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野馬分鬃》:野蠻生長的青春

作者:東北文藝

導讀:這是一部有狂野之風的電影,縱橫恣肆,野蠻生長。相比以前的國産青春片,确實不大一樣。

電影|《野馬分鬃》:野蠻生長的青春

《野馬分鬃》周五上映,第一時間去看了。

晚上,特意看了一下票房榜,《野馬分鬃》以300萬左右的票房,位列第五。不算高,也不算低,一部小成本文藝片,期待不宜過高。當下的電影,票房的好壞,不完全取決品質,主要靠運氣,奇怪不?

電影是去年拍的,入圍了戛納,還得了賈科長操辦的平遙電影節的一個獎項,拖到今年上,有點晚,要是趁着熱乎勁,票房也許更好些。

導演是個新人,叫魏書鈞,《野馬分鬃》是他的長片處女作,挺被看好。他的畢業短片《延吉少年》先前曾入圍戛納,今年的新片《永安鎮故事集》又入圍了戛納,長短一共三部片子,三進戛納,在電影圈裡,是個挺牛逼的資曆。據說世界上有兩種電影節,一是戛納電影節,二是其它電影節。

電影上映前,一直挺期待。對《野馬分鬃》這個片名,莫名地具有好感,感覺有一種野性的詩意,從那四個字中間溢出來。

看完電影,挺平靜,誇的欲望不強,罵的熱情也不高,覺得無話可說。不知是沒有真正看懂,還是有代溝,感覺故事缺乏代入感,似乎總有一層隔膜在中間。

影片的開場戲,是在駕校,幾十台車在院子裡轉圈,轉得頭暈。男主一不小心,追尾了,教練還沒怎麼着,男主急眼了,莫名地憤怒,氣急敗壞跳下車,歇斯底裡地踢倒了所有的标志杆,教練在後面邊追邊喊,你還想不想要駕照了?

一個奇怪的,暴躁的開場。駕駛證還沒着落,男主卻花兩萬塊錢,買了一輛快要報廢的越野吉普,車販子忽悠他,開上這車,你就是越野一族了。

故事不複雜,男主是個學錄音的大二學生,叫左坤,有着放蕩不羁的性格,不愛學習,要不曠課,要不心不在焉。梳着一個炫酷的發型,腦袋前半部分是平頭,後邊長發披肩,像半個清朝人,要是梳上辮子,就是完整的大清子弟。

電影|《野馬分鬃》:野蠻生長的青春

車買到手,左坤就拉着一個巨胖的同學,四處亂竄,找活兒賺錢。幫一個癡迷音樂的老闆,賣過自制的CD光牒,到某個劇組幫人錄過音。胖子挺笨,雖然是學錄音的,卻啥都不懂。

兩人的夢想,是開着冒煙的吉普去内蒙,在大草原上縱橫馳騁。還沒等出發,左坤因為酒駕,駕照被吊銷了。胖子背着左坤,花錢替他辦了一個假駕照。

終于有了去内蒙的機會,跟着一個劇組去拍戲。殺青後,兩人覺得拍戲的地方,不是真正的草原。便開着吉普去尋找草原,半道兒被警察抓了,左坤被拘留。

就是這麼個簡單的故事。對了,裡面還穿插了一段不疼不癢的愛情。大多數角色,都很概念化,面目不清,如過眼雲煙。

沒有核心情節,故事散亂,想表達的東西挺多,比如調侃學校教學方式的刻闆,老套;嘲諷電影圈的忽悠,欺騙,等等,但都蜻蜓點水,沒有說透。

說到類型,這是一部有狂野之風的電影,縱橫恣肆,野蠻生長。相比以前的國産青春片,确實不大一樣。那些片子幼稚氣,脂粉氣過重,而《野馬分鬃》江湖氣,社會氣超強。

電影|《野馬分鬃》:野蠻生長的青春

據說《野馬分鬃》有自傳色彩,部分情節取自導演的生活經曆,但顯然做了藝術化處理。看導演的照片,一張娃娃臉,甚至透着一絲稚氣,顯然是個聽話孩子的模樣,遠不是左坤的那個吊兒郎當的德行。可能是距離當今青年人較遠,總感覺左坤社會習氣太重,不大像一個大二的學生。

與期待中的《野馬分鬃》有些落差,看了也成,值一張票錢;不看,也談不上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