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傳奇:吳起論功逃到楚國,臨死尚有殺人計

周安王十五年(公元前337年),魏文侯病重,便從中山召回世子擊。趙國聞魏世子離了中山,于是引兵偷襲而取之。自此,魏與趙有隙。
世子擊歸,魏文侯已薨,于是世子擊主喪嗣位,是為魏武侯。拜田文為相國。吳起自西河入朝,自以功大,滿望拜相,聽說已拜田文為相,忿然不悅。朝退時,遇見田文于朝門,便迎上道:“汝知吳起之功嗎?今日請與汝評論一下。”
田文拱手道:“願聞。”
吳起說:“将三軍之衆,使士卒聞鼓而忘死,為國立功,汝與吳起相比如何?”
田文道:“不如。”
吳起說:“治百官,親萬民,使府庫充實,汝與吳起相比如何?”
田文曰:“不如。”
吳起又說:“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犯,韓、趙賓服,汝與吳起相比如何?”
田文又道:“不如。”
吳起說:“此三者,汝皆出我之下,而位加吾上,卻是為何?”
田文道:“吾叨竊上位,誠然可愧。然而,今日新君嗣統,主少國疑,百姓不親,大臣未附,吾特以先世勳舊,承乏肺腑,或者非論功之日也。”
吳起俯首沉思,良久道:“汝言亦是。然此位終當屬我。”
有内侍聞二人論功之語,傳報魏武侯。魏武侯懷疑吳起有怨望之心,遂留下吳起,不遣歸河西,欲另擇人為西河太守。吳起懼怕被魏武侯誅殺,出逃楚國。
楚悼王熊疑,素聞吳起之才,一見即以相印授之。吳起感恩無已慨然以富國強兵自任。乃請于楚悼王道:“楚國地方數千裡,帶甲百餘萬,固宜雄壓諸侯,世為盟主;是以不能加于列國者,乃失養兵之道也。夫養兵之道,先富其财,後用其力。今日冗官,布滿朝堂;疏遠之族,糜費公廪。而戰士僅食升鬥之糧,欲使其捐軀殉國,不亦難乎?大王誠聽臣計,淘汰冗官,排斥疏族,盡儲廪祿,以厚待敢戰之士。如是而國威不振,則臣請伏妄言之誅!”楚悼王從其計。
群臣多謂吳起言不可用,楚悼王不聽。于是命吳起詳定官制,便削去冗官數百員,大臣子弟不得夤緣竅祿;公族五世以上者,令自食其力,比于平民;五世以下酌其遠近,依次裁之,所省國賦數萬。
選國中精銳之士,朝夕訓練,閱其才能,以上下其廪食,有加厚至數倍者。士卒莫不竟功,楚遂以兵強,雄視天下。三晉、齊、秦鹹畏之,終悼王之世,不敢加兵。
當楚悼王薨後未及殡斂,楚貴戚大臣子弟失祿者,乘喪作亂,欲殺吳起。吳起奔入宮寝,衆人持弓矢追之。吳起知力不能敵,抱住悼王屍體而伏地。衆人攢箭射吳起,連王屍也中了數箭。吳起大叫:“吾死不足惜,諸臣銜恨于大王,射及其屍,大逆不道,豈能逃出楚國之法哉!”言畢而絕。
衆人聞吳起之言,懼而散走。世子熊臧嗣位,是為楚肅王。月餘後,追讨射屍之罪,派其弟熊良夫率兵收監為亂者,次第誅之,凡滅七十餘家。
吳起伏在楚悼王之屍上,以求報其仇,死尚有餘智。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