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即墨古城大講堂林少華:日本美學與中國禅意

作者:青島記者
即墨古城大講堂林少華:日本美學與中國禅意

2021年11月19日,作為青島市即墨區為民辦實事項目及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重點項目(活動)的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到著名翻譯家、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林少華做主題為“日本美學與中國禅意”的專題講座。本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青島出版集團主辦,青島市即墨區文化和旅遊局、首頁傳媒、商周刊社承辦,青島市即墨區圖書館等機關協辦。

林少華教授從潔淨之美、洗煉之美、素樸之美、時序之美、群體之美、陰柔之美、感傷之美、象征之美八個方面講述了日本美學與中國禅宗的關聯性,同時進行了中日美學觀念的比較。

即墨古城大講堂林少華:日本美學與中國禅意

日本禅學思想家鈴木大拙曾說:“俳句是日本人心靈和語言所把握的最得心應手的詩歌形式,而禅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盡了自己卓越的天知。”

林少華教授認為,禅本質上是洞察生命本身的哲學,認為永恒即當下的每一個瞬間,強調某個瞬間的頓時感悟。而俳句恰恰是掐頭去尾,傳達一種瞬間的心靈安甯與自由,傳達萬物皆空的純淨的愉悅感,可以說是禅宗拈花微笑的詩意表現。

林少華教授指出,日本美學也存在超乎正常的内容,甚至具有可怕的毀滅性。像三島由紀夫及其本人自殺事件所表現的暴烈之美,就是一個顯例。這些審美傾向也需要我們保持清醒和警覺。

即墨古城大講堂林少華:日本美學與中國禅意

部分精彩内容分享

潔淨是日本美的前提條件。日本學者大野晉考證,日語裡表示美麗、好看的詞語“美しい”最初的意思是爽淨、幹淨,沒有污垢。後來頻繁使用的“綺麗”(きれい),一開始也是指幹淨、清潔,現在仍有這個意思。同西方、中國在美的方面尚善、尚大、尚力、尚豐不同,日本人更尚潔。“潔就是美”的審美意識已經滲透到日本人生活的幾乎所有層面。

較之西方追求精雕細刻,中國喜歡富麗堂皇,日本更推崇素樸美、自然美、原始美、樸拙美、寂寥美、不平衡美,甚至是殘缺美或者缺憾美、廢墟美。日本語境中的殘缺美乃是追求完美中的殘缺,乃是十全十美的殘缺,匠心獨運的樸拙,洗盡鉛華的素樸,這點有别于西方和中國民間審美趣味的主流。

時序之美在和歌俳句上面顯而易見。可以說去掉四季時序,日本的詩歌陣列幾乎潰不成軍。最典型的莫過于俳句中的季語,每首當中都有點季之語,比如油菜花是春天的季語,沒有這個就不能成為俳句,就不能成為詩。嚴格程度大概僅次于中國格律詩的格律、聲韻、平仄、對仗等要求。

在關注的對象上,較之中國人眼中洶湧的茫茫宇宙、幽幽天地、浩浩滄海、巍巍高山,日本人關注的是微觀世界、弱小生命。在繪畫領域,日本風景畫,在構圖上很少從開闊的視野收納風景,而大多撷取自然的一角。在文學世界,以優美細膩柔慢婉約為鮮明特點。

受中國魏晉至隋唐時期文藝風尚的影響,日本詠花主要詠的是梅花。公元1200年以後,梅花的地位由櫻花逐漸取而代之。由欣賞淩寒鬥雪生命力頑強的梅花轉而欣賞花開三日好的生命力脆弱的櫻花,而且較之其盛開怒放之時,更衷情于花事闌珊之際,不知道有多少日本人借此抒發凄婉、落寞、悲涼、無奈的情懷。較之朝霞滿天、繁花似錦,夕輝下的斷牆殘垣枯草凋花更能深切觸動日本人的心弦。這也展現了日本三大美學概念,即物哀、幽玄、侘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