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侯蟲時鳥”與“物之病”一一讀蘇轼<答李端叔書>》

作者:松子文學屋

【原創作品】

作者 李旭光

《“侯蟲時鳥”與“物之病”一一讀蘇轼<答李端叔書>》

李旭光攝影作品

今早去香雪梅林賞花,兩波寒潮過後,性急的梅花已踏着冬月門檻探春。早課讀東坡黃州尺牍,為一代文聖自我解剖精神所動,遂手書其文。

《“侯蟲時鳥”與“物之病”一一讀蘇轼<答李端叔書>》

李旭光攝影

蘇轼把自己治學與用事分為三個階段:少年讀書寫作,為搏取功名(無益于己);青壯年口舌得官,以文為業,流于“候蟲時鳥”(無補于世);谪居黃州,“默自觀省”,不求取妍于人。至今讀來,仍頗有些現實意味。

《“侯蟲時鳥”與“物之病”一一讀蘇轼<答李端叔書>》

李旭光書法作品

《“侯蟲時鳥”與“物之病”一一讀蘇轼<答李端叔書>》

值得玩味的是,應試教育,遊離于人們自身發展和靈魂塑造,背叛了教育原義;“制科人習氣”,一味取妍于人,甘當不知晦朔春秋的侯蟲、時鳥,自鳴自已,無益于社會蒼生。

《“侯蟲時鳥”與“物之病”一一讀蘇轼<答李端叔書>》
《“侯蟲時鳥”與“物之病”一一讀蘇轼<答李端叔書>》

“木有瘿,石有暈,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則是對勢利小人,“國民黨副官習氣”(胡耀邦語),奸佞之徒最辛辣的諷刺。這段話,被清代啟蒙思想家黃宗羲,在其散文《雁來紅賦》中完整引用。為什麼會有以病取妍現象?根子應該在體制,在于有畸形的社會審美觀,在于“病梅館”中那些剪刀手的存在。

《“侯蟲時鳥”與“物之病”一一讀蘇轼<答李端叔書>》

李旭光讀書筆記

當然,觀念,知識,能力,都不能簡單的服務于社會。再好的思想、學問、能力,都離不開調查研究,都必須掌握社情民意,特别是人心…。

2021.12.4于穗

《“侯蟲時鳥”與“物之病”一一讀蘇轼<答李端叔書>》

李旭光簡介

祖籍山東,吉林松原人,軍人出身,退休前曾供職于鄉、縣、市(地)、省黨政機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史學會遼金契丹女真史分會理事,中國楹聯家協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吉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一級。

散文《秋來查幹湖》,收入2011年《中國散文精選》、刊于《光明日報》、《作家》、《大家散文》、《詩選刊》、《散文選刊》、《國文主題學習》(上海教育出版社)等書報刊,被《學優網》、《第一文庫網》等國文學習網站眷顧;《查幹淖爾之冬》發表于《大家散文》、《人民日報》,收入《人民日報》散文精選《風在訴說的時候》;《中華典籍引領我的生活》,獲《光明日報》社、“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有獎征文優秀獎;《百餘年來洮霍兩河注入查幹湖以及松嫩兩江與查幹湖溝通的文獻與圖輿》,在全國遼金史年會宣讀,刊于《東北史地》,收入《遼金史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三石·九石》等幾十篇劄記、随筆、詩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詩刊》、《人民文學》、《美文》等報刊發表。

楷書《金剛經》入選首屆華珍閣杯全國書法大賽;楷書《盂方·盂圓》獲建國七十年“翰墨雲橋杯”全國書畫邀請賽優秀獎。

《踏青集》、《方舟·方舟》、《查幹湖畔的遼地春捺缽》等文集在作家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出版。(2019·10·2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