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馬拉雅鐵杆小粉絲:喜馬拉雅給我腦袋裡裝了一個“移動圖書館”

作者:濱海時報觀察

去年疫情期間,24歲的橘子離開家鄉湖北黃岡,一個人來到廣州一家生産化妝品禮盒的工廠打工。她每天的工作隻需要和機器打交道,而不需要和人有任何交流。這讓原本就沉默内向的她,生活更封閉了。直到後來,她在偶然的情況下,接觸到了聽書。

開始使用喜馬拉雅時,她直稱自己“發現了寶藏”!“每天上班時間比較長,很無聊,都不知道還有喜馬拉雅這麼神奇的存在!”現在喜馬拉雅已經成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上班的時候聽,下班路上也聽,是她平淡日常裡最溫暖的陪伴。

喜馬拉雅像橘子這樣的使用者還有很多。他們有的在喜馬拉雅找到了最堅實的陪伴、有的在喜馬拉雅學習成長、也有的收獲了良師益友。喜馬拉雅見證着他們每一步的成長,而他們也成為了和喜馬拉雅并肩前行的夥伴。

聲音,讓生活更加陽光美好

橘子剛接觸喜馬拉雅時,隻是在上面聽一些言情小說、鬼故事,後來在喜馬拉雅的評論區認識了很多小夥伴,在他們的推薦下,懸疑、推理等等,也逐漸成了她聽單裡的一部分。慢慢地,她成為了喜馬拉雅的忠實使用者,開始密切關注喜馬拉雅的微信、微網誌賬号。如今,她不僅對于喜馬拉雅最近上新的專輯如數家珍,甚至還敏銳地觀察到了喜馬拉雅今年引入了哪些創新品類、或者正在哪類專輯上引進更多優質内容。她說,“和去年相比,發現今年喜馬拉雅平台上多人演播的精品有聲劇更多了,内容越來越精彩,配音堪比電視劇,越來越強大,後期制作也都很好,好多新上線的專輯都讓我很驚喜。”跟随着喜馬拉雅上線的新專輯品類,她的世界也逐漸打開,比如她第一次開始聽二次元内容。“我之前沒聽過動漫,看到喜馬拉雅竟然上新了《狐妖小紅娘》就去聽了,真的很驚喜。内容很精彩,旁白很優秀,還用了動漫的原聲配音,原滋原味,勾起了很多以前看動漫的回憶。”

喜馬拉雅鐵杆小粉絲:喜馬拉雅給我腦袋裡裝了一個“移動圖書館”

從言情、鬼故事、到懸疑、推理,再到最近的動漫,橘子正通過聲音聽見更廣闊、更有趣的世界,也通過聲音遇見了更陽光、更燦爛的自己。

收聽喜馬拉雅這一年多以來,橘子說自己不僅在平台上認識了有很多有共同愛好的夥伴,也變得更開心、積極、自信了。“我本來比較沉默、内向,但有了喜馬拉雅的陪伴,我變得開心了許多,主播在直播中的分享也幫我排解了很多憂愁,讓我覺得人生應該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要積極面對生活。”她以前走路都低着頭不敢看人,後來在喜馬拉雅聽到别人類似的故事後,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别人面前就更加自信了。她以前說話還會結巴,但現在和别人的交談就順暢了許多。“電視劇裡面的人感覺離我很遙遠,但喜馬拉雅上面通過聲音講述的故事會讓我感覺離我更近。”

喜馬拉雅鐵杆小粉絲:喜馬拉雅給我腦袋裡裝了一個“移動圖書館”

對于江蘇揚州的清一 ,喜馬拉雅也是一個陪伴者的角色。有着5歲女兒的她懷孕前就喜歡看電子書,後來懷孕後因為手臂酸,長時間看書眼睛也受不了,就開始在喜馬拉雅聽有聲小說。言情、玄幻、都市、有聲劇等等,她都聽。如今,她收聽喜馬拉雅的時長已經超過6500個小時。“因為老公常常不在家,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喜馬拉雅就像朋友一樣陪伴着我。如果今天不開心,聽聽喜馬拉雅上搞笑、好玩的内容,心情就能變得好起來。”

聲音,讓流淌的時間更有意義

對于每天忙忙碌碌的都市人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朝九晚六的工作已經占據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而有限的業餘時間裡,我們有很多“既想”“又想”的時刻:既想打遊戲,又想學習進步;既想做手工放松,又想同時和世界保持聯結、擷取更多資訊;既想腳踏實地處理好生活的種種瑣事,又想仰望星空、遨遊世界...... 在這樣的時刻,有了聲音作為拍檔,我們便在日常生活之外,擁有了一個無限廣闊的平行時空,進而讓有限的時間有了更大的價值。

喜馬拉雅鐵杆小粉絲:喜馬拉雅給我腦袋裡裝了一個“移動圖書館”

喜馬拉雅的内容制作人潘潘從小就喜歡看書,但畢業後就沒那麼多時間看書了,再加上每天上班眼睛很累,于是就非常依賴聽書。平時打遊戲、做手工、畫畫、玩樂高等時,她都會打開喜馬拉雅聽書,一年下來,她能聽100多本書。“每次年底看到自己不知不覺聽了這麼多書,都覺得很有成就感,頓時平時閑散的時間就都變得有意義了。”

潘潘聽的書涵蓋範圍非常廣,包括影視、懸疑、人文類節目、脫口秀等等,有一些專輯甚至對她的人生觀世界觀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人類簡史》。“《人類簡史》對我來說是一張改變了我三觀的專輯,它擁有着一種鳥瞰人類的世界觀。聽完後,我會覺得人類不過是滄海一粟,很多我們糾結煩憂的事情,其實都不必那麼在意。”最近她剛聽了喜馬拉雅最近上線的《覺醒年代》。“這部劇當時非常火,但我不想看電視,沒有時間也比較費眼,結果喜馬拉雅沒過多久就上線了這張專輯,制作得還非常精良。”潘潘說,現在隻要有想看的作品,她都會先會去喜馬拉雅看看有沒有有聲版本,如果沒有有聲版本才會考慮電子書、紙質書或者電視劇等其他形式。

“很多時間如果沒有喜馬拉雅我可能就這麼虛度了,但有了喜馬拉雅,時間就變得更有意義了,”潘潘說。因為喜歡聽喜馬拉雅,2017年,潘潘憑着一腔熱情加入喜馬拉雅成為了公司的一名内容制作人。從此,和喜馬拉雅的緣分更深了。

聲音,為孩子帶來知識的啟蒙

除了成年人,兒童也是喜馬拉雅的重要聽衆。喜馬拉雅積累了豐富且優質的兒童内容,覆寫益智兒歌、童話故事、懸疑探案、科普教育、伴讀繪本、趣味國學等多個品類,能滿足各階段兒童的不同内容需求。

現在在北京上國小二年級的李昕睿就是喜馬拉雅的鐵杆小粉絲,每天他放學回家,洗了手第一件事情便是打開喜馬拉雅,然後才會去吃東西或者做其他事情。

他六歲開始聽喜馬拉雅,家人不久就發現他在聽故事時特别專注,于是專門給他買了一部手機來聽喜馬拉雅上的故事。每天聽兩三個小時,兩年左右他的收聽時長已經有2000多個小時。

喜馬拉雅鐵杆小粉絲:喜馬拉雅給我腦袋裡裝了一個“移動圖書館”

剛開始他聽的是《寶寶巴士故事》系列和成語故事,後來聽的範圍越來越廣,現在他最喜歡的就是科學、探案、玄幻類故事,最喜歡的專輯包括《山海經捉妖記》、小豬屏鵬IP系列下的《捉鬼日記》、《瘋狂僵屍城》,以及《森林密探零零七》、保林叔叔講故事的系列專輯等等。他喜歡《森林密探零零七》裡的探長,因為“他遇事冷靜,聲音也特别好聽”。自己則想成為小豬屏蓬,因為他很搞笑,“雖然有時候不靠譜,但很勇敢”。

昕睿的媽媽說,因為怕影響視力,會限制昕睿看電視的時長。而且,聽比起看,也更能提高想象力。“他聽的時候特别專注,會有很多表情、肢體語言,還會給我們講腦袋裡面浮現了很多畫面。”比如聽《小豬屏鵬爆笑日記》時,昕睿會誇張地大笑,而聽《山海經捉妖記》後,他會給家人表演念出裡面的咒語。有時昕睿聽得太專注,父母需要喊上兩三遍昕睿才會聽到他們在叫他,有時被打斷了還會退回重放剛剛錯過的部分。“我能看出聽故事給他帶來的享受和喜悅,這讓我們也特别開心。”

昕睿有時聽到好故事,還會激動地邀請父母和他一起聽,或者把聽到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告訴他們這個故事有多棒。聽完《山海經捉妖記》後,他給爸爸媽媽講了40分鐘,把裡面的每個妖怪、情節都講得非常清楚。“我當時覺得太神奇了,裡面的那些字我都需要去查,他卻能如此流利地講述出來,而且語氣也很幽默,語言也很優美,人物、聲音都栩栩如生。”

盡管昕睿才剛開始認字,還不能看很多書,但因為經常聽故事,有了足夠多的輸入,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超過很多同齡的小孩兒,能夠用簡明準确的詞語來表達想法或者講故事了。他媽媽說,因為“喜馬拉雅内容特别豐富,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專輯,涉及的知識面也特别廣”,他們一家人一起吃飯,不管聊到什麼話題,昕睿都能分享他聽到的相關故事或者知識,是以昕睿爸爸甚至稱他是“小小的移動圖書館”,而學校的老師也常感歎昕睿的知識面很廣。

昕睿媽媽說,“喜馬拉雅陪伴了昕睿的成長,對孩子來說,有限的童年,有喜馬拉雅的陪伴,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喜馬拉雅鐵杆小粉絲:喜馬拉雅給我腦袋裡裝了一個“移動圖書館”

和昕睿一樣,6歲的萱萱也通過喜馬拉雅打開了故事的世界。她每晚都要聽着小雅AI音箱裡的故事入睡,“不聽就不睡覺”。萱萱媽媽Erica說,最近萱萱很喜歡聽《蔬菜警長》IP下的系列故事,有一天萱萱開始給Erica講裡面的故事,Erica才意識到,平時給她播放的故事,她不僅聽進去了,還記在了心裡,非常驚喜。Erica每晚會和萱萱一起聽,聽完她們偶爾還會一起聊聊聽到的故事,于是一起聽故事、分享故事,也成為了母女間最美好的親子時光。

聲音,成為一家人的精神食糧

對于有的家庭來說,不僅孩子,父母自己也都成為了喜馬拉雅的忠實使用者,位于東莞的歡歡一家人便是如此。歡歡喜歡在喜馬拉雅聽精品有聲劇,她老公阿臣喜歡在喜馬拉雅聽小說、相聲、曆史人文類節目,不到兩歲的女兒玥玥則喜歡在喜馬拉雅聽節奏歡快的音樂,而就連肚子裡的二胎寶寶,也已經開始在喜馬拉雅上聽胎教音樂。

喜馬拉雅鐵杆小粉絲:喜馬拉雅給我腦袋裡裝了一個“移動圖書館”

歡歡從2014年起就開始用喜馬拉雅,喜馬拉雅見證了她這些年來的變化與成長。”2014年我開始用喜馬拉雅時,我還是單身,剛工作沒多久,之後我一路學、一路備考、再到後來結婚、和老公一起聽喜馬拉雅,用喜馬拉雅來胎教、教育孩子,每個階段喜馬拉雅都有我和家人需要的内容,”歡歡說。

作為專利代理師的歡歡剛接觸喜馬拉雅時,正在備考知識産權專利代理師職業證書。因為工作比較忙,沒多少時間看書備考,發現喜馬拉雅有相關内容後,就開始在上面反複收聽知識産權相關的内容。考試結束後,她便開始聽一些其他專輯,比如《西遊記》。最近,喜馬拉雅又幫她順利備考了司法考試,除此以外,她還喜歡上了聽《紅樓夢》精品有聲劇。“精品有聲劇比單人演播的有聲書生動很多。《紅樓夢》的書和電視劇我都看過,有聲劇版本很不一樣,通過聲音把人物性格都非常生動地表達出來,和看劇很像,能聯想到很多電視劇的畫面,但同時又不需要用眼。”

現在歡歡主要通過喜馬拉雅的小雅AI音箱收聽音頻專輯。她不喜歡看手機,而"有了小雅音箱後特别友善,進門就可以開始聽,不需要掏手機去找,隻需要一句話,告訴小雅想聽什麼類型,小雅就會推薦,還能斷點續播,很省事。”慢慢地,小雅也知道歡歡喜歡聽的類型,平時推薦的也都是她喜歡的。“我會覺得小雅是懂我的。” 而且2017年小雅AI音箱推出後,歡歡是第一批使用者,她參與了小雅的測評和改進設計,也見證着産品越來越好。“我對小雅很有感情,小雅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樣,”歡歡說。

歡歡常常用小雅給女兒玥玥放音樂,慢慢地,玥玥也把小雅當成了自己的小夥伴。因為經常聽到小雅答應“哎,我在呢”,每次歡歡叫“小雅小雅”,玥玥也會跟着小雅一起答應“哎”。”玥玥一歲半的時候嘴裡就知道叫’雅雅‘了,隻要聽到她叫’雅雅‘,我就知道她想聽小雅了,就會給她放音樂”,歡歡說。她還懷着玥玥的時候就經常用喜馬拉雅給未出生的女兒放胎教音樂、古典音樂,而現在玥玥喜歡節奏明快的兒歌,還會一邊聽一邊手舞足蹈跟着跳。同時,歡歡也已經開始給肚子裡的二胎放胎教音樂了。

歡歡的老公阿臣開始聽喜馬拉雅也是和歡歡有關。歡歡懷着玥玥的時候,因為睡眠不好容易醒,阿臣晚上就不看電視、改成戴耳機聽書。當時阿臣剛辭職創業,一家人又剛買房,經濟壓力很大。後來眼看公司剛要走上正軌,又遇到疫情,而女兒也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出生,“那段時間很艱難”,有時阿臣甚至會整夜失眠。睡不着的時候,他就會打開喜馬拉雅,聽德雲社的相聲、小說《鬥破蒼穹》、《三國演義》有聲劇、和其他曆史人文類節目。現在聽喜馬拉雅也成了他的日常習慣,每天睡前、出門開車,聽的都是喜馬拉雅的節目。“忙起來很難靜下心來看書,但聽書就不一樣,可以很好地利用碎片時間。雖然現在小視訊和直播應用很多,但優質内容還是大海撈針似的,喜馬拉雅上專輯的内容品質比較好。對我來說,喜馬拉雅就是我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阿臣說。

歡歡說,喜馬拉雅無時無刻地陪伴着他們一家人。“現在我們出門、開車路上、哄孩子、教孩子,都會用喜馬拉雅,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如果有什麼需要,都會首先到喜馬拉雅上去找。

除了歡歡這樣的年輕父母父母和小朋友,聽的方式對家裡的老人也特别友好。喜馬拉雅還特地為老人推出了大字模式,同時小雅音箱的簡便操作,也非常友善老人使用。78歲的薛老就常常在小雅音箱上聽喜馬拉雅的内容,他不僅自己聽,還把喜馬拉雅介紹給了自己的家人、同學、老朋友。“喜馬拉雅上的内容非常豐富,而小雅音箱還能用語音點播,對于視力不好不願意找手機的人非常适合。”薛老說,“聽”對于老人來說更加輕松。除了古典音樂,他常常聽國内的經典小說作品,比如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和莫言的小說,有時候也會聽《社會契約論》、《論自由》這些更艱深的政治學著作。“到圖書館、書店去找這些書很困難,而現在在喜馬拉雅上就能找到這些書,非常友善。”薛老說,喜馬拉雅就是他的“小圖書館”,讓他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喜馬拉雅鐵杆小粉絲:喜馬拉雅給我腦袋裡裝了一個“移動圖書館”

喜馬拉雅在過去幾年裡,積累起了豐富的優質内容。截至2021年上半年,喜馬拉雅累積了包含98個品類的2.9億條音頻内容,涵蓋從-1歲到100歲不同年齡階段所需要的豐富内容,讓不同年齡段、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使用者都能夠在喜馬拉雅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截至2021年上半年,喜馬拉雅全場景月活使用者已達2.62億。同時,内容的價值正不斷凸顯,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願意為精神消費買單。

喜馬拉雅鐵杆小粉絲:喜馬拉雅給我腦袋裡裝了一個“移動圖書館”

為回饋長期以來支援喜馬拉雅的使用者、慶祝喜馬拉雅一年一度的内容消費盛會123狂歡節,今年喜馬拉雅還聯合站内衆多優質内容打造了一場不一樣的劇情式晚會“喜馬拉雅之夜·2021幻音之旅”。未來,喜馬拉雅将持續引進和打造優質内容,提升服務,為使用者創造更大的價值,為不同使用者群體提供每一天的精神食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