于是大開館舍,廣泛延請天下俊彥賢才,人才濟濟,門庭若市。李泰每月的費用超過了太子,谏議大夫褚遂良上奏疏言道:“聖人制定禮儀,是為了尊嫡卑庶,供太子用的物品不作計算,與君王待遇相共。對庶出的兒子雖然喜歡,也不得超過嫡生子,這是為了堵塞懷疑猜忌的發生,除去禍亂的根源。如果應當親近的人反而疏遠,應當尊貴的人反而卑賤,則那些奸佞之人,必然會乘此時機有所動作。從前西漢窦太後寵幸梁孝王,最後憂慮而死;漢宣帝寵幸淮陽憲王,也幾乎導緻敗亡。如今魏王剛剛作藩王,應該向他顯示禮儀制度,用謙虛節儉來訓導,如此才能使他成為良才,正所謂‘聖人的教導不待嚴肅而自然有成。’”太宗聽從其意見。

太宗又讓李泰遷居到武德殿。魏徵上奏疏言道:“陛下喜歡魏王,正應當多多抑制他的驕奢習氣,不讓他處于懷疑猜忌之中。如今移居到武德殿中,位在東宮西面,時人均認為不可取,我擔心魏王的心裡驚恐不敢安閑。”太宗說:“差一點造成失誤。”即刻讓李泰回到原宅第。

甲辰(二十日),太宗诏令從即日起皇太子領出所用庫府器物,各有關部門不必加以限制,于是太子揮霍無度。左庶子張玄素上書說:“周武帝平定關東地區,隋文帝統一江南地帶,勤儉愛護百姓,均成為一代名主;但他們的兒子不肖,最終使社稷滅亡。聖上因與太子殿下乃是父子,行事兼有家、國,所應用器物無所節度限制,聖旨還未過六十天,所用器物已經超過七萬,驕奢淫逸之極,誰料想這麼嚴重。況且東宮臣屬與正直之士,都沒有在身旁;各種奸佞投巧之人,充斥深宮。良藥苦口利于病,苦言辛辣利于行,應當居安思危,一日比一日謹慎行事。”

八月,太宗說:“如今朝廷中什麼事情最為急迫?”谏議大夫褚遂良說:“如今四方安定,隻有确定太子與諸王的名分最為緊要。”太宗說:“這話說得有道理。”當時太子李承乾德行欠缺,魏王李泰得到寵愛,衆位大臣愈益産生疑議,太宗聽說後十分厭惡,對身邊大臣說:“當朝的臣屬們,忠直沒人能超過魏徵,我讓他做太子的老師,以此杜絕天下人的疑心。”九月,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魏徵病稍有好轉,親到朝堂上表推辭,太宗手書诏令曉谕他:“周幽王、晉獻公,廢除嫡子立庶子造成國家危亡。漢高祖差一點兒廢掉太子,幸虧商山四位老人才得以保住太子位。朕如今信賴你,就是這個意思。朕知道你有病在身,可以躺在床上輔佐太子。”魏徵于是接受诏令。

太宗問身邊大臣:“自古以來有時是君主昏愦而臣下清明,有時又是君主清明而臣下昏亂,二者哪個更重要些?”魏徵答道:“君主清明則善惡賞罰得當,臣下如何能夠作亂!如果君主不清明,放縱暴虐剛愎自用,即使有良臣在身旁,又有何作為?”太宗說:“齊文宣帝身邊有個楊遵彥(《随書》:“然帝猶委政輔臣楊遵彥,彌縫其阙,故時議者竊雲,主昏于上,政清于下。”),難道不是君主昏愦而臣下清明嗎?”魏徵答道:“他的才華可以延緩滅亡罷了,如何談得上治理好朝政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