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晨卸任京東CTO,京東的技術之路怎麼走?

在經曆了一系列風波,面臨重大技術轉型之際,京東又要換CTO了。

京東在3月15日宣布,CTO張晨由于家庭原因需長期在海外生活,從2019年6月30日起擔任集團顧問,同時他将卸任京東集團首席技術官(CTO)。

關于接任者,京東表示會在未來宣布相關繼任計劃。

張晨同時表示:“我很驕傲過去能夠成為京東集團決策層的一員,也很榮幸能在京東轉型成長的過程中擔任首席技術官。因為個人和家庭原因的規劃考慮,很遺憾我無法繼續全職在中國工作,但我還是很高興能繼續作為集團的顧問支援京東的發展。”

張晨在京東CTO的崗位上坐了三年左右。公開資料顯示,在加入京東之前,張晨曾擔任長達18年之久的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總裁,負責廣告與個性化産品、移動平台及應用開發以及雲計算等研發工作,還曾主導開發了雅虎通産品。

張晨卸任京東CTO,京東的技術之路怎麼走?

京東技術架構與上司人變遷

我們不妨來回溯一下京東的技術架構和技術負責人的變遷。

2009年左右,陝西鹹陽一名網際網路技術人員發現了京東商城網站的一個安全漏洞,并索要240萬元勞務費,後被警方控制。不過令人詫異的是,該漏洞在被京東修補前,已經存在了270多天。

在2010年左右的京東商城,發生過多次重大技術故障。

2011年12月,網際網路漏洞報告平台WooYun(烏雲)報告,京東商城在某些業務上存在使用者權限控制不當的漏洞,使用者可檢視姓名、位址、電話、Email等。

2012年11月,某科技媒體爆出京東出現重大漏洞,損失2億。京東回應稱消息屬實,但損失額遠沒有2億那麼多。

京東最早的IT系統是由劉強東自己寫的,其實到2008年就已經頂不住了。

張晨卸任京東CTO,京東的技術之路怎麼走?

李大學

後來加入的進階副總裁李大學帶着十幾個年輕人連打3個月的地鋪,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重做系統。這套系統設計容量是日均10萬單,當時京東日均訂單不過5000單,10萬單在他們眼裡已經是一個了不得的數字。2008年11月1日,新系統上線,日均訂單量馬上沖到1萬單。2011年的峰值是 50萬單,超出了這套系統的設計量。李大學再次做架構調整,按既定計劃将在2012年春節完成。

但是,2011年11月1日圖書限時3小時促銷,很多使用者事先将要買的書放進購物車,一到活動時間就送出訂單。如開閘洩洪,瞬間流量沖高,達到一秒10萬單,系統分辨不出圖書庫存情況,下不了訂單的使用者不斷刷庫存,系統癱瘓了。

我們再往前推,劉強東在電商大戰期間,發過一條微網誌圖檔。圖檔上劉強東端坐,神情嚴肅,桌子上面還放着一把劍。劉強東說,要請負責IT前端的李大學、負責IT後端的副總裁姜海東喝茶。負主要責任的李大學在外出差,躲過了一劫。回到北京後,他到劉強東處領罪。2012年6月,姜海東正式離職。

李大學是何許人也?他原來是天極網的副總裁,後來因為家庭變故北上。在京東早期發展曆程當中,京東總是經常出現流量突發造成當機的狀況,劉強東非常惱火。當時,京東商城還浮在水下,沒有名氣。劉強東以20萬元的高薪聘請李大學擔任技術總監。很快,他的技術優勢發揮了出來,京東商城再也很少當機。

不過,随着京東高爆發性的增長,技術圈人士認為李大學的技術能力和經驗已經不足以應付海量的資料以及伴随的安全問題。

2012年1月,京東商城正式設立CTO職位。劉強東相中了王亞卿,一來為上市包裝團隊,二來是想借助王亞卿的經驗全面提升京東的技術能力。

張晨卸任京東CTO,京東的技術之路怎麼走?

京東第一任CTO王亞卿

在此之前,王亞卿是在Oracle服務了13年,擔任Oracle全球副總裁,主管資料庫、中間件和雲計算領域的研發工作。王亞卿任後開始推動IT技術與京東現有部門的融合,整合現有技術和平台,建立統一的技術方向和資料架構,改善整體架構的穩定性。至此以前京東的.NET架構,正式轉向Java。

但是後來京東這位首任CTO王亞卿也宣布離職,距離其上任不足一年。

王亞卿的離開原因至今未解,但京東的研發體系必須找個人先統領。老将李大學這時候又被派上了用場。但李大學沒有被任命CTO,說明了劉強東認為京東還應該找更強的技術空降兵擔當這一角色。

在幾次京東年會上,劉強東宣布京東要全面向技術轉型,“要用12年的時間,讓技術驅動和支撐今天所有的業務”。在他看來,未來12年,京東隻有三樣東西——“技術!技術!技術!”

”我們用了很長時間讓大家認同京東是一家非常成功的零售公司”,劉強東曾說,“接下來,我們會用同樣長甚至更短的時間,讓大家認同京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技術公司。”

京東要實作劉強東指引的新目标,需要一個适合京東的CTO和他帶領的優秀技術團隊。

2015年3月31日,張晨正式×××京東,并接替李大學,擔任京東集團進階副總裁,負責京東商城技術研發體系工作。加入京東半年之後,張晨被任命為CTO。在張晨到任之前,CTO這一職務在京東内部已閑置近3年時間。

張晨卸任京東CTO,京東的技術之路怎麼走?

在張晨的強力主導下,京東開始對技術部門做大刀闊斧的改革。

這一次,京東把技術部門從業務部門剝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技術大體系,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核心技術研發團隊,包括雲、大資料、AI等技術團隊,二是應用技術研發團隊,主要服務于京東商城業務,兩大團隊直接從屬于CTO大系統。

通過此次架構調整,京東的技術部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獨立性,包括雲、大資料、AI業務的技術研發團隊第一次開始了自主的技術研發。

“京東的核心基因是電商,技術一定要相當強大。之前京東技術一直是服務于業務,現在我們要引領業務”,對于當時的改革,張晨後來回憶說。

此後,在劉強東的支援下,張晨帶領的技術團隊又開始在物流以及供應鍊領域發力。

2016年3月,京東X事業部成立,承擔的職責主要是對智能物流系統的研發,包括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等。2016年11月底,京東Y事業部成立,目的是重構智慧供應鍊。如今這兩個部門都獨立于商城體系之外,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在今年的618活動期間,X事業部的無人車、無人倉,Y事業部對于曲美等線下零售店的零售方案的改造等,都成為京東在技術上對外強調的亮點。

2017年,技術轉型初見成效的京東,再一次調整組織架構。這一次,京東把商城的技術研發團隊了做了前台和中台的拆分。尤其是中台的組建,通過系統性輸出元件化資源和技術能力包,使得京東前端的具體業務可以更加靈活地開展。這一模式在阿裡、騰訊等大公司都被廣泛采用。

在2018年底的組織架構調整中,京東再一次強化了“大中台,小前台”的業務模式。這一調整背後,說明在底層技術輸出上,京東已經具備一定的能力,這與張晨的推動密不可分。

張晨曾表示,過去這幾年京東最大的變化就是從一個業務驅動變成一個技術驅動的公司。技術驅動,首先是人才的驅動,為此京東還專門在美國矽谷建構了200人的科學家團隊。

近年來,為了推動技術轉型,京東在持續加大投入技術研發。2018年第三季度,京東技術投入達34.5億元,同比增長96%;2018前三季度研發投入超過2017年的總和。2018年全年,京東技術投入達到了121億元人民币,同比增幅82.6%。

在去年京東618啟動會上,京東更是一反常态,全場活動沒提任何促銷政策,出來站台全是京東技術研發負責人。

時任京東CTO的張晨緊随才是京東商城CEO徐雷登場。

“如今的京東已經是一艘巨輪,任何1% 的增長,背後都是對技術和效率的深遠影響”張晨說,“如何通過技術和平台的搭建,幫助内部團隊實作更高效、更高産的目标,這是過去幾年來,管理層和技術團隊不懈的追求。”

京東技術架構日漸成熟,張晨功不可沒。

去年11月,“京東金融”品牌正式更新為“京東數字科技”(JD Digits),CEO陳生強親自站台宣布更新。在那場大會上,“技術”這個詞又被頻繁提及,比如更新了的“數字科技”,産品包括以往的數字金融産品外,京東還希望将數字技術(包括大資料技術、人工智能、IoT等)與實體産業相結合,進行産業數字化。

随着“技術”這件事被京東提上了日程,京東無疑比以往時候更加需要一個合适的CTO。

如今三年多過去,張晨的離職,使京東的CTO又出現了空缺。7年來,這一職位的變動有些相對頻繁。

不過,變動并不一定是壞事。

CTO有多重要?

沒有技術領軍人物、CTO缺位直接導緻技術勢微,技術在總辦沒有了代理人、話語權缺失,進而無法做技術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在阿裡,CTO幾乎是僅次于CEO的實權人物。不過,空降的CTO想要處理紛雜交錯的利益關系,協調各事業群橫向打通業務技術體系,統籌規劃和推進技術演進,也是件很艱難的事情。

正如張晨所說,企業CTO的另外一項重要職能,就是制定企業的IT人才戰略。為此51CTO面向企業推出了教育服務平台——51CTO企業IT學院,針對企業IT技術人才的培養、優化、選拔、招聘等服務需求,企業IT學院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學習服務、課程資源服務、線上測評服務、人才咨詢服務等模式,為企業IT專業技術人才的體系化培養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詳情咨詢:400-101-1651轉4

在走了幾任CTO後,京東又将開始迎接新的挑戰。随着技術架構的轉型調整,加上劉強東對CTO的新一輪渴望,京東CTO很可能已經在路上。

張晨卸任京東CTO,京東的技術之路怎麼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