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為何不在臨終前殺了呂後保護戚夫人?

作者:朝文社老張
劉邦為何不在臨終前殺了呂後保護戚夫人?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病逝。臨終之前,劉邦将寵妃戚夫人之子劉如意封為趙王,使其遠赴藩國,離開朝堂是非之地,又派了對呂後有恩的周昌擔任趙國丞相,以便就近保護趙王。

劉邦這番安排,在後世學者們看來,其意圖似乎是想保護争儲失敗的愛子。若劉如意平安長大成人,或許還可以接戚夫人去藩國生活,如此母子兩人都能得以善終。

可惜,天不遂人願。劉邦死後,呂後立刻對戚夫人展開瘋狂清算。她先是用一杯毒酒殺害了劉如意,又用殘忍至極的手段将戚夫人虐殺,以緻許多看過這段血色曆史的讀者們,都不禁在唏噓之餘好奇地想:劉邦明知道呂後恨極了戚夫人,他為何不在臨終前殺了呂後保護寵妃戚夫人的性命呢?

劉邦為何不在臨終前殺了呂後保護戚夫人?

在現代言情小說中,君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橋段比比皆是,但在真實的古代曆史上,像劉邦這樣的開國君王,最在意的永遠是江山永固,子孫後代能一直君臨天下。

偏偏呂後就是能幫劉邦達成這一願望的合夥人。作為追随劉邦創業的“大股東”,呂後與淮泗元老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據《史記索隐》引“姚氏曰”記載,劉邦問鼎天下後,曾按照功勞大小封賞了十八位開國功臣,分别是“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哙五,郦商六,奚涓七,夏侯嬰八,灌嬰九,傅寬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柴武十三,王吸十四,薛歐十五,周昌十六,丁複十七,蠱逢十八。”

劉邦為何不在臨終前殺了呂後保護戚夫人?

這其中,排名第一的蕭何是呂家的老朋友,而排名第二的曹參更是呂家家宴的座上賓,至于排名第三的張敖,則是呂後女兒魯元公主的丈夫。

不僅如此,排名第五的樊哙,還是呂後的妹夫;排名十一的靳歙,是跟随呂後哥哥呂澤起兵的鐵杆親信,還有丁複、蠱逢等等,個個都是呂澤的屬将,基本相當于呂後的嫡系人馬。

呂後在漢廷的實力,由此可見一斑。更何況呂後本人随高祖起兵以來,又是毀家纾難又是被抓去敵營當人質,等到漢朝建立後,呂後還幫着劉邦鎮壓叛亂,打擊割據勢力,種種事迹讓呂後在大漢王朝積累了不小的威望。

劉邦為何不在臨終前殺了呂後保護戚夫人?

正因如此,強勢的呂後成了劉盈的最佳守護者。對于劉邦來說,呂後的勢力基本等于劉盈的勢力,畢竟呂後就劉盈一個兒子,肯定會拼盡全力保護劉盈,而劉盈的皇位安穩代表了江山在劉家子孫手中,這也符合劉邦的核心訴求。

出于讓劉氏子孫坐穩江山的終極願望,劉邦實在沒理由殺了呂後自廢武功。誰讓劉盈素來性格柔弱,劉邦深知單憑劉盈一個人無法壓制功勳卓絕的開國功臣們,若沒有呂後相助隻怕遲早要成為被人架空的傀儡皇帝。

或許有人會說,劉邦放着呂後不殺,就不怕呂後做大,引發外戚專權的危機嗎?

劉邦為何不在臨終前殺了呂後保護戚夫人?

其實,劉邦用呂後,也防着呂後。早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就與衆将殺白馬盟誓,定立了“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就此确立了劉氏子孫才能稱王的法理基礎。

此後,劉邦又在《高帝五年诏》裡高調表示,追随劉邦起兵的功勳士兵們可按照軍功授予相應的爵位,并分到豐厚的土地田宅,所有從軍将士吏卒及其家人還能獲贈一次免除租稅徭役的額外福利。

如此一來,軍功集團迅速崛起,成為了制衡呂後勢力的一道枷鎖。外戚勢力再也無法過分幹涉皇權,而功勳集團也無力架空皇帝,這直接讓劉盈成為了最大受益人,也確定了大漢江山無論從法理上還是在現實中都牢牢掌握了劉氏子孫手中。

劉邦為何不在臨終前殺了呂後保護戚夫人?

誠然,按照常理推論,劉盈登基時呂後已經不年輕了,她不可能長期把持着權力不放,基本上劉盈坐穩帝位後,呂後也該退出曆史舞台,進而讓大漢皇權完成平穩過渡。

但誰也沒想到呂後居然超長待機,熬死劉盈後出于自保的考慮,拿着白馬之盟當廢紙,大肆分封諸呂,險些毀了劉邦的制衡計劃。

這時,劉邦埋下的後手發揮了作用。功勳集團的周勃等人誅殺諸呂,壓制了外戚集團的勢力,而白馬之盟又讓天下人都認為“劉氏江山”才是正統,逼得周勃等人不敢自立為王,不得不選擇了看起來最好控制的代王劉恒繼位為君,将江山再次交還到劉氏子孫手中。

劉邦為何不在臨終前殺了呂後保護戚夫人?

這一幕朝堂風雲到了千年後的大清,便化為稗官野史裡鹹豐臨終前,顧命大臣之一的肅順極力建議鹹豐效法漢武帝“鈎弋夫人”的舊例殺了慈禧,以免重蹈漢初“呂後之禍”。

想必鹹豐當時一定在心裡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外加暗搓搓地想:“朕看起來很像一個傻子嗎?”

根據古代禮法來看,後權隻能依附于皇權産生,慈禧隻有同治一個親生兒子,鹹豐死後她又不能改嫁,娘家的兄弟侄子外甥肯定不如兒子親,是以慈禧必然全力幫兒子守住江山。

反觀漢武帝殺鈎弋夫人之後,權臣做大無人能敵,一場“霍光之亂”讓漢朝元氣大傷。鹹豐但凡稍微看點史書,也不會願意拔除兩宮的勢力,協助顧命大臣無限做大,最終讓兒子面臨“挾天子以令不臣”的風險。

劉邦為何不在臨終前殺了呂後保護戚夫人?

畢竟,慈禧再怎麼專權到底是皇家的人,而肅順等人代表的權臣勢力才真正讓鹹豐擔憂。鹹豐之是以設定兩宮與顧命八大臣共同輔佐新君,主要還是想讓雙方互相制衡,進而確定同治的皇位可以高枕無憂。

隻可歎肅順當了一輩子高官,竟然看不清形勢,一味鼓動鹹豐打破兩宮與顧命八大臣間的微妙平衡,說不定當年肅順在鹹豐面前痛心疾首地大談後宮幹政有多可怕時,鹹豐卻滿臉黑線地暗想:“明明是你比較可怕吧。”

說到底,帝王最在意的永遠是江山傳承與皇權的順利交接。鹹豐留下慈禧是為了江山永固,劉邦不殺呂後也是如此。而與家國天下比起來,無論是寵冠六宮的戚夫人,還是權傾朝野的肅順,都不過是曆史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他們的生死榮辱,壓根不在帝王們的謀劃之内。

劉邦為何不在臨終前殺了呂後保護戚夫人?

無情最是帝王家,茫茫青史,王朝興替,這千載曆史風雲,一絲一縷,本就是流不盡的英雄血染成的。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清史稿》、《清文宗實錄》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