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談判
文|星劍軍武
編輯|星劍軍武
引語
1945年,在一段當日的談話錄音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場景,當國民黨代表人否定了中共的建議之後,共産黨代表王若飛拍案而起,怒吼道:“那麼,中央将我黨軍隊全部消滅好了!”
而這一幕正是重慶談判的現場,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兩黨代表劍拔弩張,互不相讓。
而同在現場的赫爾利在某天的會議結束後卻告訴毛主席:“蔣介石想讓你去當新疆省的省長。”主席當時聽完之後一語道破,卻盡顯高明。
1945年8月份,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在這之後,蔣介石就開始玩弄“和平”的政治手段,一邊在軍事上進行各種準備,而另一邊,則三次緻電毛主席,邀請毛主席親赴重慶,共同商讨國家的“和平大計”。
而三次緻電的内容則一次比一次強烈,由此可見,蔣介石是有多着急讓毛主席趕緊到來,甚至連專機都已準備妥當,很顯然,這隻是蔣介石的一次陰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誰都知道,這就是一場明明白白的鴻門宴。
毛主席給蔣介石的回電
事實上,接到第一封電報之後,毛主席帶領和諸位上司人就開展了會議,讨論“毛主席是否應該親赴重慶”這一問題,當然,面對蔣介石的圈套,大部分人都建議毛主席不要親自前去,派其他人去就好了。
但是他們也考慮到,如果拒絕蔣介石的“邀請”那麼勢必會被扣上一個“不要和平,故意挑起内戰”的帽子。諸位上司人更不想看到“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局面。在經過缜密的商讨之後,毛主席毅然決定:親自去會會這個蔣介石。
在臨走之前,毛主席也考慮到了相應的安全問題,他建議劉少奇代理自己的位置,還建議增加陳雲,彭真兩人為候補書記,確定國内工作的正常進行。
重慶談判書刊
在安排完所有的大小事務之後 ,毛主席帶領中共代表團于1945年8月28日抵達重慶。這讓蔣介石大吃一驚,他曾斷言,毛主席一定不可能來到重慶,這樣,就可以實作自己的“宏圖大志了”。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講,他也是很得意的,因為從他8月20号的日記中寫道:“毛主席果然應召來渝....”并且,毛主席在談論期間稱蔣介石為“委員長”,而蔣介石則叫毛主席“潤之”,他認為,毛主席已經對他“稱臣”了。甚至已經給毛主席想好了職位—新疆省的省長,那裡地區偏遠,且遠離政治圈。先不說别的,就蔣介石的這種高高在上的心态,能不起沖突嗎?
毛主席帶領中共代表團抵達重慶
而“談判”這個詞的真正意義其實就是讓步,毛主席表明,擁護三民主義和蔣主席的上司地位,但是必須停止所有的武裝沖突,立即懲治漢奸等11條談判要點,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軍隊和解放區政權的問題。
而蔣介石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收回共産黨的所有軍權,壓縮甚至消滅所有的共産黨軍隊,直到将中國的大小事務全部壟到自己手裡,并且他對這次談判很有信心。
蔣介石
在談判中,對于解放區的問題,共産黨代表團表示,山西,山東等五個解放區的省主席,和廣東,湖北六地解放區的副主席,以及四個特别行政市的副市長。
而國民黨當即回絕,并表示:隻有經過國民黨認可,各地區的共産黨官員才能繼續留任。
并提出将人民軍隊整編成16軍48個師,但國民黨依舊否定,堅持隻能保留12個師,并且絲毫不讓步。
就這樣,兩方的關系立刻僵硬起來,雖然蔣介石嘴上表示願意聽取共産黨人的意見,但也就是“挂羊頭賣狗肉”并絲毫不承認有内戰發生,但是人人都對蔣介石做的所有事都有目共睹。
蔣介石此刻氣得不行,想了大半夜,決定給蔣介石一個下馬威。
一天晚上,毛主席剛剛睡下,屋裡的燈突然滅了,在傳訊外面的國民黨兵之後,他們說停電了,負責保護毛主席的貼身警衛陳龍立刻有了一絲察覺,雖然重慶地區的電力設施不如上海等發達城市,停電很正常,但是停電現象出現在總統府就不對勁了,他絲毫不敢馬虎,屏息凝聽着。
果然,大概過了有一個時辰之後,門外的樓道裡就傳出了腳步聲,并且很多個,再次确認之後,陳龍意識到,這就是朝着毛主席的屋子來的。他立馬拔出槍,進入戒備狀态,并用眼神提醒其它警衛,此時,所有人都異常緊張,幾乎可以聽到心髒跳動的聲音,腳步越來越近了,走到門口處之後停了下來。
就在此刻,一聲“報告!”聲響起。毛主席平靜地說了一聲:“進!”毛主席知道,這肯定是蔣介石的部下,不然不可能有人能在總統府随意走動,果然,毛主席猜得沒錯,果然是蔣介石的人,領頭的人走進來之後說:“蔣委員長讓我過來告訴您,電已經修好,可以使用了。”
毛主席明白,這是蔣介石在逼他讓步,就是在告訴他,這裡是總統府,不是延安!
但是毛主席怎麼會被他的恐吓手段吓倒,他的心裡是裝着中國四萬萬老百姓,每個共産黨人都不會被任何恐吓勢力所折服,依舊堅持自己的看法。
毛主席
就在國共雙方對談判内容僵持不下的時候,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站了出來,他是在1944年經美國總統授命來到中國處理國共沖突的,而他也有五項任務:防止國民黨潰敗,扶持蔣介石在中國的上司地位,統一中國的軍隊,保證國民黨對美國的依附,促進中國戰争物資的生産能力。
為了盡快地處理這些事,赫爾利決定跟毛主席談談話,在一次會議結束之後,赫爾利找到毛主席說:“蔣委員長讓步了,他決定同意你們保留20個師的建議,并決定安排你當省長。”而當時的赫爾利正是在美國确定了“扶蔣反共”的決定下才成為美國駐華大使的,他當然偏向蔣介石。
毛主席和赫爾利
毛主席聽到蔣介石同意保留20個師,本來還很高興,但是随即他問道:“去哪裡當省長?”赫爾利接着說:“新疆”。
而蔣介石做這一決定的原因,正是想通過這個手段“招安毛主席”,省長這個名字看上去很“高大上”,但是卻遠離政治中心,經過這麼多年的對抗,他深知毛主席有多麼大的能力,如果不将毛主席拉出政治圈,即使毛主席同意了讓他全權接手中國大小事務,他也不能心安,将來必定再次成為黨國的一大威脅,重新踩在他的頭頂上,是以将他“發配”新疆,并派人監視,是目前蔣介石認為最好的選擇。
思考片刻,毛主席笑着說道:“我考慮一下”,此刻,毛主席肯定被蔣介石的小人之心傷透了心,并在後來寫了《七律·憶重慶談判》:
有田有地吾為主,無法無天是為民。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屎不黃金。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争是鬥争。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将毛主席對此次談判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緻,更展現出了回答的高明指出,不知蔣介石後來看到此詩會不會有所感悟。
七律·憶重慶談判
經曆幾十天的艱難談判之後,國共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内容大概分為五個部分:承認和平建國的方針,并解鎖所有的争端,長期合作避免内戰,維護三民主義,實施憲政,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制定新的憲法,中國共産黨承認國民黨在中國的合法上司地位。
之後,毛主席與蔣介石共進最後一次晚餐,随即在張治中的陪同下傳回延安。
在這個協定簽訂之後,蔣介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複,糟糕透了極點,從一開始的高高自居,到現在不得不聽從毛主席的建議,他始終都在輸,最後在筆記本上留下了:“甚歎共黨之不可與同群”字樣。
雙十簽訂
而雙十協定看似友好,但是毛主席知道,這隻是短暫的和平,不久之後便會迎來一場暴風雨。
幾個月後,蔣介石便按奈不住他的狼子野心,主動挑起了内戰,本來小日本剛投降,中國的經濟等各方面還未得到緩解,這立刻又将百姓推向了水深火熱之中,國内瞬間怨聲載道,到處充滿對蔣介石的指責聲。但是内戰的結果衆所周知,蔣介石最終被迫撤離台灣,依靠美國的扶持勉強苟活。
這也屬實夠諷刺的,蔣介石當初給毛主席安排了新疆省長的職位,但是最後自己卻淪落成台灣的一省之長,當然,這也怪不得别人,如果當時蔣介石不那麼出處心積慮的算計,不那麼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是最高上司人,真正的以人民的幸福着想,真心跟共産黨商讨和平大計,也不會落得此下場—自己成為了台灣省長。
結語
蔣介石的失敗注定是必然,也是他的咎由自取,從他發動内戰的那一刻,就注定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