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傅佩榮:人為什麼焦慮?原因就這兩點,要學會給焦慮的生活做減法

作者:傅佩榮

人活在世界上難免會有些焦慮。

我們首先要了解焦慮是怎麼回事?焦慮怎麼來的呢?

究其原因,最主要就是“欲望”跟“比較”這兩點。

說到欲望,無非兩種情況:

一種是有欲望沒有得到滿足;

一種是得到滿足之後又怕失去。這就是标準的患得患失。

而講到比較,情況更複雜了。你要比較的話,那是沒完的:

從開始就要比祖先怎麼樣?父母如何?出生背景怎麼樣?

然後,自己奮鬥的過程從念書、考試、升學、社會上的成就一路發展下去;

最後,還要比較子女。

這樣,人生不是太辛苦了嗎?

羅馬時代一位哲學家叫做塞内加,他說:

“所謂窮人,不是那些擁有很少的人,而是那些欲望很多的人。”

換句話說,欲望太多,你再怎麼樣富有都覺得自己不夠,還是會有焦慮的。

如果你欲望少,雖然可能很貧窮,但是你會覺得很滿足。

可見人真正需要調整的,是自己的心态。

心态不對,任由欲望去發展,那是永無止境的,也會給人生帶來災難。

俄國有一篇小說,講到有一個大地主,很欣賞他的一個農奴,就想賞賜給他一些土地,跟他說:

“明天早上從第一縷陽光出來,你就開始跑,跑到太陽下山,所有你跑過的地方通通屬于你的”。

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

于是,第二天一早這個農奴就開始拼命跑。

别人勸他休息一下,吃點東西喝點水,他說:

“不行,這麼好的機會怎麼可以休息呢?我多跑幾步,就多很多地方屬于我了。”

終于到了太陽下山的時候,他跑回出發點,結果倒下來就死掉了。

傅佩榮:人為什麼焦慮?原因就這兩點,要學會給焦慮的生活做減法

到頭來,他所需要的隻有三尺寬、六尺長的一塊墓地罷了。

是以,人活在世界上,有時候真的要想開一點,看得比較完整一點。

那麼如何應對生活中這些“欲望”和“比較”呢?

我的答案是,做減法。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為學日益”,學問是永遠念不完的。

莊子說“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要追求的知識是無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實在是不但辛苦而且危險”。

傅佩榮:人為什麼焦慮?原因就這兩點,要學會給焦慮的生活做減法

是以,不光要懂得“益”,還要懂得“損”。

隻知道做加法,不懂得做減法,這樣的人生當然是越走越累;

用莊子的話說,就是“辛苦而且危險”。

是以老子接着說,“為道日損”。

你要追求“道”,就要每天減少。

為什麼要追求“道”?要每天減少?

因為,人活在世界上,他的生命來源是“道”,最後也要回歸于道。

你想要悟“道”,找到來源與歸宿,就要每天減少一些從外面得到的東西。

事實上,從外面來的,最終也會從外面失去,你真正得到的是什麼呢?

古代有個故事,說一個有錢人,有個窮朋友。

有一天,這個窮朋友就拜托有錢人說:

“聽說你家裡面有個倉庫,裡面堆滿了金銀珠寶,能不能讓我去看一看呢”?

有錢人說:“看一看沒有問題,你不能拿”。

窮人就說:“當然不拿”。

于是,窮人就跟着進了有錢人家的倉庫,裡面真的全是金銀珠寶,他全部看一圈,出來之後,就對有錢人說:

“我現在跟你一樣有錢了”。

有錢人吓一跳說,怎麼會呢?

這個窮人就說了:

“你這些财富主要是用來看的,我現在到裡面去也看了一遍了,那不是跟你一樣有錢了嗎”?

仔細想想,這話是有道理的。

一個人财富太多了,憑自己難道用得完嗎?

請問你有多少時間?多少力氣?你吃得消嗎?

是以,那些金銀珠寶不就是擺着看的嗎?

錢本來就是身外之物,要對人有用,它才是真正的錢。

是以,在這個時候你要不要做減法?你自己考慮。

人為什麼要用減法?

目的是希望能夠“悟道”,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來源與歸宿。

在身心方面,慢慢集中注意力,把力量放在追求“悟道”上面;

要從身到心,再到精神的層次去發展。

接着就要問,怎麼樣做減法呢?

以我自己的經驗,首先要珍惜時間。

人的生命是在時間的過程裡面開展出來的,時間就是生命。

是以,我們首先要懂得珍惜它。

那些重複的、無聊的、不必要的事,能夠放開就放開。

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真正是你該做的事情上。

比如我近三十年來,一直堅持到各地傳播國學。

這是我自己認定的事情,是以我把大部分精力投入進來。

至于經常有人請客應酬,除非說别人有事需要我幫忙的,能幫的話,打個電話就可以了;其他無關緊要的應酬,實在不必。

我也經常會收到别人邀請,希望我擔任什麼顧問、什麼委員,說挂個名就好,不必做什麼事的,我能夠推盡量推。

因為名也是身外之物,沒必要花費精力在這上面。

另一方面,是管理好自己的事情,讓自己的生活具有更高自主性。

如果你現在的生活軌道已經是正常的,你對于這樣的生活方式覺得蠻安穩的,那何必改變它?

西方近代一位哲學家叫做斯賓諾莎,他因為出版著作受到很多人關注。

德國海德堡大學,特别請他去當教授。

斯賓諾莎隻花了很短的時間,就做出了答複:

我現在的生活過得還不錯,何必改變它呢?

事實上,斯賓諾莎是靠磨眼鏡片為生。

按照世俗的看法,如果到一所名校去當教授,會有好的待遇、更高的名聲。

但斯賓諾莎覺得,我已經有謀生的辦法,其他時間可以全情投入研究哲學;

至于更多的錢、更高的名聲,這種改變又有什麼意義呢?

因為基本上在生活的,還是你自己。

現在人的焦慮太多了太多了,有的時候是欲望很複雜,比較起來更是造成各種困擾。

那麼,你要學會用減法,這就是老莊智慧的啟發。

追求“道”,慢慢減少你對外在事物的依賴;

這樣才能夠使自己從身到心,再到精神,一層層往上提升。

如何用減法呢?

說具體一點,就是珍惜時間,把握該做的事。

同時,盡量少麻煩别人,讓自己的生活具有更高的自主性。

這樣,就可以對于焦慮的生活有一些改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