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烨(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甯;熙,興盛--取萬民康甯、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甯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輔政四大臣:清朝時期,順治皇帝要出家,是以,就讓年僅8歲的兒子康熙皇帝登上皇位。因為擔心康熙無法執政,救任命了4大輔政大臣。那麼,是誰都能被任命為輔政大臣嗎?作為輔政大臣,有什麼好處和危險?康熙皇帝的輔政大臣都是誰?
作為輔政大臣,它跟皇帝的關系是沖突的。一方面,兒童皇帝作為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卻沒有實際的決斷能力和才華,離不開一些老臣子的幫助,實際的權力基本掌握在輔政大臣手中。
一般來說,輔政大臣是老皇帝用慣了的人,資曆才幹都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關鍵是品德。在老皇帝的權力威望之下,這些臣子小心謹慎,不敢有什麼想法,可老皇帝去世小皇帝登基,昔日的臣子慢慢掌握了實際權力後,就嘗到了權力的甜蜜滋味,位高權重,多半會自我膨脹起來,或者幹脆就有了别的想法。即使沒有“想法”,可把持朝政時間長了,難免有些不夠檢點的地方,對上不夠恭敬,對下不夠謙和,得罪之處在所難免。等到皇帝大了,積累的怨氣找個機會撒出來,也非同小可。
是以說,在這個位置上,基本上是在以二三把手的名義,行使一把手的權力,即使自己沒有謀逆篡位的想法和初衷,也多半會落下個權臣的名聲。在這個位置上,管多了不是,幹少了也不是;小皇帝頑皮胡鬧或者是扶不起的阿鬥不好辦,太能幹了也不好辦——這是一個絕對尴尬的二把手位置,真正是無限風光在險峰——顯赫卻難得善終。最終 康熙皇帝真乃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