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周後期:周宣王中興後,幽王烽火戲諸侯,進入東周

作者:華哥曆史觀察站

公元前841年,是我國曆史上有确切紀年的開始。

這一年,發生了一件西周都城鎬京的暴動,趕走了周厲王,成為西周衰落的轉折點。周厲王姬胡是個暴虐的君主,他為了搜刮民财,施行獨占山林川澤的“專利”政策。

西周後期:周宣王中興後,幽王烽火戲諸侯,進入東周

這樣一來,就限制了占“國人”多數的平民的謀生出路,引起了極大的民憤。周厲王采取高壓手段,派人監視“國人”的活動,禁止“國人”談論國家政事,違犯的人就要被殺頭。這種恐怖手段隻能見效一時。“國人”表面上沉默了,但内心更為憤恨。

以共伯和為首的貴族,包括王宮所屬的工匠、衛兵全都參加了暴動。周厲王倉皇出逃,渡過黃河,奔匿到彘,後來就在這個地方死去了。他的兒子姬靜躲藏到召公家裡。“國人”包圍了召公的住宅,要殺死周厲王的兒子。召公無可奈何,隻好将自己的兒子交出來,冒充太子姬靜,才算了事。

從此以後,周天子在諸侯中的控制權開始動搖了。“國人”暴動說明西周階級沖突的尖銳化。

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周厲王死後,召公把太子靜奉為天子,即周宣王。

西周後期:周宣王中興後,幽王烽火戲諸侯,進入東周

周宣王面對内外交患的動蕩局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緩和了社會沖突,呈現出經濟短暫興旺的景象。首先是在政治上,他表明不搞壟斷,有事與大臣共同商議,他申令各級官吏不要欺壓百姓,不可貪财,不準酗酒,以扭轉官府中腐敗的作風。其次是在經濟上,取消了厲王時期的專利政策(一切土地、山林、河塘為王室所有),放寬了對山林川澤的控制。

周宣王還宣布“不藉千畝”,廢除籍田典禮,這是在周王室的區域内廢除奴隸制和籍田制,不僅增加了财政收入,還緩和了厲王時形成的緊張的階級沖突。籍田制是讓奴隸耕種王室和奴隸主貴族土地的一項制度。西周以來,周天子和各級奴隸主貴族控制着大面積的良田沃土,這些土地稱為公田。由于當時生産技術低下,耕作公田時需要成千上萬的奴隸,進行大規模的集體耕種。

奴隸們沒有自由,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田間勞作還要受到“田暖”的鞭打和監督,田地裡收獲的所有果實,全部歸奴隸主貴族所有。奴隸們也有一小塊自己的耕地,這塊土地上收獲的東西才是奴隸賴以生存的,但奴隸們隻有先把奴隸主貴族的土地收種完畢,才能管理自己私田的事。廢除籍田制,是把貴族、王室的公田分給奴隸們,讓他們去耕種,然後王室收取成果。這是奴隸主貴族受到壓力被迫采取的一項措施。

西周後期:周宣王中興後,幽王烽火戲諸侯,進入東周

随着籍田的廢除,籍田典禮也就顯得可有可無了。奴隸集體耕種公田,所獲物産是周王室和貴族經濟的主要來源,是以周王室和貴族對籍田很重視,每到春耕時節,周天子便舉行籍田典禮,天子在田地上親自動手挖一鏟土,然後百官們跟着挖,最後讓奴隸們耕作。

“天子親藉千畝”的典禮雖然是擺擺樣子,但實際上對大批率領、監督奴隸耕作的百官,有示範和鼓動的作用,使那些“田暖”更忠于職守了。宣王“不藉千畝”的措施,也使一部分國有土地上的奴隸轉變為“隸農”,原本沒有人格的奴隸具有了半獨立的人格,成為“隸農”,他們的勞動生産積極性有所提高,同時,厲王時遭到嚴重摧殘的農業生産也有所恢複。

宣王憑借暫時得到恢複的國力,開始對外征戰,北伐嚴猶、西戎,南征荊蠻、淮夷,出現了“中興”局面。自西周中葉,少數民族就時常有犯周的舉動,為了解除這些少數民族的威脅,轉移國内視線,周宣王先後發動了對西北嚴猶、東方徐戎、南方楚和西方戎人的征伐。周宣王二年(前826),宣王開始對南方的荊蠻和東南的淮夷發動戰争。

周宣王曾指令方叔帶兵攻打荊蠻,指令召虎率師攻伐淮夷,指令尹吉甫征讨徐戎,直到公元前810年,曆經16年的苦戰,才把那些部落征服,這樣,周王朝的版圖又擴大了。周宣王把新征伐的土地賞賜給召虎、申伯、仲山甫等功臣,從少數民族手中收複了周朝中期以後因國力衰弱而失去的國土,并且還恢複了邊疆少數民族與周王朝的關系,這與周恭王以來那種日漸冷落的局面形成鮮明的對比。

宣王晚年,不斷對外征戰,使國力損耗很大,“西六師”、成周八師都遭到襲擊,周宣王三十六年(前792),宣王征伐條戎、奔戎,慘遭失敗。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征伐西戎時,不得不把“南國之師”調來作戰。但這一仗宣王再次遭敗北,“南國之師”被戎人徹底消滅了。财力和人力的嚴重匮乏,使宣王想到要利用各級貴族手下沒有被國家控制的“隸農”,要求貴族們按實有奴隸人數從事戰争和各種勞役。

西周後期:周宣王中興後,幽王烽火戲諸侯,進入東周

這便是曆史上所說的“料民于太原”。所謂“料民”就是統計人口,在實行這項政策前,王室中就設有“司民”,掌握天下人口數字,國家對應服兵役和各種徭役的人數也是清楚的,但由于奴隸是沒有姓氏的,沒有資格列入統計資料之内,是以,貴族們就利用奴隸們為自己開辟私田,想方設法向王室隐瞞口的實際數字。

推行料民政策,就引發了王室與貴族間的沖突,當然會遭到貴族們的強烈反對。有一個名叫仲山甫的大臣,曾對宣王說:“百姓的人口數目是不能統計的,統計出确切數字,會暴露周王朝人口減少、兵源松竭的弱點,這樣,各諸侯國就會偏離王室,會妨礙到國家治理。”但周宣王不顧貴族們的反對,堅持推行“料民”政策,雖然使周王朝能控制的人口數量有所增加,兵源問題也得到暫時補充,但是,由于西周奴隸制王朝已經不是一朝一王所能挽救的,宣王的“中興”隻是延緩奴隸制社會崩潰而已,到了宣王晚年,這一中興是西周王朝衰亡前的回光返照。

就在周王朝風雨飄搖、朝不保夕的危急關頭,愚妄昏庸的周幽王繼宣王而登位了。

這位周幽王才幹聰明不及其父,暴虐無道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周幽王是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繼位後,不但沒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減輕群眾負擔,緩和内部沖突,反而重用虢石父一類“善谀奸利”的小人充當各級大臣,專門搜刮剝削群眾,結果造成“民率流亡”,進一步激化了各種沖突。與此同時,周王室巖内又遇上地震、旱災等天禍,更使群眾陷于水深火熱之中,一度遭到抑制的西北方戎狄族乘機擡頭,侵擾周室。周王朝完全滑向了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深淵,是以,幽王廢嫡立庶猶如向幹柴上投了一把火,漫天的大火随即熊熊燃起,鎬京之亂就無可避免地發生了。

西周後期:周宣王中興後,幽王烽火戲諸侯,進入東周

周幽王玩火自焚,充當了西周王朝的殉葬品。周幽王非常寵愛他的妃子褒姒,竟然色迷心竅,藐視“立嫡不立長”的傳統,廢掉太子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兒子伯服為大子,還想将宜臼殺掉,迫使宜臼逃到自己的外祖父申侯那裡。幽王一不做二不休,又廢黜了宜臼的母親申後,立褒姒為後。

幽王廢嫡立庶的舉動,嚴重違背了禮制,極大地激化了王室的内部沖突,成為鎬京之亂爆發的導火線。申後是周王朝一個諸侯申侯的女兒,申侯見幽王廢了申後和太子宜臼,自己也被從侯爵降為伯爵,私人利益受到損害,決心設法幫外孫奪回王位繼承權。可他知道,單憑自己的實力根本做不到這一點,于是将希望寄托在争取外力上。為此,他串通缯侯,共同聯合犬戎,企圖通過犬戎入侵鎬京,扶植宜臼上台,而犬戎正等待這樣的機會到來呢。

于是雙方一拍即合,發動了對鎬京的進攻。幽王十一年(前771),申侯、缯侯聯合戎兵大舉入侵,矛頭直指周統治中心鎬京。鎬京西北方向沒有堅固的防禦設施,王室直接統率的主力“西六師”也未進行力戰,緻使戎兵長驅直入,迅速抵達京郊地區,鎬京被圍。幽王坐擁愁城,隻好把解圍的希望寄托于衆諸侯的勤王部隊。按理說,如果各路勤王之師前來援救,鎬京解圍還是充滿希望的,可是周幽王當年“烽火戲諸侯”的惡作劇,此時顯示出嚴重的後果,最終導緻周幽王身首異處,宗周社稷覆滅。當年周幽王對褒姒寵愛無比,為了博得褒姒的歡心,曾輕率地玩過“舉烽火”的遊戲。“烽火”是我國古代軍事上使用的一種警報信号,用于通報敵情,征集軍隊,一旦點燃,凡是駐紮在國都周圍的諸侯,都要帶人馬立即趕來勤王。可見它是國防體系中一種很嚴肅、很重要的設施。但在幽王這樣的荒淫昏亂之君那裡,“烽火”卻成為了一種供寵妃發笑解悶的“玩具”。他不止一次地随意發烽火警報,調動諸侯率兵趕赴京師,惹得褒姒放聲大笑,自己也從中得到莫大的快意,導演了一幕幕“烽火戲諸侯”的鬧劇,結果播下了日後悲劇的種子。“狼來了”的故事說多了,不會有人再輕易相信,是以,當鎬京被圍,幽王舉烽火真的需要諸侯發兵勤王之時,諸侯卻認為這又是天子為王後提供的娛樂消遣,他們都不願意再受人戲弄,結果誰也不曾派兵勤王。幽王的烽火警報通信系統這時完全失靈了。鎬京被圍日久,勒王之師到達無期。

西周後期:周宣王中興後,幽王烽火戲諸侯,進入東周

幽王孤注一擲,派遣虢石父率兵出城,做試探性攻擊,希望僥幸取勝,振奮軍心士氣。誰知與戎兵接戰交鋒後,周師即告潰敗,虢石父也被亂兵殺死。犬戎和申侯的部隊乘勝追擊,蜂擁而進,攻入城中。戎兵入城後,大肆野蠻屠殺無辜居民,搶掠财寶,并放火燒毀宮殿和民宅。一座曆時二百五十多年的雄偉都城,至此被徹底破壞,化為一片焦土。戎兵入城後,幽王驚慌失措,計無所出。

司徒鄭伯友于危急中,指揮所屬将士奮勇力戰,乘夜保護幽王、王後突圍而出。到達骊山後令舉骊山烽火,烽火台雖煙沖雲霄,但仍然沒有一路諸侯之師前來救援,不得已隻好繼續倉皇東撤,但是終因行動遲緩,為犬戎兵追及,陷于重重包圍。鄭伯友率部左沖右突,未能突圍成功,死于亂箭之下,幽王本人被戎兵捕殺于骊山腳下的戲水之畔,王後褒姒被俘,西周王朝遂告滅亡。等到鎬京失陷,幽王被殺的消息傳來,諸侯們才明白這一回舉烽火已不再是遊戲,于是紛紛組織勤王之師,其中衛、晉、鄭、秦諸國部隊成為勤王聯軍中的主力,他們開抵鎬京城下,對戎兵發起反擊。經過激烈殘酷的戰鬥,勤王聯軍終于擊敗戎兵,将其驅逐出城,收複了飽受兵贊之禍的鎬京。

至此,鎬京之戰終于畫上了句号。鎬京收複之後,一直在申國避難的原太子宜白被立為國君,史稱平王。由于鎬京已被摧毀,一片荒涼,無法立足,平王隻好在晉文侯、鄭武公、衛共伯、秦襄公等的武裝保護下,輾轉将都城東遷到洛邑(在今河南洛陽),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從此,曆史進入了東周時期,周王朝漸漸喪失了駕馭、控制四方諸侯的力量。“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一變而為“自諸侯出”、“自大夫出”,大動蕩的歲月來臨了。

鎬京之戰的爆發和西周王朝的滅亡不是偶然的,首先是長期以來西周各種社會沖突的一次總爆發,是連綿不斷民族沖突的最大限度激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由于西周統治集團未能從根本上妥善處理内部關系,巧妙化解外來壓力,才使得一俟時機成熟,内外一并猝然發難,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至于幽王廢嫡立庶之舉,無非是誘發事變的一個契機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