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家族輔佐諸葛亮七擒孟獲、割據一方1474年,與王陽明成為好友

作者:輝哥讀書

對于大明帝國的滅亡的原因,衆說紛纭,後世的史學家在提到其直接原因時,都會提及明末農民起義與北方後金(滿清)崛起。

而發生在西南川黔地區的那場土司暴動(史稱“奢安之亂”,後世彜家則稱為“阿哲起兵”)則極少被史學家們重視和提及。

但真正翻開這頁曆史,就會發現,這場曆時十四年(從天啟元年到崇祯七年)波及川黔兩省的少數民族地方勢力兵變,不折不扣的是壓垮大明帝國最後一根稻草。

一、“百年皇帝,千年土司”一個延續了1474年的地方割據政權

叛亂的首腦水西安氏家族從蜀漢建興元年(223年)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世長水西,共1474年。

在水西根基深.曆史悠長,四方聯姻,兵力最強,地域最大。

以往西南平叛,明朝無不依靠水西。

就早奢安之亂20多年的播州宣撫使楊應龍之亂來說,沒有安氏,光憑庸碌的黔兵,貴陽早就陷落了。

黔西北界鄰川、滇兩省,大緻相當于清代貴州大定府所管轄的範圍,統治包括今畢節、大方、黔西、織金、納雍、金沙等縣的大片土地,是為慕俄勾君長國。

至遲在元代,慕俄勾的勢力已跨過了烏江上遊的鴨池河,向東一直延伸到今貴陽一帶,但統治中心在鴨池河之西,是以慕俄勾亦被稱為水西,明代依前朝舊例,賜封水西統治者為貴州宣慰司宣慰使。

明制,宣慰使從三品,為品級最高的土司,朱元璋還诏“貴州宣慰使霭翠位居各宣慰使之上”,足見水西土司的重要地位。

這個家族輔佐諸葛亮七擒孟獲、割據一方1474年,與王陽明成為好友

自明英宗賜姓後,水西君長開始采用漢姓——安,實行彜、漢雙姓名制,是以又稱水西安氏。

永甯奢氏是四川永甯(今四川泸州江安合江一帶)土司,與水西安氏世代聯姻,屬于唇亡齒寒,一損皆損、一亡皆亡的關系。

二、“四最”溯源,起濟火

水西土司坐擁四個“貴州之最”:建制最早,世襲最長,占地最廣,影響最大。

追根溯源,水西土司始于漢後主建興三年(公元225年),終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從一世濟濟(齊齊)到八十五世安勝祖,從最初的蠻長、羅甸王到水西安撫使,封号六更,曆時長達1474年。

這個家族輔佐諸葛亮七擒孟獲、割據一方1474年,與王陽明成為好友

1、水西土司的祖先溯源

源出昆明羅氏,世居羅邑山中,以伐山通道為業,日久天長,聚族而居。

據其宗譜記載,這個氏族的一世為慕齊齊(即史載的祝明),二世齊齊火。

按其取名習俗,父名冠前,本名在後,與西方不謀而合,齊齊火即濟火。

在水西曆史上,濟火是一個開天辟地的英雄人物,締造了一個流芳千年的土司王國。

2、七擒孟獲,奠基業

讓水西載入史冊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濟火輔佐諸葛亮擒拿孟獲。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曆史事迹衆人皆知,濟火不像孟獲那樣與其為敵,而是主動納獻軍糧、像其祖先一樣伐山通道、為王師排憂解難,協助諸葛亮收服孟獲,維護了一方的穩定與安甯。

他是以被封為羅甸國王,獲得黔西的大片領地。朝廷令其世長其土,承擔維系一方安定的重任,同時奠定了水西土司最初的基業。

這個家族輔佐諸葛亮七擒孟獲、割據一方1474年,與王陽明成為好友

3、從鬼主到鬼國

從二世濟火到十九世額勿,他們世居水西。

到三十八世阿劄、三十九世阿朵、四十世阿塔的時候,當地民俗崇信鬼神,年年聚集部落祭鬼,并公推最強大的部落為鬼主,五十三世則額竊号羅氏鬼主。

從後漢開始,經曆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而宋,羅氏納土襲爵,繁衍生息,不斷壯大。

到了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即公元1278年,羅氏鬼國主阿榨内附,受封安撫使,土司制度在水西地區正式施行。

大元朝廷以烏江為界,分為水東、水西二部,羅氏鬼主仍居水西,号為羅氏鬼國。

《明史》有如下記載:“(水西安氏)世有土于水西,宣慰使霭翠其裔也,後為安氏”

“安氏領水西,宋氏領水東”。

三、明承元制,防打結合

明洪武五年(1372),水西宣撫使霭翠及水東宣撫同知宋蒙故(後賜名欽)入朝襲職,旋列為正副宣慰使。

水西,水東治所都在貴州(今貴陽)。

後宋欽死,霭翠年老,分别由宋欽妻子劉淑貞(或作劉贖珠)及霭翠妻子奢香攝職。

水西曆代土司對外稱宣撫使或宣慰使,是元、明王朝封授的命官,對内則自稱"苴穆"(或作趣幕),其妻稱"乃葉"(一作耐德),是全境最大的奴隸主和最高的統治者。

其下設九扯、九縱和十三則溪土舍、土目,形成一套體系嚴密的行政制度,統治着全境的各族人民。

全境為十三則溪,每一則溪置一穆濯為笃,由苴穆之宗親充任,又以一慕魁鎮之,猶如漢代之封國。

苴穆在各則溪均設官莊,耕者為官戶,下級官職人員均授以土地,由各族人民耕種,形成奴隸制體系。

從朱元璋建立明帝國的那天起,在西南,他的最大夢想就是“改土歸流”。

把一切權力集中到明政府的手中,平南勝利第二年(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平南大軍在歸途中在安氏水西勢力範圍内的畢節、赤水、七星關、黑張(赫章)、瓦店等地紛紛設衛,令傅友德以大量兵力控制水西,稱“霭翠之地,必以十萬衆方可定也”。

奢香忍辱負重,維護民族團結

水西歸順明朝以後,年貢方物與馬匹,與朝廷關系日益緊密,其勢力得以極大拓展。

地方四千裡,勝兵四十八萬。

水西土司勢力的強盛,引起明朝地方官吏的猜忌。

洪武16年,明貴州都指揮使馬煜(一作馬晔),欲邀邊功,藉故裸撻奢香進行挑釁,準備征伐。

奢香以國家統一安定為重,翌年晉京控告,并願效力開發西鄙,世世保境。

明太祖朱元璋乃召回馬煜治罪,封賜奢香。

于是她乃率衆開通了東自偏橋(今貴州施秉)西達烏撒(今貴州威甯)等地的驿道,立龍場九驿,進一步密切了水西與中央王朝的聯系,且使偏僻的黔西北地區逐漸得到開發。

明廷定每歲輸賦三萬石。

四、後奢香時代的土司們

明英宗賜姓“安”:

水西土司自古有名無姓,與漢文化有所不同。

七十二世土司龍鋪(一作龍富)朝見明英宗,問其姓氏,回答無姓。

于是英宗以其原地為安西(一說為安邑之訛),賜姓為安,自此,水西世代以安為姓。

與王陽明的千古佳話:

王陽明,因為得罪了權貴,被貶為貴州龍場驿丞,當時的貴州瘴氣厲行,環境比較惡劣。

時任貴州宣慰使的第七十四世土司安貴榮(奢香夫人後裔)對陽明先生非常崇敬,知道陽明先生在龍場生活條件艱苦,便派人送肉、米、金、帛、鞍馬到陽明洞,以幫助陽明先生解決衣食住行的需要,又派人給陽明先生挑水、砍柴,可謂周到之至。

陽明先生除留下油、鹽、米外,其餘的都婉言辭謝了,但兩人遂成莫逆之交。

安貴榮擔心水西驿傳為朝廷腹心,對自己不利,準備減去水西九驿,陽明先生緻書給他剖析弊端,使安貴榮省悟,放棄了減驿的計劃。

水東苗族酋長阿賈、阿紮聚衆造反,進逼貴陽,安貴榮不出兵阻擋,陽明先生再次緻書安貴榮,陳述利害,勸其出兵,平息了一場大亂。

陽明先生還受宣慰使安貴榮之請,為水西彜族人民修複的象祠作《象祠記》。

這個家族輔佐諸葛亮七擒孟獲、割據一方1474年,與王陽明成為好友

"靈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諸苗夷之居者,鹹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諸苗夷之請,新其祠屋,而請記于予"。

陽明先生通過這篇文章指出"天下無不可教化之人也"。

協助朝廷剿滅播州楊應龍之叛

播州土司楊應龍反叛朝廷時,水西七十九世安疆臣有罪在身,由于水西與播州楊氏也是世代姻親,安疆臣的立場難免搖擺。

時任貴州巡撫的郭子璋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人,使安疆臣戴罪立功,化敵為我,斷絕了楊氏後援。

在這場傷亡慘重、屍體堆積如山、"烏江水為之不流"的惡戰中,官軍取得艱難勝利,最終剿滅楊氏。

沒有助纣為虐的水西也得救了,暫時避免了如同播州一樣覆亡的命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