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LP思考問題六個層次模型,助你有效地提高分析能力

大家好,我是 夢想家Alex 。之前我在年度總結 👉 ​​回首2021,劍指 2022 | 我的年度總結​​ 文章中提到過,一個人的成功,20% 靠的是專業技能,40%是思維模式,40% 是為人處世 。很多讀者看完之後不太了解,今天我就想通過這一篇文章,為大家分享 NLP 思維邏輯層次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面臨線上線下的轉型,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都在尋找出路。

但有的人成功了,而有的人失敗了。

有人說,除了每個人手上原本的牌,關鍵還看“打法”。

假設現在你是一個某品牌的線下代理商,在某商場租了一塊地方,在之前的兩年中,你的銷售資料都算穩定,你主需要每周巡店一次即可,不太操心。

但是最近情況變了,一開始你發現銷售資料下滑,接着有店員告訴你,原因是“網上零售價”比“進貨價”便宜,實體店變成了顧客的“體驗店”:看好了款式就去網上下單了。

正在士氣低落的時候,你的店長來跟你提離職……

你想到了越來越貴的租金,還有積壓在店裡的庫存,還有家裡越來越大的開銷……

現在,在接着往下看之前,給自己一點時間,想一想,你會怎麼辦?

遇到這種問題,有些人會說:

線上毀了線下!

實體經濟這麼差,還讓不讓人活了!

現在的人也太沒有忠誠度了,稍微有點事就跑!

有些人會稍微冷靜一點:

要不要提高提成,先留住員工?

要不線上線下一起?也去線上開個店……

有沒有能夠批量采購的,趁着節日做點活動?

還有些人可能想得更遠一點:

找有經驗的人咨詢一下?

有沒有可能成這個機會直接轉型,看看哪些新品值得做?

你看,能不能走出困境,甚至能不能把困境變成機會,關鍵和一個人面對問題時的反應和思考有關。

—  1 —

層次1:環境​

理查德·班德勒和約翰·格林德在1976年創辦了“NLP教育訓練”,NLP的意思是“神經語言程式學”,在企業教育訓練中廣泛使用,并且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微軟領袖比爾蓋茨、大導演斯皮爾博格等許多世界名人都接受過 NLP教育訓練。

在“NLP了解層次模型”中,提到思考有六個層次,并且有高低之分。

這六個層次分别為:

  • 環境
  • 行為
  • 能力
  • 信念/價值觀/原則
  • 身份
  • 精神

低次元的視角看某個問題,覺得無法解決的時候,提高思考的次元,也許就變得易如反掌了。

NLP思考問題六個層次模型,助你有效地提高分析能力

層次一:環境

這裡的環境指的是:時間地點人物。也就是你身邊的人——同僚、上司、朋友、家人;你所處的公司或者團隊;你面對的競争對手;目前的市場環境等等。

當思考處于這一層的時候,口頭禅往往是:都是你們的錯!

例如把店面銷售業績下降的問題歸結為“線上經濟”,甚至直接罵馬雲。

當一個人把所有的不幸都歸咎于“外部環境”的時候,能做的事情就隻有“抱怨”了。

—  2 —

層次2:行為

相比于前一層,“行為”層的口頭禅是:“我還不夠努力”。

這一類人往往看上去非常樂觀,充滿正能量。他們不妥協,他們拼命,是典型的“實幹家”。

在面對門店營業的問題上,他們可能給出的答案是:

房租又不是8小時的,我就不能開成24小時店?隻要我努力,肯定能解決問題!

但問題是,努力是好事,可很多問題并不是“隻要努力”就能解決的。

—  3 —

層次3:能力

很多人勤奮,不顧身體和家庭的996,但已過35歲依然被逃不過被“抛棄”的命運。

門店生意不好,有沒有可能是店鋪的營運方式太老了?是不是也應該學一些留客技巧?做一些社群經濟?搞一下線上直播?

如果這麼想,就是從“行為層”上升到了“能力層”。

能力層的口頭禅是:方法總比問題多!

任何問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何況“太陽底下無新事”,你遇到的問題肯定也有人遇到過,其中一定有成功解決問題的人。比起自己瞎琢磨,瞎嘗試,為何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4 —

層次4:信念/價值觀/原則

不管是能力還是方法,如果你去找,往往能列出很多很多條。

這時候,是不是都要一一聽取呢?

當然不是。

即便是類似的問題,也隻能是“類似”,你目前遇到的情況一定有其特殊性,是以這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就是:“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進入到了第四層。

選擇什麼做,什麼不做;

什麼先做,什麼後做;

什麼花大力氣去做,什麼微微做一下……

即便是同樣的三件事,給的輕重緩急不同,結果可能大不相同。

這往往是我們在讨論一個問題時,争執不下的關鍵。

還是用門店舉例,在這裡你可以停留一小會,想一想:

成本、團隊、市場、營銷、管道,這些可能都是問題,你先解決哪一個呢?

—  5 —

層次5:身份

“因為我是某某某,是以我會如何如何”,用這種方式來思考,就進入到了“身份層”。

有個小故事,講的是三個人泥瓦匠,有人問他們在幹什麼,一人回答“在砌牆”,第二個人回答“在蓋樓”,第三個人回答“在建設城市”。這就是源自他們對自己“身份”的定義。

如果你要成為設計師,在門店情況不好時,你可能選擇關掉門店,去能幫助你實作理想的地方,哪怕隻是打工;

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創立品牌,你可以繞過你的供貨商,去找代工廠,解決“拿貨價”的問題。

你給自己“身份”的定義,會建構你的“信念/價值觀/原則”,并在此基礎上做出相應的計劃于行動,這一類人的“積極”是自發的。

—  6 —

層次6:精神

典型的例子是喬布斯,當年他問出一句:

你是要一輩子賣糖水,還是跟我一起改變世界。

給對方帶來的震撼就來源于這種高一個次元的思考方式。

“活着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這就是他們的口頭禅。

這些人是少數,他們的思考其實就是兩個字“利他”。

我如何推動社會進步?

我如何讓更多人受益?

對于他們,我真的隻能獻上崇拜與尊敬,正如一本書名——《人類群星閃耀時》,他們就是照耀我們前行的繁星。

   寫在最後

在NLP模型中,上層可以看透下層,但下層往往不能了解上層。

是以,到底在這些“精神層”的人腦中,他們是如何思考問題的,其實能了解的人很少。

不過,我認為,我們并不是要在每一件事上都追求最高層次的思考,畢竟每個人的生活重心本來就不同,任何能力也都不是一蹴而就,就連讀《紅樓夢》,也有“少時讀與老年讀感受完全不同”的評價呢。

正如有句話所言:有些事情,知道即是開始,知道亦是結束。

先了解,再慢慢學習,人生不會一蹴而就,能力不會,不是嗎?

好了,本篇内容分享暫時就到這裡,如果覺得有用,就請分享到朋友圈吧。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 END -

你好,我是夢想家,一個千禧年的雙魚座程式員。

寫作2年,全網粉絲10w+的技術部落客,目前在自主創業,計劃在25歲之前實作時間和财富的自由,未來要做到獨善其身,又要兼善天下,做一個有影響力的領袖級人物!

我每周至少更新一篇原創,不僅分享大資料相關資訊,更多關注于思維模式的更新,以及程式人生的感悟,希望每一篇推送都能給到你不一樣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