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說辭—龐會真的殺盡了關羽後人?

作者:麻雀的約定

讨論之前,先看下龐會的父親龐德和關羽之間發生的事情:

龐德時人稱為白馬将軍,原為馬超部下,馬超兵敗後投奔張魯,之後馬超歸降劉備,龐德随張魯歸降了曹操,成為曹操麾下的大将。公元219年,在襄樊之戰中,龐德在與關羽的戰鬥中,用弓箭射中了關羽的前額。後秋八月間,由于雨水不斷,發生了水災,關羽利用當時的條件水淹七軍,俘獲了于禁、龐德等人,水淹七軍也成為關羽生涯中曆經的最輝煌的戰争之一。龐德被俘後,關羽以龐德的堂兄龐柔在劉備陣營中任職為誘,希望龐德也投降加入劉備陣營,結果龐德大罵關羽,甯死不降,結果為關羽所殺,曹操聞之流涕,厚待其子。

曆史說辭—龐會真的殺盡了關羽後人?

曹丕即位後,封龐會兄弟四人為關内侯,龐會官至中尉将軍。根據《蜀記》的記載,在公元263年的時候,龐會随鐘會、鄧艾攻打蜀漢,在劉禅投降後,龐會殺掉了關羽的家人。

對于是否存在這一事件,下面以相關典籍記載的為依據,來進行讨論:

一、此事最先記錄于《蜀記》,其可信度成疑。

《蜀記》的著作者王隐,是東晉史學家,距三國末年相隔數年,而離事件發生節點最近的典籍為陳壽的《三國志》,其中無任何關于龐會滅關羽家門的事情描述,如果真的有發生,以關羽在三國的影響力,《三國志》裡應該不會不提及此事,另外,《三國志》中記錄了關羽的孫子關彜,也未提及關彜遭到殺害的情況。裴松之為《蜀記》做注時,關于這一事件也未做注解,結合裴松之做注時的嚴謹态度,可以推斷當時卻無其它書籍來證明龐會滅關羽家門的事情屬實,是以未作注解,真實情況,讓後人去揣摩。

二、與破蜀政策不符。

魏破蜀後,為了不使局勢發生不可預知的暴亂,防止人心惶恐,鄧艾以魏帝之名,是對蜀漢君臣赦免的,史書記載龐會比較勇烈,而且行事作風有他父親的風範,龐德以忠聞名,龐會作為鄧艾的手下,而且有魏帝的旨意,應該是會聽令的。再加上鄧艾治軍嚴明,如果龐會違紀行事,應是會有受到處罰的記錄。

三、龐德死後,關羽仁義未丢屍,說龐會進行瘋狂報複也是疑點。

關羽與龐德并無私仇,其被殺皆為國事,龐德死後,其屍首有兩種說法,一種為還屍邺城,另一種說法埋在蜀地,不管哪一種說法,都說明關羽仁義,未将龐德屍首丢棄毀屍。況關羽也早已被殺,不在人世,以此為背景,在龐德被殺四十多年後,龐會對關羽家人進行瘋狂報複誠不足信。

以上,為與龐會滅門相悖的地方所表達的一二觀點,因曆史久遠,況史書記載亦無明确證據,是以隻能說龐會滅關羽家門,證據是薄弱的,但也不能夠完全否認,大家對此看法隻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