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洪應明《菜根譚》之修身: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

作者:紅茶慢生活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的通俗讀物,與陳繼儒的《小窗幽記》,王永彬的《圍爐夜話》共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這本書為什麼叫菜根譚?

洪應明當時生活非常清苦,看到大把菜根被丢掉感覺很可惜,就想将菜根取走,但又不願虧欠人家什麼,出一點錢将菜根買走。

時間長了,當地的人都稱洪應明為“傻菜根”。

一日,友人“于孔兼”到家中拜訪洪應明;洪應明以菜根鹹菜和米粥相待,于孔兼品嘗後,拍桌叫好。

洪應明用菜根腌制的鹹菜,色澤黑亮,鹹香爽脆,無菜根的苦澀,相較普通的鹹菜,又别有一番滋味。

他的著作最後以菜根命名,下面簡要談談書中的一些思想:

洪應明《菜根譚》之修身: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

1.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而欲驚世駭(hài)俗,植節而欲标異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gē)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dí)盡渣(zhā)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做好事卻想借此擡高自己,勝過别人。做好事兒就是做好事兒,不求回報;一旦尋求回報,做好事其實是為了求贊,為了有人說你是好人,甚至為了得到好處,升官發财;就有了期待,而這個期待不一定能實作,内心就不純粹了,就會有所挂礙,勢必會有所失望,有失望就會感到煩惱,感到憤怒,感到做好事兒不值得。

施恩而欲要名結好:施恩惠卻想借此謀求聲明,交結友好。施恩與别人,其實是想和他成為朋友,想對方對你也好一點,互惠互利,但這很容易成了一廂情願;你自己勢必也有無論如何都不想搭理的人,那麼你所期待的其他人也是一樣,也要允許其現象的存在;無論做什麼,就是不想和你套近乎,那麼就算了,不要浪費自己時間和精力。

修業而欲驚世駭俗:建功立業,卻想以此驚世駭俗。你做出成績,可能就是為了讓周圍人羨慕一下,為了讓前男友,前女友感到後悔。以此作為奮鬥的動力,壓力就太重了;實作了自以為是的揚眉吐氣,但人家根本不鳥你,也沒覺得後悔,你有錢,你成功是你的事兒;何況,萬一實作不了呢?因為成功并不是依靠努力就行了,依靠每天比别人少睡幾個鐘頭,就可以達到的,這個不是成正比的。

植節而欲标異見奇:樹立節操,卻想以此标新立異。

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這些想法,都是善念中隐藏的戈矛,理性路上陳列的荊棘,最容易夾雜在人心之中,最難以拔除幹淨的東西。小孩子很純粹,吵架就是吵架,吵完馬上又開心得互相玩在一起。大人就複雜了,思想一複雜,自己先受傷,任何事情都放心裡面,過不去。

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必須清除所有私心雜念,徹底斬斷萌芽,真實的本體方能顯現出來。是以你能夠改變的唯有自己的心情,其他都是改變不了的;心理學家榮格說過一句話:你連改變别人的念頭都不要有。

不要想着改變别人,然後自己就舒服了,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做任何事,都要讓自己快樂,讓自己安靜,這是最本真,最有效果的。人生到了最後,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思想,不如早點練習起來,想明白一些事情。

洪應明《菜根譚》之修身: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

2.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重名義,又複重一重名義之念;是事境之塵氛未掃,而心境之芥蒂(dì)未忘;此處拔除不淨,恐石去而草複生矣

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輕視富貴,卻不能放下羨慕富貴之心。因為一旦有羨慕之心,就起心動念了,是以陷入困境之時,千萬不能整天想着有錢該多好,那是擰巴自己;這個時候就要想錢财乃身外之物,能夠解決溫飽問題,知足常樂足矣;以後有錢是以後的事兒,等有了錢的時候再調整觀念;沒錢的時候,連羨慕之心都不要起來。

能重名義,又複重一重名義之念:能看重名義,比方說人生目标是做個好人,本來是好事兒;但是一過分,過于看重名義,就成了沽名釣譽,為了名聲去做事。

是事境之塵氛未掃,而心境之芥蒂未忘:這是對待具體事務的塵俗之氣未能掃除,内心深處的私情雜念未能忘懷。是以嘴巴上說輕富貴,其實内心還有;沒有讓自己真正感到清淨;朋友圈發一條消息,轉發一條人家做好事兒的消息,廣而告之,暗示自己不追求名利;但事實上并沒有放下,那是虛的。

此處拔除不淨,恐石去而草複生矣:這些念頭如果不能拔除幹淨,恐怕就像原本壓在草上的石頭,一旦搬走,雜草又會生長起來。

要能夠真正快樂,其實隻要自己知道就夠了,一點點念頭都不要起。乃至于朋友圈都不要發消息,視錢财如糞土,有時候越發就是越羨慕。

3.紛擾固溺(nì)志之場,而枯寂亦槁(gǎo)心之地;故學者當栖(qī)心元默,以甯吾真體;亦當适志恬(tián)愉,以養吾圓機

紛擾固溺志之場:紛亂騷擾的熱鬧場面固然使人沉湎其中。

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扼殺志向,枯燥寂寞的冷靜地,會使人心情淡漠,無動于衷。“枯寂之地”未必不好,隻要不“槁心”就可以了,内心始終持有光明念頭,就像陶淵明的田園歸隐生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實在是人間享受。

故學者當栖心元默,以甯吾真體:故而學者應當讓心靈栖息在沉靜無為之中,進而使真實自我得到安甯。

老子有一句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要真正找到這個“道”,就應該把外物一件一件地除去,其實為學也不一定非要日益,學習内容都要經過選擇,才能心靜;一方面學習清靜無為,一方面又學習兵家法家,學習怎麼通過陰謀陽謀,獲得更多的東西,學習怎麼讓别人聽話,為我所用,思想必然是有沖突的;其實無論看哪方面的書都是有道理的,是以學習内容也要“損”,要着重聚焦在幾本經典之中。

亦當适志恬愉,以養吾圓機:也應當讓自己生活得舒心适意,快快樂樂,進而擺脫任何外物的羁絆。

那麼什麼是外物?錢财是外物,地位是外物,乃至于依靠他人都是外物;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自己,你有困難了,很多人都紛紛離開了;不要覺得寒心,這本來就是人性,都不想被牽連,和你早早劃清界限,電影上可不是演出來的,碰到事情四處借錢,全部都和你遠離了,現實就是這麼回事兒,是以連人際關系都是不穩固的,隻有依靠自己。

洪應明《菜根譚》之修身: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

《菜根譚》是儒家通俗讀物,采儒,佛,道三家思想,以心學,禅學為核心,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

這本小書能夠修身養性,讓煩躁的心情平靜下來,也能夠提供解決問題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讀誦翻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