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人世間》更動容的是深情:讀懂父親的愛,就讀懂了人生

小時候,父親在我的心目中,是嚴厲的一家之主,絕對權威,靠出賣體力供我吃穿的人,恩人,令我懼怕的人。

讀到梁曉聲的《父親》,以為是一篇寫父親深情的故事,然而下一段文字,卻讓我讀到了悲傷。

父親闆起臉,母親和我們弟兄四個,就忐忑不安,如對大風暴有感應的鳥兒。

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家庭氛圍内長大的孩子,有多麼的小心翼翼,生活得多麼壓抑。

父親是一個剛強的山東漢子,不抱怨生活,不求助别人,不歎氣,但對孩子們也沒有什麼溫柔的愛。

對于孩子的教育他很簡單粗暴,梁曉聲在上國小二年級的時候,剛穿上一件新衣服,卻被一個調皮的孩子用玻璃劃破個口子。

父親看到後一點都不聽解釋,直接狠狠打了梁曉聲一耳光,他很委屈,卻不敢解釋,更不敢哭,但心裡卻是委屈極了,三天都沒說出一句話。

父親毫無察覺,但梁曉聲卻在第四天說話結巴了,過了幾年才慢慢矯正過來口吃,沒有人知道他的口吃是因為被父親打了一巴掌後落下的。

很悲傷的童年,很美好的回憶。童年和成年後的梁曉聲對父親更多的是怨恨,他恨父親的武斷與霸道,更恨父親粗暴和愚昧,讓姐姐喪了命,讓哥哥精神出了問題。

很多年他都無法了解父親,也無法諒解父親的固執帶給家庭的壓抑。

梁曉聲的哥哥考上了大學,父親卻阻止他上學,母親和哥哥瞞着父親去上學,父親知道後特别生氣寫了一封信:

老大,你太自私了!你心中根本沒有父母,根本沒有弟弟妹妹,你隻想到你自己,你一心奔你的前程吧。就算我白養大了你!就算我沒你這個兒子!有朝一日你當了工程師!我也不會認你這個兒子!

在父親給兒子的信裡,我們看出了他的憤怒。除了貧窮,更是因為兒子忤逆了自己的心意後的憤恨。

對于父親來說,他沒有什麼本事,全靠下苦力來養活一家人,他常說:我們臭苦力的。對那些不靠力氣吃飯的人則很不屑地說:吃輕巧飯的。

不被父親祝願的大哥在大一有了精神病,而梁曉聲受哥哥的影響,即便有兩次上大學的機會也任其錯過。

直到他25歲時,第三次擁有上大學的機會,梁曉聲忐忑地讓父親寄來200元錢,還告訴父親這是他最後一次能上大學的機會。

父親很快彙過來了錢,還說:不夠,就來電。

梁曉聲緩緩在雨中走着,浮現着父親工友的話:梁師傅真不容易呀,一個人要養活你們這麼一大家人人!他節儉得很呢,一塊臭豆腐吃三頓,連盤炒菜都舍不得買。

為了省路費,父親很少回家,一般最多三年回一次,而梁曉聲同樣為了省路費,也同樣三年沒有回過一次家。

這就樣梁曉聲十年與父親沒有見過,其感情的生疏與别扭可想而知。他終于在城市中有了新生活,而父親卻早已老得幹不動了。

這時的父親因為家裡人口太多,沒地方住,就來到了梁曉聲家中,看着兒子十幾平方的房子,覺得兒子很有出息,也很驕傲。

此時父親也再也沒有年輕時的跋扈與霸道,對孩子們說句話都小心翼翼,生怕惹孩子不高興。

在兒子家裡,父親有活争着幹,像一個老仆役一樣,勤勤懇懇,一聲不吭。但梁曉聲每天都在忙,很少跟父親搭話。

父親對他很失望,他覺得兒子瞧不起他,他想對父親說:原諒我,爸爸,我不是故意的。但終究是一句話都沒說。

隔了一天,梁曉聲從朋友家回家的時候,發現父親已經回老家了,臨走前他一句話都沒留下來。

他沖到站台,隻見列車剛剛開動,默默對父親說:爸爸,爸爸,我愛你。我永遠不忘我是你的兒子,永遠不恥是你的兒子。

梁曉聲沒有寫之後與父親又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但随着列車的走遠,他内心與父親幾十年的隔閡也完成了和解。

當他懂得了父親的不容易,也就懂得了父親在當時,在能力範圍内,已經把最好的一切賦予了子女。

梁曉聲的《父親》用着樸實的語言,描繪了他與父親的誤解、隔閡、尴尬相處以及最終和解。

苦難是生活的底色,但愛卻是苦難生活中的一抹溫情,即便生活将我們撕成碎片,即便生活讓我們陷入巨大的悲傷,而了解和寬容,愛與和解是人間的另一縷陽光,從我們的心靈照耀出來。

這是對生活的察覺,也是對生命的感動,更是對愛的诠釋。

繼續閱讀