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靜夜思》人人能背,但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麼,卻引起争議

作者:十二讀書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小詩在中國的知名度和傳唱度,就跟李白這個名字一樣,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甚至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李白,卻能面對天空的一輪皓月,吟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人人能背,但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麼,卻引起争議

但是我們在課本裡學到的這個版本很可能并不是李白的原詩。有學者提出,《靜夜思》四句詩,至少有50種不同版本,并且你很難知道哪一種抄本更接近李白的原詩,“舉頭望明月”版本是在明代才确定下來的。

雖然50種可能有點誇張,但今天流傳的一般有兩個版本。

其一就是被選入教材,我們所熟知的出自《唐詩三百首》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還有一個版本是宋代版本,載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因為這些詩都是後人整理編錄的,是以很難确定哪個更貼近李白的本來版本,也或者後人在編錄時為了傳播而特意改寫了部分内容,也未可知。

雖然争議不斷,但一般來說還是以《唐詩三百首》收錄為準。

李白《靜夜思》人人能背,但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麼,卻引起争議

然而關于這首詩,争議最大的還不是版本問題,而是“床前明月光”的“床”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為什麼會有這個争議,因為有人說前後沖突,如果是床前,屋内地上怎麼可能會有霜?是以,“床”是什麼,成為了這首詩最大的争議。

有觀點說“床”是指井欄,因為古代井欄又叫銀床。這種說法在詩裡确實也常見:“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出自溫庭筠的《瑤瑟怨》;“不收金彈抛林外,卻惜銀床在井頭。”出自李商隐的《富平少侯》。但是可以發現這些詩裡出現的都是“銀床”而并非隻是一個“床”字。是以這裡硬要把“床”說成是“銀床”就顯得狡辯無理了。

那麼還有的觀點說是窗台,因為床可以通“窗”,當然我是沒有看到這樣通的。我沒看到,并不代表就沒有,不能以我之粗陋見識而臆斷其有無。于是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找到了一些比李白更早的詩人,看他們詩歌中的“床”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通“窗”的用法。但很遺憾我找了一圈,發現确實沒有這個用法。

李白《靜夜思》人人能背,但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麼,卻引起争議

那麼還有一種,也是呼聲最高的說法,就是——“床”指的是胡床。胡床是古代人的坐具,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小馬紮。

《禮記‧内則》:“父母舅姑将坐,奉席請何鄉;将衽,長者奉席請何趾,少者執床與坐。”這裡的“床”就是胡床;

顔真卿在《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中寫道:“張公乃當堂踞床而坐,命仆居于小榻。”這裡的“床”也是胡床。

看到這裡,我相信知道很多人内心已經竊喜:沒錯了!就是胡床。

但是,不知道你注意沒,上面這些“床”作胡床講的例子都是在文章中,而并非在詩中。你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差別?那我來告訴你,這裡面差別大了,文章字數較多,前後鋪墊,彼此呼應,讀者很容易就明白文章中的“床”是胡床。而在詩詞裡,字數有限,言有盡而意無窮,往往講究用詞準确,不會産生誤解。是以在詩詞裡,“胡床”就是一個專有名詞,而不需要用床來指代胡床。

閑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蘇轼《點绛唇·閑倚胡床》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秦觀《納涼》 獨倚胡床酒初醒。——劉光祖《洞仙歌·荷花》 登台長早下台遲,移遍胡床無處移。——楊萬裡《夏至後初暑登連天觀》

是以如果“床前明月光”的“床”是胡床,那麼李白這首詩應該直接寫作——胡床明月光。

綜上所述,這些所謂的争議都不成立。

李白《靜夜思》人人能背,但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麼,卻引起争議

“床前明月光”的“床”就是卧榻,就是睡覺用的工具。

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李商隐《端居》:遠書歸夢兩悠悠,隻有空床敵素秋。

從來沒有人否定曹丕、杜甫、李商隐詩中的“床”是床,那麼,為什麼李白《靜夜思》中的“床”就不是床了?

究其緣由,不過是“地上霜”三字引起。

那麼我們接着來看看,如果是床前,屋内地上可能有霜嗎?這沖突嗎?

首先這裡的霜可能是真的霜。秋天,夜晚寒冷,“白露為霜”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首《靜夜思》是李白于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創作于揚州旅舍,李白時年27歲。

李白當時住的旅舍條件可能不是很好,四面透風,屋裡面溫度很低,灑在地面上的水凝結成霜了。這是有可能的。

第二點,這裡的“霜”是一種比喻,将秋夜的月光比作秋霜。這在詩裡就更常見了: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裡,也有“空裡流霜不覺飛”一句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

這裡詩人半夜被冷醒了,月光透過窗戶也好透過牆壁的裂縫也罷,灑在床前就像秋霜一樣。

但不管是哪種,這都是極其自然的描寫,是毫不沖突的。

李白《靜夜思》人人能背,但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麼,卻引起争議

最後,為什麼李白那麼多詩,很多人卻偏偏抓着這首詩不放?為什麼這首盡人皆知的小詩卻引發巨大争議?

我想了想,大概是因為這首詩不像李白的詩,李白的(其他)詩要麼想象瑰麗,雄奇奔放,要麼語言絕妙,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而反觀這首小詩,是那麼平平無奇。是以總有人覺得事情不會這麼簡單,這可是詩仙李白的詩啊。但其實大可不必!明人胡應麟就曾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

自然天成!大道至簡!

此《靜夜思》如是,你說呢?

好了,這一期分享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

文|丁十二 圖|網絡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分享轉發,您的轉發支援就是十二創作的動力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