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作者:97文史雜貨鋪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 很短的故事,很長的一生

杭州西湖邊,孤清的院子裡,李清照沖上一壺茶,依舊一手令人叫好的分茶技藝。

鄰居10歲的女孩小孫又來串門,李清照見她頗有靈氣,就想要收她為徒。

那時這位女詞人已六十有餘,文學才華早就揚名。

小女孩卻搖頭:“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歎息,她引以為傲的才華,到底在世人眼裡不過是另類。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她所不知道的是,在多少高官權貴泯滅無蹤的千年後,她會因為這一手好詞留名千古,現代人甚至為她再度譜曲《知否,知否》。

但這寒冬裡,就隻有那個小女孩,望着她落寞的神情,笑道:“易安居士,我能聽聽您的故事嗎?那一定很有趣。”

一老一少,就着一爐花茶,說着很長的故事,很短的一生。

01

// 才思靈活,名動京華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李清照出生官宦人家,父親是開明人士,36歲得女,對她極為寵愛。她既沒有升學壓力,也沒有人拿三從四德壓她,就隻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

她自幼飽讀詩書,為此驕傲的父親常把她的詩詞隐去作者,拿給友人欣賞,他們說那些作品有歐陽永叔、蘇子瞻之風。

她師從大名鼎鼎的晁補之,也逢人便誇她才情了得,是以她的詩文自少就名動京城。

02

//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趙明城初入太學,聽同窗說起李清照,驚豔神往,大有“娶妻當娶李清照”的心思,可又不好與家裡明說。

直男的他,竟然拿出“詞女之夫”的夢,與父親說。這名女詞人就是李清照了。當時,她的父親李格非是禮部員外郎,他的父親趙挺之是吏部侍郎。門當戶對,親事很快就定下來了。

03

//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趙明誠如願娶了小他3歲的李清照。才情互許,志趣相投的倆人,可以說是有芙蓉并蒂、琴瑟和鳴之好。

他還是太學生,宋朝太學沒有寒暑假與周末假,為了陪伴嬌妻,趙明誠每月初一和十五,以腸肚不安,感風(肚子疼、感冒)為由請假,偷溜出來,小兩口一起去相國寺逛街。

大相國商賈雲集,百貨陳雜,熱鬧極了。每月五次(初一,初三,初八,十五,十六)開放,時間都趕得上,名書畫、古奇器,買買買,淘回來後,一起把玩欣賞,短暫的相聚,卻有滿心的歡喜。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那年重陽,李清照給在遠方的趙明誠寄上《醉花陰》表達相思苦: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收到信後,很感動,細品之下,又為其才情折服。遂閉門謝客,三天三夜,寫出50阙詞,把李清照的詞放在一起,拿給朋友品鑒。

朋友陸德夫品讀後說,隻三句絕佳,正式清照所寫: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自歎不如,對李清照更是又愛又敬。

04

才氣縱橫,桀骜不馴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富養長大的李清照,活潑明媚。新婚時,她嬌俏可愛,趙明誠被她連連作弄,卻樂在其中。李清照曾寫了《減字木蘭花》和《醜奴兒》兩首詞,反映閨房之樂。

其中《醜奴兒》寫道: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學究王灼在《碧雞漫志》就罵開了:“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缙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籍也。”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不拘禮節,無所顧忌,大膽放肆。好在,趙明誠把寵妻進行到底,讓她繼續保持着做姑娘時的姿肆暢快,想喝酒就喝酒,就算不勝酒力還醉醺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就是說清照自己宿醉第二天起來,酒還醒不了。

喜茶道,分茶為一代宗師,名揚一時。

好豪賭,被尊為賭神,甚至還撰寫了一部相關的書籍。

愛金石,收藏多到士人皆為豔羨。

古時能這樣不羁的女人、女詞人、千古女詞人,為數不多。

05

// 郎情妾意,鸾鳳相和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李清照24歲時,公公趙挺之被貶,五日後去世。小夫妻回到趙家故裡青州。12年時光,哪怕是最窘迫之時,回憶起來依舊帶着戀情的暖色和故鄉的微風。

而染着他們形影相随的院子,被命名為歸來黨。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取陶淵明的詩《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切磋詩詞,共治金石字畫,度過了一生最美好的時光。他們“賭書潑茶”,每次飯後,一起烹茶,一人問某典故出自何處,答中者優先喝茶。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李清照常常赢,實在太過開心,把茶水灑了一身,茶香四溢。或許,趙明誠就是要讓她赢得開心。

賭書潑茶這段過往,在千百年後的清朝依舊被人引為典故,“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才女佳郎,連古代小說家馮夢龍都頗覺羨慕,以至于将這段故事至寫到書中,編排在蘇轼與其友人身上。

李清照而立之年,明誠在她的畫像上題詞: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勘偕隐。

字字情深,絮絮不止。

06

// 凄凄複凄凄,聞君有兩意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宋朝是個繁華的國際化都市,物欲橫流,紙醉金迷。

趙明誠除了在青州期間,大部分都在仕中。宋朝社會風氣開放,士大夫出入秦樓楚館是常事,養幾個樂妓是身份,納幾個小妾是佳話。

我們所熟悉的那些文人墨客,例如元稹、白居易個個妻妾成群。

美色動人,連皇帝不能免俗,常常出入樂妓李師師閨閣。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趙明誠複官後,輾轉各地任職,沒有帶上李清照,直到靖康之變,6年時間,李清照獨居青州。

已經40多歲,開始擔心色衰愛馳,加上各種傳聞不斷,她除了一封又一封的詩詞家書,表達相思之情外,一改恣意灑脫的個性。

“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她以武陵人走遠,空留寂寞的庭院,訴說心中的他因桃花而去。

不知丈夫歸期的凄苦,化作《小重山》,以廢居長門的阿嬌自喻;發出婕妤“執扇”之歎,擔心飛燕們的嬌俏妩媚。

其中凄苦酸楚,不言自明。

07

最是人間留不住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而直到趙明誠彌留之際,李清照也感慨,他心底,終究大部分是留給發妻清照的。

29年的夫妻,李清照未有子嗣,但他一句微詞都沒有,更沒有與其他女子誕育子嗣。

隻是這份愛,在當時的風氣下,終究不能完整投注一個人身上。

也因李清照縱使是千古詞人,趙明誠卻未必甘心真的添香研墨,為她的光芒沉迷掩蓋。

而她也怨怼趙明誠不能英勇衛國,不能與她雁鳥相栖,從一而終。

再讀詞壇一姐李清照,原來趙明誠深深愛着她

愛戀中間隔着的是兩個桀骜的靈魂。死亡标記了婚姻不算美滿的結局。

而後便是經年的兵亂人禍,家國飄搖,夫父身死,北宋南遷。

“一朝卧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丈夫死後多年,她流亡已久,卻又被小人騙婚,藏品被鄰居盜竊。性格并不柔弱的她狀告再嫁的騙子,成功保住了僅剩财産,卻也被判處入獄。好在丈夫的族人相助,幸免入獄。

第二次的婚姻開始于謊言,終結于牢獄。

從史冊中,看她輾轉半生,一地凄涼,父死夫亡。

看她老病潦倒,貧困難為。

終究也隻有一句,“當時隻道是尋常”。

參考書目:

《解密李清照》 中南大學教授 楊雨 著

《唐宋才女逸史》 蘭翎 著

你又是怎樣評價李清照的呢?

請評論區留言。如果喜歡該内容,請多多支援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