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迷弟歐陽修力挺範仲淹:我大哥都是對的

迷弟歐陽修力挺範仲淹:我大哥都是對的

“過去很多年,但江湖仍有哥的傳說”。這句流行語,用來形容範仲淹再合适不過了。

他心懷社稷,文武全才,品格高尚,在朝堂内外享有很高的聲望,尤其把歐陽修迷得不要不要的。

範仲淹幾經宦海沉浮,歐陽修始終做他堅定的追随者,把“我大哥都是對的”,進行得铿锵有力。

迷弟歐陽修力挺範仲淹:我大哥都是對的

01

大文豪歐陽修24歲中舉,在洛陽任推官,範仲淹已經42歲,因勸谏劉娥太後還政仁宗帝,被貶河中府通判。

此時,歐陽修的小日子過得正惬意,但這并不影響他對範仲淹的崇拜。

他與洛陽八友中的七友說:範希文公人品、文章當今無出其右……是我輩學習的榜樣。不如,追随範公足迹,跑遍嵩山十二景,作詩以應範公。原來,範哥年輕時遊曆過洛陽。

你看,追星的方式是不是挺别緻,這都可以。簡直令人驚呼:乖乖,真是神人啊。

02

迷弟歐陽修力挺範仲淹:我大哥都是對的

景祐二年,範仲淹回京任判國子監,後又知開封府。此前,他已被貶2次。

大家以為,這次範仲淹會收斂一點剛正的性格,誰知他回朝不久,又因郭皇後猝死,與宰相呂夷簡産生尖銳沖突。

範仲淹向皇帝上了《百官圖》,解說朝中每位官員的升遷之路,彈劾呂夷簡違規用人。

呂夷簡是個非常出色的政治家,是官場的不倒翁,能力與權術都是杠杠的。

迷弟歐陽修力挺範仲淹:我大哥都是對的

這次争鬥到尾聲時,範仲淹又一次出局。很多官員紛紛上疏為他辯護,呂夷簡一口咬定範仲淹,結交朋黨,把他降級貶谪為監筠州酒稅。

範仲淹這次又“光榮”了。他第一次被貶時,好友們把他送到城門外,連連稱贊他不畏權奸,雖遭貶黜,卻很光榮。

第二次被貶,朋友們好心安慰他說,此行尤為光榮。這次,範仲淹笑着對朋友們道:仲淹前後已是三光了。

03

迷弟歐陽修力挺範仲淹:我大哥都是對的

這時,歐陽修為大哥說話了,他寫了一封信,名叫《與高司谏書》,把台谏高若讷罵得狗血噴頭。

他說,範仲淹是天下人公認的剛正、好學、博通古今的人。你作為禦史,卻沒有進谏,說明你品格有問題。

若你認為範仲淹不是賢人,那朝廷重用他時,你為什麼不警示;若你認為範仲淹是賢人,在他被罷黜時,你為什麼不出聲。

總之,高若讷你不是人。高台谏被罵得火冒三丈,歐陽修為這封信,付出的代價是貶為夷陵縣令。

不過,他也覺得這次被貶很光榮。

04

迷弟歐陽修力挺範仲淹:我大哥都是對的

慶曆三年,範仲淹任參知政事,歐陽修任台谏官。

此時北宋“冗官、冗兵、冗費”問題突出,範仲淹主持改革痹症,但新政損害了盤踞在北宋官場的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反對派猛烈攻擊,誣蔑範仲淹、富弼、歐陽修、石介等新政團隊為結交朋黨。

歐陽修馬上寫了《朋黨論》,聲援範大哥。

文章說,君子确實有朋,但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

結尾說,小人之黨對國家有害,君子之黨對國家有利。這個千古名篇,從文章來說,是相當出彩的。

但是迷弟這回幫了倒忙,此文掀起了軒然大波,更坐實了範大哥的朋黨問題。

仁宗帝倚重範仲淹,但是對結黨問題也是非常警惕的。應該說,除了謀反,在統治者那裡,最深惡痛絕的就是結黨。

迷弟歐陽修力挺範仲淹:我大哥都是對的

筆者在看電視劇《康熙大帝》時,一直記得一個畫面,就是康熙帝指着臣子,痛心疾首地呵斥到:京城就是大染缸啊。朕告訴過你,黨争啊,不要黨争(台詞隻記得大意)。

數百年後,當雍正帝看見歐陽修這篇美文,認為此為邪說,胡說八道。專門寫了《禦制朋黨論》駁斥歐陽修的觀點,“為人臣者,義當惟知有君”。

“設修在今日而為此論,朕必誅之以正其惑世之罪”。雍正帝在位期間,就是借助文字獄整肅朝廷風紀,戒毖風俗人心。

可見仁宗帝仁厚,而歐陽修運氣也不錯,如若生于清朝,這樣的風骨将蕩然無存吧。

05

迷弟歐陽修力挺範仲淹:我大哥都是對的

無奈的範仲淹第4次離開了朝廷,歐陽修正想上書為大哥辯護。但在這關鍵時刻,卻被政敵抓住小辮子,身陷亂倫醜聞。

歐陽修上書辯解說,我好心讓妹夫前妻孩子,随妹妹寄居家中,實是因為妹夫張龜正早亡,孤兒寡母,生活多有不便。

收留時孩子尚年幼,待到女孩長大了,就做主嫁人。我怎麼會對幼女下手呢?

迷弟歐陽修力挺範仲淹:我大哥都是對的

後來,此案雖查無實證,但宋仁宗卻認為,“知出非己族而鞠于私門,知女歸有室而納之群從。……券既不明,辨無所驗。”

意思是責怪歐陽修不應該把已經出嫁的妹妹,收養在家,更不應該收養非本族的張氏,而且購買田産的事也說不清楚。最終,把歐陽修貶為滁洲知州。

歐陽修感到無比羞辱,卻百口莫辯。滁洲西南有一座小山,名為琅琊山。和尚智仙在此建了寺廟,又修了一座亭子。歐陽修為排除苦悶,經常在此飲酒遊玩,為亭子取名醉翁亭,又作了著名的《醉翁亭記》。

直到1054年才回京擔任翰林學士,主持科考,把蘇家兩位才子給錄取了。

迷弟歐陽修力挺範仲淹:我大哥都是對的

慶曆改革失敗,對範仲淹打擊很大。他先後知鄧州、杭州、青州。期間寫下了《嶽陽樓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範仲淹死後,歐陽修給他寫了墓志銘,力數其胸襟、學識與功績,極盡迷弟之本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