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曉聲《人間清醒》:熬不下去的時候,看看别人怎麼過

作者:精讀君
梁曉聲《人間清醒》:熬不下去的時候,看看别人怎麼過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959天

看過一個歌劇綜藝節目,參與選拔的人年齡不同,背景不同,但是他們都喜歡歌劇,想在舞台上留下自己的作品。

一位選手談到自己的經曆:一路上非常順利,沒遇到過什麼挫折。得票結果出來後,與期望值相差較大,他一下子覺得大受打擊。

面對生活裡的兜兜轉轉、起起伏伏,梁曉聲的觀點是:好好睡覺,鍛煉身體,多讀書,看看别人在倒黴的時候是怎麼挺過去的。

的确,别人的經曆或許會對自己有所啟發。

梁曉聲,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創作大量的小說、散文、随筆。

《人間清醒》是他寫給彷徨者的禮物,也是先生七十多年人生智慧的總結和心靈獨白。

本篇文章分為三個要點,分别是童年記憶,中年經曆,相遇故事。

01

童年經曆

小時候,梁曉聲家裡很窮,父母靠給人幹活養活兒女。

梁曉聲家有四個孩子,除了自己,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一個弟弟。

父親在外地打工,一年回家幾趟,母親在工廠給别人做裁縫。父親希望靠力氣吃飯,而母親則注重品格和學習的培養。

母親是梁曉聲的第一任導師,時常在晚上睡覺前給他講故事。也正因如此,梁曉聲對讀書有了很大的興趣。

有一次,梁曉聲想買長篇小說,去到母親所在的工廠。母親從口袋掏出一沓一毛的鈔票,點夠了給他。

旁邊和母親幹活的人說:“這老婆子,哪一天非為了兒女們累死縫紉機旁!”

後來,母親生了病,梁曉聲沒有用錢買書,而是給母親買了她想吃的山楂罐頭。母親知道後卻說:“媽吃不吃能怎麼樣呢,還不如你買本書,将來儲存給你弟弟們看。”

國小時期,因為家裡窮,梁曉聲隻有一件衣服。班主任問他為什麼穿髒的衣服上學,讓他回家換一件。

他說上面是油漬,洗不掉,自己隻有這一件衣服。班主任不信,認為這是在故意頂撞她。

梁曉聲感到自卑,想要離開學校。這時國文老師拉住了他,把自己的外套脫了下來套在他的衣服上。

國文老師發現他喜歡讀書,時常讓他給班裡同學講故事。

梁曉聲感覺自己受到了重視,國文成績也慢慢成了所有學科中最好的,但班主任依然不喜歡他。

有一次,梁曉聲寫作業不小心空了兩張白頁,忘了扯下來。班主任以為是在捉弄她,還說不要以為國文老師喜歡自己就可以為所欲為。

梁曉聲被激怒,把墨水瓶使勁摔到牆上。他想轉學,國文老師再一次拉住了他,說:“你感到孤獨是因為窮困帶來的,無論在哪個學校都會孤獨的。孤獨不一定是壞事。”

梁曉聲的哥哥給他很多關懷和照顧,但他卻很恨哥哥。

有次,梁曉聲發燒,數日不退,哥哥請了假不上學,在家陪他,服侍他吃藥,用涼毛巾為他退燒。那時正是哥哥小升初考試前夕,但他依然無微不至地照顧着生病的弟弟。

弟弟想吃帶餡的點心,哥哥就接過母親給的錢,跑出門去。乘車需要花錢,剩下的錢連一塊點心都不夠,哥哥就冒着雨跑回來,身上的衣服可以擰出很多水,膝蓋也摔破了,淌着血。

哥哥為了考大學,一周隻挑一次水。其他時候,都是梁曉聲在挑水。他總覺得哥哥應該幫家裡多分擔一些。

哥哥進了大學以後,突然有一天,接到學校通知——他患了精神病。

回到家,哥哥的第一句話就是:“媽,我不是反革命!”

哥哥白天睡很長時間,晚上很精神,經常喃喃自語:我是被他人操控的。家裡的作息時間和别人家是相反的。母親為他操碎了心。有一次,梁曉聲無意間看到母親頭上有撞破的痕迹,是瘋掉的哥哥幹的。

從此,梁曉聲慢慢對哥哥生了恨意。

這就是梁曉聲的童年:家裡雖然很窮,但自己在母親的熏陶下喜歡上了讀書;因為家境貧困,常常在學校被誤解,但仍然有幸遇到了善解人意的國文老師;對哥哥有感恩,也有抱怨。

02

中年故事

梁曉聲的父親胡子很長,很特别,經常被劇組找去當群衆演員。

第一次,梁曉聲沒有答應,第二次,導演說保證會照顧、尊重老爺子。梁曉聲這才同意。

等待拍戲時,父親正襟危坐,生怕将衣服弄出褶皺。

一天晚上,大家都睡了,梁曉聲突然醒了,看到父親在外面抽煙,問他在發什麼愁,父親說這幾天天氣不好,不知道戲還能不能拍。

有一次,父親扮演北韓人,演得非常認真,對梁曉聲說:“要當群衆演員,就認認真真地當,咱這樣的中國人,外國人能不看重麼?”

母親和梁曉聲一起住。

白天,房子是一幢空樓,母親像是一位軟禁老人。住在樓上的人給母親幾隻蝸牛,母親很喜歡。

梁曉聲兒子看見蝸牛,問什麼時候能長大,想吃蝸牛。他告訴兒子,奶奶很不容易,這是她含辛茹苦養大的蝸牛,以前買的花和魚,奶奶都養死了,隻有這隻蝸牛養得好,你還想着吃掉他們。

兒子明白了,不再提吃蝸牛的事。

幾天後,母親端來一鍋湯,說是蝸牛湯,給孫子做的。

母親把長大了的、獨立的蝸牛放走了。後來,她對梁曉聲說,那些被放走的蝸牛,還會往自己身上爬回來。

梁曉聲因為常年寫作,對兒子有虧欠。

一次,他回家吃飯,家裡的阿姨對他說:"幾次讓你買蚊帳,你總是拖,你看看孩子被叮成什麼樣了?”

梁曉聲抱起孩子,孩子身上有幾十個包,還沖他笑。随即,梁曉聲就買了一個五十塊錢的蚊帳。

孩子長大一點的時候,梁曉聲放學去接他。遇到老師,老師說:“你還是作家呢,你兒子連一都寫不直,回家好好輔導一下他吧。”從此,他開始對孩子的作業上了心,常常會用掉晚上兩個小時的寫作時間輔導孩子的作業。

兒子不願上幼稚園,他不敢在幼稚園做早操,覺得自己的動作古怪。梁曉聲就在園外做操,兒子跟着做。

這是梁曉聲的中年故事:父親在老年時當群衆演員非常上心;母親晚年養什麼都養不活,隻有蝸牛養得很好,對蝸牛有感情;梁曉聲意識到對孩子關心得很少,和兒子之間的關系逐漸好轉。

03

相遇故事

有一次,梁曉聲看見這樣的一幕:一個胖女人正在搶女人的包。這個女人是看自行車的人。

胖女人說,她包裡有三百元錢,錢包就落在了女人所在的地方,肯定是女人拿走了。

女人一直否認,說自己沒有撿到錢包。實際上她确實沒看見,更沒撿到。

但胖女人還是把女人的收錢包搶了去,裡面大概有十幾元錢,還把女人收錢的盆呱唧扔在了地上。

還有一次,梁曉聲去商場買鍋,把自行車停在了外面。

出來後,想要給女人付自行車錢,他發現隻有一張一百元的,便問能不能找開一百元。那女人找不開,直接擺手示意讓他走。

後來,梁曉聲再次到那個地方停車,把上次的2角錢一并給了她。女人似乎忘了之前那件事,跟了梁曉聲好遠,硬是把2角錢塞給了他。

梁曉聲的一個朋友曾講起他小時候的故事:

朋友的父親有一把刀,是專門安窗戶的。父親對孩子很嚴格,從不讓他們動這把刀。

于是,朋友對這把神奇的刀更是好奇了。趁着父親出門,便拿出了這把刀,結果一不小心把刀上面的玻璃弄掉了。

朋友非常害怕,想着怎麼鑲上去一塊差不多的玻璃。于是,他找來一塊玻璃,扣出去一小塊粘了上去。

父親回來後,拿刀去給别人安窗戶。

晚上回到家,父親說,自己要另謀一份工作了,以前靠手藝幹活,以後靠力氣幹活。

父親去世前,朋友跟父親提起了這件事,說刀是他弄壞的,父親說,其實自己早就知道了。當給别人安窗戶時,父親習慣手指劃一下玻璃,玻璃卻紮進了手指裡。去找别的活也是因為刀不能用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孩子小時候學習非常好,很聰明,也很喜歡上學。但是到了國中,家裡因為沒錢,不能供他上學。他說不用家裡的錢,自己可以一邊掙錢一邊上學。

有一回,他發現了雁子的習性,時常把雁子賣到餐館裡。當時不讓吃雁子,要罰款,他便偷偷地賣給餐館。

長大後,他把他逮捕雁子的經曆公之于衆,并在那地方立了一座碑,碑上的字告訴世人,從國中到高中五年裡,他為了上學,共逮捕過五十三隻雁,都賣給縣城的餐館被人吃掉了。他在那地方建了一個雁館,介紹雁的種類,習性等知識。人們都傳說他會一輩子駐守那個地方。

看自行車的女人經曆很苦,她依然善良。關于刀的真相,父親終于将謎團解開。窮困的孩子為了上學,捕了雁。長大後他将故事告訴世人,并建了雁館。

童年時期人生充滿了苦難,中年時期照顧父親和母親,感受身邊的感人故事。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好的環境讓我們感到開心和愉悅,不好的環境也應該試着接受它,不要怨天尤人,隻要我們去挖掘,每一段經曆都有它的價值。

如果你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去讀一讀那些名人傳記吧,你會發現比我們處境還糟糕的人物大有人在,但是他們都挺了過來。

從書中汲取力量,活在當下,過清醒的人生。

作者:萱桐,精讀讀友會會員。這是一個自由的靈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