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傅佩榮:你為什麼過這樣的人生?人生三大奧秘,弄懂才能豁然開朗1 如何面對人生痛苦?2 痛苦源自兩種執着3 如何看待人間的惡?4 死亡是一個通道5 信心、希望與愛

作者:傅佩榮

視訊加載中...

我們談人生哲學最後的目的,總希望可以了解自己人生的意義。

什麼叫意義呢?

“意義”這兩個字,就是了解的可能性。

你能夠了解人生是怎麼回事嗎?

你現在過這樣的生活,你能夠有個說法嗎?

你如果說得出一個道理,代表你了解了人生,人生就有意義了。

信仰能給人帶來什麼?

信仰可以幫助人了解人生的意義,了解三大奧秘。

人生的意義跟三大奧秘有關,人活在世界上最大的問題就是三個:

痛苦、罪惡跟死亡。

隻有充分去思考了解這三點,人生才能夠豁然開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1 如何面對人生痛苦?</h1>

第一,有關痛苦。

人活在世界上,為什麼會有苦跟樂?

而且往往覺得樂很短暫,為了得到樂,經常要付出許多痛苦的代價。

信仰能夠讓你面對痛苦嗎?

是的,真正的宗教信仰,對于痛苦都有一定的立場。

有的宗教選擇直接面對痛苦,承擔它的考驗,比如基督宗教。

耶稣說:“你們要背十字架跟着我走”。

活在世界上,每個人都在背自己的十字架,這十字架當然是一個比喻,因為背十字架最後到了山上要被釘死的。

人這一生最後是要結束的,這一生走在一個痛苦的考驗之路上。

把痛苦當做一種考驗。

比如說,身體上生病衰老了;情感上跟人生死離别,或有各種誤會,各種煩惱;

靈性上覺得空虛、絕望,這些都屬于痛苦的範疇。

面對痛苦的時候怎麼辦?

不用詛咒,也不用逃避,就直接面對它;

把它當做洗滌自己,提煉自己精神層次的重要過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4">2 痛苦源自兩種執着</h1>

另一種,是對痛苦有所覺悟,了解這一切的根源何在,并加以化解,就要說到佛教思想。

佛教要人能夠覺悟到衆生皆苦,因為生命的本質就是犧牲别的生命,完成自己的生命。

我們每天要消耗很多食物,要吃掉這些植物動物,才能維持自己的生命。維持人的生命,就是消耗其他的生命。

那麼,也許我們的生命也在更大的人的手上被慢慢消耗掉。

這樣一來,覺悟生命的本質可能就是一個痛苦。

痛苦最大的來源就是兩個:

一個是對于自我的執着;

另一個,是對這個有形可見、充滿變化的世界的執着。

佛教就是教人化解這兩種執着,覺悟一切都是空的,并沒有什麼真正的自我存在,也沒有真正的世界存在,一切存在都是緣起。

緣起,就是各種因緣條件成熟,顯示出來的現象;

它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每一樣東西在本質上都是空的,這就是緣起性空。

這樣一來,何必太過執着呢?

面對痛苦能夠有這樣的覺悟,痛苦就不是問題了,也不必覺得太難過;

有痛苦的時候就認真地甘心承受它,在承受的過程裡讓自己成長,這才是重要的。

傅佩榮:你為什麼過這樣的人生?人生三大奧秘,弄懂才能豁然開朗1 如何面對人生痛苦?2 痛苦源自兩種執着3 如何看待人間的惡?4 死亡是一個通道5 信心、希望與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5">3 如何看待人間的惡?</h1>

第二,有關罪惡。

罪惡是什麼?

我們活在世界上常常發現,為什麼人的世界這麼複雜麻煩?

殺人、放火、詐欺,各種傷天害理的事情。

為什麼人會這樣做?

中國曆史上那麼多的人禍,你去了解簡直覺得不敢相信。

從漢代以來,每隔一段時間就發生大饑荒,後面就是人吃人的事情,幾乎每個朝代到結束的時候都會出現,真是太凄慘了。

漢代的時候中原地區,人口将近六千萬,一路發展下來經過将近一千多年,到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幾次戰争下來之後,清朝初期的時候,中原地區的人口也差不多是六千多萬。

這是什麼樣的情況?

可以想見多少人在戰亂裡面犧牲了。

我曾經聽一位曆史學家提到:“近三十年是中國曆史上沒有各種内外戰争最好的情況”。

這才想到,曆史上确實太多戰亂。

它的起源是各種邪惡的事情,過程裡面各種邪惡更是變本加厲;

結束之後能不能更好?也沒有把握。

而信仰能帶給人什麼呢?

信仰對于罪惡是絕不妥協的,要力求在裡面追求人間的正義。

可以想一下,如果沒有信仰,有時候人實在是受不了的。

彌天大惡吹過來,就像飓風一樣把一切都卷走,那人還剩下什麼?

有信仰,一定會儲存自己的良心,最後的一點光明,等待黑暗之後的黎明重新出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6">4 死亡是一個通道</h1>

第三,有關死亡。

最難了解的當然是死亡。

死亡是怎麼一回事?

死亡是一個通道,死亡不是結束,不是單純說死了什麼都沒有了,那是一種虛無主義。

經過死亡這個通道,會有另外一種不同的生命。

怎麼樣不同呢?

各個宗教的信仰會做進一步解釋。

我隻舉兩位哲學家做例子來說明。

第一位是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被誣告,接受審判,最後被判死刑。

他公開說,死亡隻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我的生命全部消失,就好像是進入一種無夢的安眠。

一般人平常睡覺不做夢會覺得很快樂,那麼死亡不就是從此不再做夢嗎?一切都消失了。

既然這樣,有什麼好在意的呢?

他還提醒審判他的五百位法官,“我被死亡追上了,但是你們被邪惡追上了,我們之間誰比較幸運,誰比較符合神明的要求,還說不定”。

他當然有他的自信,認為死亡隻是一個通道。

第二種,蘇格拉底說,死亡就像我的身體對我不再有束縛了,隻剩下我的精神,或者說靈魂。

靈魂向往是什麼?

死後就去跟相近的人在一起。

蘇格拉底一生都在探求真理,死後就跟也在探求真理的許多古聖先賢在一起了。

傅佩榮:你為什麼過這樣的人生?人生三大奧秘,弄懂才能豁然開朗1 如何面對人生痛苦?2 痛苦源自兩種執着3 如何看待人間的惡?4 死亡是一個通道5 信心、希望與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7">5 信心、希望與愛</h1>

第二位是孔子。

孔子認為死亡一方面是自然生命的結束,這是難免的,因為有生就有死,是任何生物必然的宿命。

但另一方面,孔子說“死亡是價值生命的完成”。

儒家思想為什麼可貴?

就在于他強調人在真誠的時候,會發現内心有一種向善的力量,這叫做“人性向善”,這一生就要設法“擇善固執”,最後的目的是“止于至善”。

這一生能不能完成價值的生命,就是這一生能不能對得起自己,作為一個人的人性的要求。

這樣看待死亡,死亡又有什麼好擔心的?

是以,信仰能夠給人帶來什麼?

總結起來就是三點:

第一,始終保持信心。人的生命可貴的不是身體跟心智,而是靈性的層次。

第二,活在希望裡面。

就像但丁在《神曲》中寫到地獄的時候,他說“進入地獄之門的要放下希望”,我們活着有信仰,始終有希望。

第三,對人要充滿愛心。

有的宗教講博愛,有的講慈悲,基本上都是因為有了覺悟之後,從超越界的角度來看待人間的一切,這時候就會發現人與人之間其實都是兄弟姐妹,有共同的大的生命來源。

這樣一來,我跟别人來往時,應該珍惜每一次的機會,好好相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