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傅佩榮:沒有人能真正幫到另一個人,如何化解痛苦?你要靠四件事

作者:傅佩榮

視訊加載中...

你本身發生任何災難都不要擴大。

因為人間的災難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停過。

你說你悲慘,我就能找出許多比你更悲慘的遭遇,讓你覺得很幸運。

通常我們隻看失去什麼,沒看擁有什麼。

這種觀念轉變本來很容易,但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怎樣呢?

朋友錢借的時候多麼誠懇,要錢的時候好像我欠他一樣。

這種事我從年輕到現在一直發生,發生之後怎麼辦呢?

發生之後把它放在一邊。

我已經損失了金錢,還要損失我的精神嗎?

這種朋友不要再繼續交往就是了。

叫做置之死地而後生,從最沒有希望的地方重新開始。

傅佩榮:沒有人能真正幫到另一個人,如何化解痛苦?你要靠四件事

我們經常在事件發生後學到一些教訓,事件發生是原因,學到教訓是結果。

這個教訓讓我們預防下一次的災難,這就是從因果中學會,從失敗中學習。

人的本能就是,通過學習增加自己的經驗,經驗就是做出更好的選擇,以後避開不必要的災難,這叫從因果中去學習。

我有個朋友被車從後面撞到了。

他住醫院想通一個道理,就是從今以後走路一定要走馬路的左邊。

因為規定行人走右邊,車子開右邊,車子從後面來撞到人很正常;

相反,如果車子開右邊,行人走左邊,車子迎面而來,你很容易閃開。

這就是得到的教訓,不能說在街上被車撞,從此以後不上街,這個教訓太大了,我們不能接受,隻能說以後保護自己的安全。

當然也有大的因果。

有一位高僧,他講道理很淺顯,但是很深刻。

他說,如果你是一個賣便當的人,有兩個原則:

第一,便當不要賣得比别人貴;

第二,自己吃自己賣的便當。

很多買便當的,自己小孩是不吃自己便當的。

很多農村種菜的人,絕不給自己小孩吃自己家種的菜。

他們去更偏僻的地方,去買一些蟲子咬過的、沒用過農藥的菜來吃。

打農藥的菜送到都市,給我們這些城市人吃。

是以,我們每年吃掉的毒菜好幾公斤,現在看不出來,将來老了之後生病,冤無頭債無主,你根本不知道找誰。

是以每個人都應該明白自己的本分要做什麼,你把本分盡好,這個世界就會比較穩定。

傅佩榮:沒有人能真正幫到另一個人,如何化解痛苦?你要靠四件事

練習從别人的眼光看待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

你碰到災難了,不要自怨自艾,好像是我出事了,全世界的人都要來看我,這就是太自我膨脹了。

這個世界上從根本上說,沒有一個人可以幫到另一個人。

因為生命在于内在的感受,外面不管如何,也許有人可以幫你,但内心的感受和體會誰能幫得上忙呢?

就好像參加群體活動會非常快樂,有種共融的精神,大家為了一個目的而奮鬥,在一起非常愉快。

但是回到内心,你還是要孤單去面對自己的問題。

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獨特的課題,即使最好的朋友,哪怕天天在一起,隻要看了一篇不一樣的文章,一個不一樣的電影,生命就開始不一樣了。

我們這一生,有誰可以和别人的生命完全重疊呢?

不可能的。

你可以參加團體,但不代表你就完全成為團體的一分子。否則,你的個性何在?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

我們活在世界上,要跟每個人和諧,就好像演奏交響樂,每種樂器發出的聲音都不一樣,但是合起來可以很和諧。

我們生活在自由的時代,如何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面對自己的生命,這是很大的壓力。

有位作家提到,現代人很多在逃避自由。

因為自由是讓你選擇成為你自己,你如果選擇的話,就要為後果負責,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你不見得承擔得起來。

是以,學習從别人的眼光看自己,就是避免自我膨脹,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即使問題是别人造成的,感受的也是你,這是基本一個新的生活态度。

如果學不會讓自己的生命獨立起來,練習自我防衛,不能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你就永遠會有所依靠。

有所依靠的生命,表面看起來比較輕松,事實上沒有内涵,一旦被你所依靠的人或物撤掉,你的生命就落空了。

傅佩榮:沒有人能真正幫到另一個人,如何化解痛苦?你要靠四件事

一個人努力奮鬥,最後無非就是退休、年老、生病、離開這個世界,了不起有一個隆重的喪禮。

是以你這一生得到什麼?

如果最後都要歸于平淡,那麼這一生的價值觀就需要調整一下。

你需要厘清三個概念:

我需要什麼?

我想要什麼?

什麼才是重要的?

我們的需要其實很有限。

需要三餐,需要有個地方可以住得安全。

但是想要是無限的。

如果廣告不利用人的想要心理的話,根本不能夠成立。

整個商業社會就靠我們的欲望在推動,代表人的欲望永無止境。

有時候我們會向往田園生活,好像回歸原始時代,跟自然親密接觸,人沒有那麼多需求,活得自由自在。

但是人類社會不可能回頭,那樣的境界永遠不能再回來。

是以,還是要面對當下,面對自己的人生。

當災難來臨,可以有四個方法,讓你對自己身上發生的事,重新做出安排。

如此一來,你這一生有了立于不敗之地的條件,不會怨天尤人;

當然,方法怎麼用,要看自己如何思考,如何接受它的暗示。

否則一有問題就希望别人安慰鼓勵,雖然是人性正常的表現,但這樣是不夠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